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他13岁被抓,学日语改日本名,卧底日军指挥部,15岁接受日军投降

2024-07-17军事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浴血奋战、舍生忘死。

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他13岁被迫加入日军担任翻译,却暗中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多次险些丧命,15岁时见证了抗战胜利。

他就是陈敏学,一个鲜为人知的少年英雄。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羊城晚报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被迫成为翻译

陈敏学生于1929年的广东深圳,彼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军阀割据的乱世时期。

年幼的陈敏学对时局还懵懵懂懂,却已经能感受到战火纷飞给百姓生活带来的苦难。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东,在陈敏学家乡的东门一带开办了很多日语学校,强迫当地孩童学习日语。

鬼子妄图从娃娃抓起,对中国的下一代实施奴化教育,从而彻底消磨中华民族的抗日意识。

陈敏学的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不得不去参加日语学习。

那时他才9岁,却已经隐约意识到,学习侵略者的语言是一种屈辱。

在日语学校里,日本老师总是一脸傲慢地对学生们说:"你们要感谢日本天皇,是他给了你们学习先进文明的机会。"

听到这样的话,陈敏学总是暗暗地捏紧拳头,心里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恨。

但他不敢表现出来,只能隐忍不发,悄悄记下了那个老师的名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就这样,陈敏学边上学边学日语,度过了煎熬的三年。

1943年,14岁的他和几十个少年被强行送到日军司令部,要他们给日军当翻译。

陈敏学天资聪颖,很快就掌握了日语,成为司令部里的得力干将。

日军为了笼络他,还给他起了个日本名字"铃木三郎",并许诺等他再长大一些,就提拔他做军官。

就这样,陈敏学开始了在敌营中担任翻译的日子。

他经常跟随日军出入中国民众居住区,目睹了太多日军烧杀抢掠、欺凌百姓的罪行。

每当看到乡亲们惊恐绝望的眼神,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愤怒与悲愤。

他恨不得立刻拿起武器,与侵略者拼个你死我活。

但理智告诉他,一个弱小的少年,根本无力对抗穷凶极恶的日军。

但在心里,他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为乡亲们报仇雪恨!

"铃木三郎"是日军喊他的名字,陈敏学在司令部勤勤恳恳当翻译,但私下里,他却从未放弃对日寇的仇恨。

他暗中打听日军在当地烧杀抢掠的种种恶行,一一记在心里。

他还从老一辈那里,听说了东江纵队等抗日游击队的英勇事迹。

原来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在忍气吞声。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爱国志士组建游击队,和日寇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东江纵队就是其中最传奇的一支。

他们来无影去无踪,一会儿炸毁敌人的军火库,一会儿端掉敌人的碉堡,用一次次奇袭重创敌人,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陈敏学听着老人激动的讲述,心潮澎湃。

他在心里对那些英雄抱有无限的景仰之情,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可是眼下这个手无寸铁的少年,又能为抗日做些什么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当翻译的机会,记下日军的兵力部署、军官姓名等情报,只等有朝一日能为抗日出一份力。

角色转换,卧底军中

1943年深秋的一个的夜晚,一位中年男子敲开了陈敏学家的门。

刚满14岁的陈敏学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我做卧底的身份暴露了?" 他悄悄地打量了来人一番,虽未见其携带武器,脸上也掩饰不住几分警惕与忧虑。

但很快他便转为欣喜,原来这位「不速之客」,竟然是东江纵队的谢队长!

谢队长开门见山,原来组织早已了解这位「小同志」在日军宪兵队当翻译的情况,虽然人在敌营,却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勾当,反而常常冒着危险,帮老百姓递消息、传情报。

「你有家国情怀,有正义感,敢于斗争,组织认为你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在敌后的一枚钉子,你愿意为祖国解放事业出力吗?」

陈敏学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抗日救国的信念在脑海中回荡。

此前心中的憋屈、苦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终于有机会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他几乎没有片刻迟疑,便坚定地点头:"我愿意!请组织尽管把任务交给我!"

谢队长满意地点点头,详细交代了游击队联络暗号、接头地点、传递情报的方式等注意事项。

临走时,他郑重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小陈同志,从今天起,你就是咱们东江纵队的秘密战士了,这是光荣,更是考验,你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敌人的假象迷惑;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小心隐藏身份。一旦有情况,组织会及时营救你的。"

"保家卫国,在所不辞!"陈敏学向谢队长敬了个军礼。

目送他消失在夜幕中,陈敏学心潮难平。

14岁的他还不完全理解卧底的凶险,但"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信念已在心中扎下根来,他暗暗发誓,一定不负组织重托,哪怕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自此,陈敏学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双面间谍」生涯。

表面上,他依旧是日军宪兵队的翻译"铃木三郎",殷勤尽责,对宪兵队很多机密都一清二楚。

暗地里,他化身为游击队最机敏的耳目,将掌握的敌情要情一一整理记录,伺机传递给谢队长。

陈敏学深知,自己是在刀尖上舔血,敌人就在身边虎视眈眈,稍有差池就是万劫不复。

但每当想到自己的情报会帮助游击队在战斗中多歼灭一些敌人、多救下一些百姓,他就义无反顾了。

1944年初,陈敏学调到了宪兵队经常光顾的"安东洋行"工作,担任翻译。

利用这个身份,他结识了洋行隔壁"均利鱼栏"的小伙计阿狗和苏仔,两人都是游击队安插的地下工作者。

陈敏学与他们配合默契,利用安东洋行的掩护,搜集了大量宝贵的军事情报。

作为情报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他们冒着随时被敌人察觉的危险,却不能与旁人分享心中的孤独恐惧。

为了保密,陈敏学他们约定了一套接头暗号:点燃一柱香,就意味着有紧要情报;阿狗或苏仔会借口聊天,上门"串门"。

为防信息泄露被敌人觉察,他们想出了五花八门的传递方式:将情报塞入挖空的芋头、肥皂,或隐藏于鱼肚内脏之中。

就这样,三人你来我往,将一条条至关重要的敌情战情,送到了游击队指挥部。

游击队领导多次点名表扬他们的功绩,称赞他们是"党的好儿女,人民的英雄"。

然而,在敌人心脏做卧底,就如在刀尖上起舞。

陈敏学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不被敌人的虚情假意所迷惑。

每当日军军官对他拍肩捶背、勉励他好好干时,他总是淡淡一笑,内心却冷眼旁观——你们这些侵略者的笑容,不过是猛兽嘴边的血,我们中国人民总有一天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慢慢地,日军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与军情,在陈敏学脑中串联成犬牙交错的情报网。

宪兵队长中岛的动向、警备队的兵力部署、"讨伐"计划的具体时间地点……每一条情报都事关游击队生死存亡,陈敏学丝毫不敢懈怠。

他废寝忘食地默默记忆,再伺机传递出去。

游击队的袭击一次比一次准确凌厉,日军防不胜防,损失惨重。

安插在敌人心脏的陈敏学,就像一颗随时都会被引爆的炸弹。

游击队越是得手,他所冒的风险就越大。

他深知自己每天都在刀尖上舔血,死神的镰刀随时悬于头顶。

但每当这时,他就告诫自己——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只能多为游击队争取一寸土地,他也毫无怨言。

恐惧如影随形,压力与日俱增,但陈敏学没有想过放弃。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手握着游击队的生死,绝不能在敌人面前露出一丝破绽,哪怕最后倒下,也绝不后悔!因为他是陈敏学,是东江纵队最英勇的秘密战士!

不惧严刑,坚持信念

陈敏学的身份一旦暴露就是万劫不复,然而风险与日俱增。

由于游击队屡屡得手,日军盯上了身边这个小翻译。

那是1945年6月,特务头子中岛盯上了他,几次突击审讯逼供。

审讯室内,陈敏学看到的是各种骇人的刑具,听到的是囚犯凄厉的惨叫。

中岛逼问他是不是游击队,威胁他老实交代。

年仅15岁的陈敏学强压心中的惊恐,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咬定自己只是个小翻译,和游击队毫无关系。

中岛勃然大怒,一把军刀架上了他的脖子,陈敏学闭上双眼,在心中默念:就算砍下头颅,我也绝不能出卖组织和同志!刀锋在皮肉上游走,火辣辣的疼。

陈敏学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忍住,决不能屈服!

几番拷问都无功而返,盛怒之下,中岛使出杀手锏。

他沉声说:"我数三十下,如果还不老实交代,立马砍下你的脑袋!"冰冷的数字一个个砸向陈敏学的脑袋,他感到天旋地转,但意志却愈加坚定——我不能做叛徒,哪怕丢了性命!

最后关头,中岛收了刀,原来他只是虚张声势,见审不出个所以然来,他气得大骂「八格牙路」,并让陈敏学「赶紧滚蛋」。

陈敏学的精神几乎虚脱,但内心升起一种酣畅淋漓的释然和喜悦。

他用铮铮铁骨捍卫了信念和尊严,用稚嫩的生命践行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誓言。

少年英雄的诞生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陈敏学和所有中国人一样,热泪盈眶。

东江纵队的部队开进东门,在陈敏学的家乡举行了胜利游行。

游行队伍中,陈敏学挺拔伟岸的身影格外醒目。

乡亲们惊讶地得知,原来这个被视为「汉奸」的小翻译,竟是功不可没的抗日英雄!

为了民族大义,他甘愿牺牲个人名誉,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解放事业浴血奋战。

他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乡里乡亲,大家无不动容。

陈敏学也从此挺直了腰杆,他不用再掩饰身份,而是光明正大地接受日军的投降。

曾经呼来喝去的日军军官们一脸错愕,万万没想到这个被他们呼来唤去的少年,竟然是心怀祖国的卧底英雄!

战争的硝烟散尽,和平的朝阳升起。

陈敏学将他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他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中平凡而伟大的一员。

参考资料

羊城晚报,老兵13岁时曾潜伏日军当间谍 营救多位游击队员,2015年08月06日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806/c22219-27422847.html

深圳政协网,东纵老战士陈敏学,2013-04-22

https://www.szzx.gov.cn/content/2013-04/22/content_8985918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