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二战德国党卫军是什么?为何国防军都耻与为伍,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2024-04-03军事

党卫军,这个名字在二战史上充满了恐怖与阴影。起初仅作为希特勒的个人卫队,它逐渐演变成一个庞大的军政机构,涉足国家的各个方面。与国防军的传统军事职能不同,党卫军成为了纳粹意识形态的武装执行者,执行任务远超传统战场的边界。他们在占领区的暴行,尤其是对犹太人的屠杀,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也使得国防军中的许多人对党卫军产生了深深的蔑视和距离感。

兴登堡逝世与希特勒的权力集中

1934年8月2日,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保罗·冯·兴登堡逝世,希特勒迅速而果断地填补了权力真空,成为了德国的最高领袖。在此之前,希特勒已经是德国总理和纳粹党党魁,但兴登堡的去世使他得以将总统和总理的职权合并,实现对国家全面的控制。这一变化不仅是个人权力的扩张,也象征着纳粹党对德国政治机构的完全主导。

希特勒掌权后,迅速采取行动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通过颁布「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法令」,正式将总统的权力与总理的权力合二为一,自己成为了国家元首。这一措施得到了纳粹党内外广泛的支持,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们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宣誓效忠于他,这标志着军队与纳粹政权之间关系的正式确立。从此,德国的军事力量与政治力量紧密结合,国家的决策更加倚重军事考量。

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国会的角色逐渐边缘化,其功能主要转变为批准纳粹政府的决定和政策,真正的政治决策权完全集中在希特勒及其幕僚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会更多地成为了一个用于宣传和表演的场所,而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立法机构。

国防军的宣誓效忠仪式是对希特勒权力巩固的重要一步。在这个仪式上,国防军的将领们对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而非对德国国家或宪法。这一行为在法律和形式上完成了军队对政权的彻底效忠,确保了军队在希特勒的直接控制之下。

党卫军与国防军的不同定位

当希特勒在政治舞台上巩固了他的地位之后,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角色和职能开始更加明晰。国防军,作为德国的官方武装力量,主要负责国家的传统军事防御和战争行动。然而,与此同时,党卫军逐渐从一支小型的个人卫队转变成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治和警察组织,直接服从于希特勒的命令。

党卫军的快速扩张和力量增强,与其领导人海因里希·希姆莱的野心和组织能力密切相关。希姆莱通过精心策划和执行,使党卫军不仅仅是一支武装力量,还承担了国内安全、情报收集、和执行纳粹种族清洗政策的任务。党卫军内部形成了多个分支,包括武装党卫军(Waffen-SS)、秩序警察(Ordnungspolizei)、和安全服务(Sicherheitsdienst,简称SD)。

武装党卫军成为党卫军的军事分支,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和军事行动,成为希特勒的私人军队。它们经常被部署到前线最危险的地方,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参与对占领区的直接控制和管理。与国防军不同,武装党卫军的成员被灌输了强烈的纳粹意识形态,其忠诚度直接归属于希特勒,而非传统的军事指挥体系。

党卫军的秩序警察则负责维护国内的秩序和安全,包括打击反纳粹活动、监视民众和执行纳粹的种族政策。这一分支与传统的警察力量不同,它们直接参与到纳粹政权的镇压和恐怖行动中,成为纳粹统治下公开的恐怖工具。

安全服务(SD),作为党卫军的情报机构,负责收集国内外的情报,并为纳粹高层提供信息支持。SD的活动覆盖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其运作方式和目标完全符合纳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的。

党卫军的军事专业化进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卫军的军事素质和专业能力,1937年,纳粹德国在希姆莱的指导下,成立了巴特特尔茨容克学校和布伦瑞克容克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创立,标志着党卫军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迈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军事训练和教育。

巴特特尔茨容克学校和布伦瑞克容克学校被设定为高级军事学院,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党卫军的军官和指挥官。这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军事技术和战术训练,还重点强调对纳粹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忠诚度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党卫军试图确保其军官队伍不仅在军事上具备高度的能力,同时在政治上也完全符合纳粹的要求。

在巴特特尔茨和布伦瑞克,党卫军军官受到了严格的物理训练、战术演练、以及指挥和控制的专业培训。学校还特别强调对种族理论、领导力原则以及党卫军特有的纪律和荣誉观的教育。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训练,党卫军军官被塑造成为既能在战场上领导部队,又能在非军事领域维护纳粹秩序的全能型人才。

这两所学校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德国军事学院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们更多地强调个人对纳粹党的绝对忠诚,以及在执行命令和任务时的决断力和残酷性。此外,学校还特别培养学员们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以及对纳粹意识形态的盲目信仰。

党卫军的组织和功能扩张

到了1940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展,党卫军的规模和职责都有了显著的扩张。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指挥这支不断壮大的力量,纳粹德国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党卫队作战本部,由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直接领导。这一决策标志着党卫军组织结构上的重大整合,也反映出其在德国国内外事务中所扮演的重要和多样化角色。

党卫队作战本部的成立,使党卫军的各个分支如武装党卫军、秩序警察、安全服务等能够在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下运作。这个新的指挥结构旨在优化决策流程,确保各部队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战时和平时的各种需求。通过这一机构,希姆莱能够直接监督和指挥党卫军的各项行动,从前线的军事行动到后方的安全和警察职责。

党卫队作战本部的职能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在镇压国内的反抗活动方面,它指挥秩序警察和安全服务部门打击任何形式的反纳粹行为,确保纳粹政权的稳定。在收集情报方面,安全服务(SD)在作战本部的指导下,进行国内外的间谍活动,为纳粹高层提供关键信息。同时,对于管理集中营这一职责,作战本部通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了集中营系统的「高效」运作和纳粹对犹太人以及其他被认为是「敌对分子」的残酷迫害。

在战争中的直接参与方面,党卫队作战本部负责指挥和协调武装党卫军的战斗行动。武装党卫军在希姆莱的指挥下,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包括东线战场的苏联战役和西线对盟军的防御战。它们不仅仅作为普通的战斗部队,还执行特别的任务,如屠杀犹太人、平民以及战俘,实施纳粹的种族清洗政策。

党卫军的罪行与战后清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党卫军负责执行纳粹政权的许多暴行,其中最恶名昭彰的是对犹太人和其他被认为是「劣等民族」的屠杀。这些行动在战争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占领区域普遍发生,特别是在东欧和苏联占领区,党卫军的残暴行为达到了顶峰。

党卫军的特别行动小组,即「突击队」(Einsatzgruppen),在德国军队占领区后面随即行动,负责大规模的处决行动,包括枪决男性、妇女和儿童。这些突击队系统地在各个城镇和村庄进行「清洁」行动,目标是完全消灭犹太人和其他被纳粹视为不受欢迎的群体。此外,党卫军还管理着集中营和灭绝营,如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和索比堡,这些地方成为了大规模屠杀的中心,数百万人在这里被杀害。

党卫军的这些行为并非偶发,而是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一部分,系统地实施和组织。党卫军成员被严格训练,去人性化的行为被视为执行命令的一部分,他们执行的种族清洗行动被认为是对国家的「服务」。

到了战争后期,随着盟军不断推进和纳粹德国战败的日益明显,党卫军成员开始意识到他们可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对战争结束后可能遭受的审判和报复感到恐惧。尽管如此,很多党卫军成员还是继续执行他们的任务,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

战后,在纽伦堡审判中,党卫军作为整个组织被定性为犯罪组织,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普通战争行为的一部分,而是有计划、系统地实施种族灭绝和其他反人类罪行。纽伦堡审判揭露了党卫军及其成员的罪行,这些行为被国际社会广泛谴责,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德国国防军与希特勒上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