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风 华 正 茂——铁道兵女兵风采录(连载第二辑12)帮 厨 (外一篇)

2024-01-16军事

风 华 正 茂

——铁道兵女兵风采录(连载第二辑12)

帮 厨 (外一篇)

陈迎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铁道兵独立汽车团的卫生队,就是聚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兄弟姐妹,为日夜奔驰在铁路建设工地的汽车兵服务的医疗团队。

陈迎春军装照

汽车兵的职业病主要有两种,一是久坐驾驶座在崎岖山路上奔驰颠簸引发的腰椎疾病;二是长期不规律的饮食造成的胃病。虽然没有施工连队工程事故造成的工伤惨烈,但容易形成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搞不好还会伴随终生。

为了配合临床治疗,我们卫生队经常组织医生及医务兵上山采集中草药治疗战士的疾病。进山采药,风餐露宿,一去半月有余,非常艰苦。回到卫生队,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尽情享受大家庭的温暖情谊。我们卫生队的业余生活充满着欢乐的情趣。

记得有一次炊事班的老兵探家休假,队长安排我们女兵班两人一组,轮流到炊事班帮厨。这下可热闹了,凡是去帮厨的人,都不遗余力地施展自己的厨艺,做自认为家乡最好吃的美食。一来自己解馋;二来也想让战友们品尝一下自己家乡的美食风味,犒劳一下战友。

轮到我和张选棉去帮厨了,做什么呢?没等我犹豫,选棉就果断地决定要做她认为最好吃的陕西特色美食——「猫耳朵」。她这人就是这样,性格耿直,办事风风火火,浑身充满着正能量。我也想尝尝这道陕西风味究竟有多好吃,于是就同意了。她开始揉面,卫生队三四十人青壮年的饭量怎么也得二十多斤面粉,只见她系上围裙,撸起袖子,蹬起坐马姿使劲揉啊揉。我则洗菜、切菜、削胡萝卜、土豆等准备配料,反正听她指挥,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面揉好了,配料也准备好了,时间也到了十点多钟,于是就开始搓「猫耳朵」。把揉好的面先搓成条,然后揪成手指肚大小的面丁,用大拇指在面板上用力一搓,一个卷曲的「猫耳朵」就出来了。开始我们还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搓,后来一看时间,快开饭了,案板上还有脸盆大一坨面呢!我们急了,于是加快了速度。不一会儿,右手的大拇指就搓起了泡。换左手搓,左手也搓起了泡。这时午饭的铃声响起,同志们陆陆续续地来到食堂,见饭还没做好,就到厨房看我们俩搓,这情景让我俩更心慌了,紧张和愧疚的心情使我俩涨的满脸通红,汗水湿透了衣衫,还是赶不上趟。正在这为难时刻,大胡子河南兵韩发启挺身而出。他撸起袖子走到案板前,拿起擀面杖就开始擀面,边擀边说:让你们尝尝俺家乡的裤带面!

我们这边则开始煮「猫耳朵」。当然是张选棉掌勺,先用葱姜蒜和干辣椒炝锅,再下切成丁的胡萝卜、土豆、青菜翻炒,然后加水,水开后下搓好的「猫耳朵」,几分钟后,一大盆五颜六色、香喷喷的陕西美食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看大家吃得赞不绝口,红光满面,我们俩终于释怀了。待大家吃得半饱,意犹未尽时,韩大胡子的「裤带面」又上场了,大家又是一阵欢呼,品尝加赞扬。这时,下午上班的铃声响了。

当然也有不高兴的,比如墙角蹲着的那个江西老兵胡定军,只见他拉着脸一边吃一边嘟囔着:我宁愿吃最次的大米饭,也不愿吃最好的面食。真是众口难调啊!

谁让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呢!

七月流火军情忙

1973年的夏天,铁道兵鏖战四年的襄渝线终于通车告捷了。还没来得及庆祝,我们又接到新的任务,去万源的大山里,为一个秘密兵工厂修一条通往山外的支线。据说这个兵工厂是生产原子弹零件的,投产前曾允许我们进去参观过一次,大山里被掏空了,建起了几层楼房,工程甚是恢弘。我们的任务只能把铁路修到山洞口,里面就对我们保密了。

我们卫生队正是在七月流火的日子里移防的,搬家前各种设备包装打包,装车,拆房子。我们的房子是先立上木桩,再用竹片编墙壁,然后把稻草剁碎和上黄泥糊墙,外面为了好看再涂上一层白石灰,房顶就用牛毛毡盖上。刮大风的时候,全体官兵都要冒着风雨加固房子。

拆房子的时候,先把牛毛毡拆下来卷好以备再用,再用绳子套在木柱上,大家像拔河一样,在队长口令的指挥下:一、二、三、嗨!一、二、三、嗨!……直到房子轰然倒下。烟尘过后,我们要把木桩和竹片分类捆绑好,装车,运到新的地方再使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老队长,1945年的老兵,带头和几个小伙子抬那口800多斤重的卧式消毒锅,他们全都赤膊上阵,汗水顺着额头脊背往下流。老队长精瘦的身板,肋骨一条条凸显无遗……有这样的领头人,谁还敢说累?谁还敢偷懒?这是我所接触过的最优秀的领导干部,尽管他从没给过我好脸(他自己跟别人说的),可我还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他。

去万源白沙区之前,队长眉飞色舞地给我们描述新战场的环境:四面青山,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卫生队前流过……队长描述的那地方简直就跟人间仙境差不多,我们盼望着早点到那里。

我们大概是七月中旬坐在敞篷大解放的车箱上启程的。车上还拉了一些东西,我们就坐在那些东西上,上面连篷布都没有。到万源县城稍作休整,吃了点东西就又启程了。我们卫生队那个地方就叫23公里,也不知道距离哪儿是23公里。下午四五点钟,终于到了目的地。我们欢呼雀跃地下车找那条小河,果然,在离卫生队50米左右的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河水仿佛勾了我们的魂一样,心想终于可以洗净我们满身的泥汗尘灰了。可是不行,我们还得卸车,卸完车以后,我们顾不得吃饭,纷纷向小河跑去。男兵和女兵为争上游还是下游吵了一阵,结果那个男兵班长不由分说带领着男兵向上游跑去,我们只好在下游洗了。

就这样,白天除了医治伤病员外,休息时间就从河里抬石头修路,建房子,一直干到晚上九十点钟,加餐就是一人一碗绿豆汤。上厕所是个大难题,刚去厕所还没建好,就在山上挖坑安了个汽油桶,搭上两条木板,围上一圈席子,就是厕所了。浴室就是那条河——白沙河。还有,到了新地方,水土不服,我们全体拉肚子,无一幸免。

没过几天,当地老乡反映,我们这帮女兵下河洗澡有伤风化。北京来的女兵还带了游泳衣,我们没带的就穿裤衩背心,于是队里下令禁止女兵下河洗澡。没过多久,一个噩耗传来,32团的一个女兵下河洗澡溺水身亡。于是所有人都禁止下河洗澡了。

没想到我们那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竟然是个风口——由于四面环山,风刮进来却出不去,只能在原地转圈,形成旋风。一天夜里,我们正在熟睡中,突然一阵风雨裹着泥沙扑面而来,睁眼一看,头顶蓝天,房顶不知刮到哪里去了,一面墙倒塌下来,幸好墙是用竹片和稻草泥做的,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我们首先奔向病房,抢救那里的伤病员,把他们转移到没有掀盖的营房内。队长即组织勇敢刚强的战士,带上铁丝和钢钎,爬上房顶,加固房子。我看到那个叫周玉显的湖南兵,冒着风雨,一跃跳上房顶,拉着铁丝,死死地压着房顶,那穿着雨衣和暴风雨搏斗的形象简直像个英雄!

是啊!铁道兵不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英雄、有了无数被英雄的信念所铸就的战士,才得以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屡屡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作者简介

陈迎春,1970年12月入伍,先后在铁道兵第七师34团卫生队、铁道兵汽车团卫生队、铁道兵眉县疗养院任护士。81至今在中铁五院工作到退休。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