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加特林,从医生到烟花的蜕变

2024-01-15军事

理查·加特林Richard Gatlin,是美国的一位医生。

加特林医生本身也是一位很喜欢机械的发明家,据称是有感于南北战争的巨大伤亡,作为医生的悲悯心发作,试图发明一种一个就能代替很多士兵的武器,这样较少士兵就能完成战斗,于是就能减少伤亡。

不过这个说法比较存疑。

毕竟加特林医生发明的这个杀人武器,是在1860-1861年就成功了,而南北战争1861年才开始。

不过也许加特林医生是有感于之前的战争?反正战争总是不缺少的。

姑且相信这个传说吧,加特林医生悲悯的初衷,成就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这类武器,这个就是加特林机枪。

回到加特林医生的时代,十九世纪的中后期,金属定装弹已经开始成熟普及,此时的步枪虽然还是黑火药,但是就击发结构、操作方式和发射原理来说,后后来的栓动步枪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威力射程都已经满足战争需求,剩下的就是射速了。

如何能尽量快的发射出足够多的子弹?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并联多个枪,这个不是加特林医生的发明,在他之前早就有各种方式的并联,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排枪。

这些排枪,本质上就是把多个击发枪并排组合,一个人就能连续射击多发。

确实短时间内火力密度提升非常明显,但是缺点也是过于笨重,再装填非常麻烦,瞄准等等都是问题。

所谓的开枪一时爽,装填火葬场。

加特林医生的创举,关键是设计的多管结构采用旋转交替射击,多管共用弹匣,机械传动控制上膛、射击、装填循环。

这个设计就能有效保证了射击的连续性,同时也让结构尽量紧凑化。

加特林医生设计的这种武器,本质上是多管围绕一个中心旋转,通过机械结构控制子弹装填、击发、退壳,每个枪管射击后旋转进入下一个位置退壳,下一个已经上膛的枪管进行射击。

虽然是多管,但是其射击只有一跟枪管。

整个循环非常类似火枪射击的多段击,也就是不同枪管在一个时间里完成不同的动作,击发、退壳、上弹、待击发等等动作分解在不同枪管,这样就有效的加快了射击速度。

整个机械动作,是通过手柄摇动实现的,所以这个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自动武器。

不过,加特林机枪已经能在那个时代提供无与伦比的火力密度,要知道同时代的枪支还是装一发打一发的「单打一」,一个加特林机枪的火力密度,确实可以当几十名士兵的火力了。

当年李鸿章就采购了加特林机枪,作为清军的支援火器,称之为格林快炮。

但是,加特林机枪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是笨重。

多管结构的特有缺陷,必然导致重量过大。

其次是结构的复杂性,机枪虽然后来有改进供弹方式,但是实际上经常出现供弹故障。

最后,也是最麻烦的得放在于纯粹的人控射速,而战场上手摇的士兵很难控制住转数,很容易过快造成机械故障,而故障的排除往往非常花费时间。

所以,在马克沁爵士的真 自动武器诞生以后,马克沁机枪很快就退出了战争历史舞台。

但是,加特林医生发明的这种结构,也就是多管循环射击模式,在现代却有了全新的优势。

首先是射速快。

因为多管结构把武器射击循环进行了分解,等于加快了射速。

同时散热问题也解决了。

传统自动武器高速射击会涉及枪管散热,马克沁机枪采用水冷,后来采用的风冷+换枪管来解决散热。

而加特林结构虽然射速高,到那时几个枪管是循环使用,单个枪管射速不高,这样就能循环冷却。

最后,关于控制问题在现代电力控制下也解决了。也就是旋转循环速度可以电机控制。

于是,加特林结构在需要高射速的武器上大放异彩。

比如飞机的机炮,比如军舰的近防炮,这些都是使用窗口非常短,需要超短时间倾泻大量弹药出去形成火网,这些应用都是加特林结构的最佳舞台了。

动不动每分钟数千发的射速,其他类型武器非常难实现。

实际上,相加射速就加管子好了,我国军舰上的1130近防炮,采用11管结构,每分钟11000发,可以瞬间形成恐怖的火网拦截导弹。

除了这些大家伙,小一点的机枪采用多管加特林结构也能获得超高射速,常用在一些装甲车辆作为近距离火力支援武器。

不过,加特林结构本身的较大重量,其实并不适用于单兵武器,而让世界熟悉加特林这个名字的,还就是一个单人使用的造型。

终结者这个造型,最终成就了州长的硬汉经典形象,也成就了加特林机枪的威猛形象。

这种深入人心,让加特林这个名字也成为一种符号。

2019年,中国火炮之乡浏阳,一个烟花厂家生产了一种多管烟花,命名为加特林,随后加特林之名迅速火遍全国,火向全球,其价格从20炒作到200而一只难求。

玩不成真加特林机枪,玩玩加特林烟花,也算是很过瘾的嘛。

终于,在一百多年以后,加特林从医生变成了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