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七宝有个「红色堡垒」| 闵行情

2024-03-27军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九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不能忘却的纪念】。你将读到的是【七宝的碉堡】,它被认为是「历史的最好见证、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

七宝的碉堡

抗日战争时期,七宝适处日伪「清乡」封锁线的西侧,日伪实施物质统制,严禁农村粮食、棉花、食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自由流通,以致封锁线内外物品差价数倍。许多城市贫民和乡民为了生计,背米、背日用品偷越篱笆。于是日军不仅在七号桥设「检问所」,为清乡封镇的重要关卡,还在桥堍南侧建了两层砖碉一座。从此,周边的百姓遭来了血雨腥风的日子。

漕宝路七号桥纪念地的碉堡和雕塑(资料图片)

市区用粮又实行配给制,时有时断,要去「轧户口米」,配给制的粮食量少质差,经常有霉变和沙砾。于是,为了求生存,出现了到「清乡」区内(七宝、泗泾等地)贩卖大米的老百姓。当年我父亲就自制成布马甲,胸前背后缝成竖形条格状来藏糈纳粮,外面披上罩衫,便于隐藏。另有一批跑单帮做差价生意的贫民,冒死掮米闯七号桥关卡、偷越封锁线,贩米于市郊之间,挣扎于生死线上。起初还能蒙混过关,但后来就被日军发现了,许多市民惨死于日寇罪恶的刺刀与子弹之下。七号桥这里简直成了一座血淋淋的人间地狱,一道鬼门关!

解放战争时期,当时上海市区的粮食、棉花、食用油等与劳苦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资严重匮乏。而七宝漕宝路七号桥当时作为由郊区进入市区的西大门,是一条交通要塞,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将松江、青浦等郊区的大米、棉布等市区所短缺的物资偷偷运往市区去,以此来赚些差价。又因为七宝地处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古时漕宝路一线为驿道,俗称「东官路」,也是江浙两省进沪的要道。因此,国民党选择在七宝漕宝路七号桥这个重镇周边,修筑碉堡防御系统是极具战略意义与军事策略的。在房屋密集的上海要开展激烈的战斗,碉堡无疑成了一种不易攻破、难以攻克而又有效的防御工事。

5月27日上海解放。在解放七宝的战斗中,当时有35名战士壮烈牺牲。据解放后七宝镇第一任镇长的回忆说:「1950年的清明节,在七宝南洋模范中学分校的大操场上,为在解放大上海七宝作战中壮烈牺牲的35名革命烈士和10名无名烈士召开了悼念大会。」当时这批牺牲的战士,就安葬在七宝中学的东北角。从那时起,七宝中学校园内每年清明节会举行纪念仪式,全体师生参加这一隆重而庄严的仪式。1988年2月,七号桥碉堡被上海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七号桥抗日、解放战争纪念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由闵行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七宝镇政府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广场;2006年,这里被列为「七宝双拥广场」。七号桥弹痕累累的碉堡变成了「红色堡垒」,作为历史的最好见证、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九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不能忘却的纪念】。

抚今追昔,岁月峥嵘。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有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奋力让黑暗的中国走向黎明。而在这些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铸就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的先辈之中,也有着无数闵行儿女的身影。

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有为抗击日寇牺牲在华漕的数百位苏浙别动队第三支队的战士;有七宝地区最早的地下党员盛幼宣、杨逸菲夫妇;有冒死冲破敌人的封锁打通黄浦江交通要道的赵铎心烈士;有只用一颗子弹发动浦江召稼楼起义的顾振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在朝鲜战场和南疆战线上,也有数不清的闵行籍志愿军和解放军战士血染沙场,乃至献出生命。

江河奔腾,栉风沐雨。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烂日出。如今,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已竖立起高楼大厦,繁华似锦、物阜民丰;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仰,深深镌刻在我们心中,用血肉书写的历史将永被铭记。

翻开这本【不能忘却的纪念】,仿佛走近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这些生命个体与我们的国家命运、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他们的奋斗经历,也记录着闵行历史波澜起伏的命运密码。书中所选的文章不是简单的概念化表述和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真实细节的记录还原了具体生动的历史原态。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了在如歌岁月中再续昂扬的乐章,为了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了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我们不忘初心,凝聚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重整行装再出发。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