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人海战术的巅峰「第聂伯河战役」,一百万人齐冲锋,这仗打的过瘾

2024-03-27军事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1943年冬,地点苏德东线战场之上,一场即将载入史册的战役正在进行,敌我双方皆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奈何还是苏军「技高一筹」,靠着令人发指的「人海战术」拿下了最终的胜利,并一举奠定了胜势,让德军彻底失去了取胜的资本。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场战役因何而打,苏联又到底是怎样在武器装备全面劣势、后勤补给堪忧、准备十分仓促的情况下战胜的敌人呢?

战役背景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此前刚刚结束的库尔斯克会战开始说起,伴随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坦克大战」,曾几何时纳粹德国那无坚不摧的机械化集群亦是首次吃瘪,失去了大半装甲部队的他们也失去了继续进攻的实力与勇气,而这同样意味着苏德两军已然攻守易型,如今也是该轮到忍辱负重的苏联红军发起反击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抢占先机,也为了彻底杜绝德军死灰复燃的可能,很快苏联内部便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计划,即,收复乌克兰,并将乌克兰作为继续回击德军的前沿阵地。

而苏军的大动作也很快引起了德军的警惕,故而,为了守住乌克兰,希特勒便对前线德军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以第聂伯河为依托快速修建防御工事,并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该阵地!

一个攻、一个守,一场大战如同箭在弦上,距离爆发也只是时间问题,只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就在此时,苏德两军的最高指挥官却在同一时间陷入了犹豫。

先说德国方面,守将克卢格元帅和曼施坦因元帅对自己刚刚修建的「东方堡垒」还是很有信心的,可他们却不得不考虑两个关键点,首先是敌我兵力的差距。

要知道,此时此刻驻扎在第聂伯河阵地的德军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第2集团军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8、第6集团军,以及第4、第1两个装甲集团军,共计兵力才堪堪达到124万余人,火力方面亦是今非昔比,火炮和迫击炮12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100辆、作战飞机2100架,远远无法与曾经的德军王牌相提并论。

反观苏军呢?据可靠消息称,此战苏军至少可以投入200万以上的兵力,火力方面根据库尔斯克会战推算,亦是拥有火炮五万余门,坦克与自行火炮2000余辆,战机2800余架,几乎所有方面都碾压己方。

虽说按照惯例,在攻防战中,进攻方的兵力比防守方多一倍很正常,但问题是,第聂伯河防线并非坚城,就算投入再多心血,它也只是一片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挡住多于己方两倍以上的兵力谈何容易?

其次,兵力上的差距已经让两位元帅头疼不已了,更重要的是,这所谓的「东方堡垒」还是存在缺陷的,那就是不够长!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它就好比是当年法军的「马奇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不假,实际上南北两端却存在空隙,在这种情况下,二人自然担心苏军会效仿己方的「曼施坦因计划」,绕过第聂伯河直取德军后方,虽说此举难度不小,可一旦成功,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却是不容小觑的。

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下,两位元帅真可谓是夜不能寐,不过殊不知,与此同时,苏军大营中的朱可夫元帅也是一样的焦虑,至于原因很简单,同样是两点。

其一是源于斯大林的死命令,由于斯大林一心一意想要快速对德军发动反击,苏军的准备堪称仓促,很多刚刚招上来的新兵甚至连简单的培训都没有,这样的部队虽说人多,可所要承担的风险却也极大,一个搞不好出现哗变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其二,准备已然不够,在战术上苏军内部亦是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与德军猜想的一样,很快就有不少将领通过战场上的情况,联想到了曾经名动一时的「曼施坦因计划」,认为,己方与其正面进攻,莫不如在「东方堡垒」上找寻缺口,或是干脆绕过第聂伯河,利用兵力优势一次性突破并从后方包围德军。

如此战术堪称奇招,不过之前也说过了,此举的风险也是极大,没过许久朱可夫就想到了两种可能出现的僵局,一个是德军很有可能会利用苏军绕后的时间差,准备大量的物资补给,随即在包围圈中与苏军打持久战,苏军本就准备不足,所需的补给亦是德军的两倍以上,这样拖下去无疑是死路一条。

另一个则是德军对此早有防备,等到己方开始绕后时,曼施坦因直接率领机械化部队从侧翼包抄,届时苏军很有可能就会彻底失去机动能力。

因此,思来想去之下,朱可夫还是放弃了这个风险极大的战术,转而选取了另一个「笨主意」,那就是不管不顾,利用己方高达260余万的兵力优势,直接从正面发起进攻,即便伤亡会很大,也要用碾压姿态杜绝敌人任何的阴谋诡计!

第聂伯河开战!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被迫陷入守势,反观苏军却是气势如虹,准备趁此时机发动反击,在这一背景之下,第聂伯河便成为了双方的必争之地,战前两军主将亦是斗智斗勇,不过令曼施坦因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可夫这次居然没有用计,而是打算利用兵力优势正面碾压自己!

话接上文,经过力排众议后,朱可夫果断确定了正面进攻第聂伯河的战术部署,而1943年8月26日,265万苏军亦是齐齐抵达阵地以东,旋即对驻守于此的德军发动了进攻。

与双方指挥官想象的战局大体相似,虽说苏军占据了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但在最初之时,他们却还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主要源于两点,首先是德军占据地利,居高临下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机枪的威力,其次则是德军的部署,他们将国防军编为了后卫部队,并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山头、每一个战壕处都布置了小股部队,这些部队见到苏军第一时间便倾泻出全部的弹药,打完就撤,以阶梯的形式进行阻击。

在这般的部署之下,苏军几乎每拿下一个阵地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反倒是德军的伤亡要更少,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在夜间对苏军发动奇袭,夺回了不少白天丢失的阵地,最终导致连续进攻了数天,苏军也并未取得什么太大的战果。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指挥官终于坐不住了,科涅夫元帅当即下达指令,决定绕过这些城市和堡垒,直接冲向第聂伯河,所幸,此举还算有用,仅仅三周,第一道防线的德军为了救援老家,最终只得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撤退到了第聂伯河防线附近。

而与此同时,苏军的下一步攻势也紧随其后,来到第聂伯河下游的他们疯狂追击着正在撤退的德军,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可不敢停歇半步,否则的话,一旦给了对方喘息之机,遭殃的可就是整个乌克兰,德军极有可能会采取所谓的「焦土政策」,杀光当地的百姓、烧光当地一切有用的物资,抢光当地全部的军工机械。

如此一来,就算苏军重新夺回了乌克兰,这样一个遍地焦土的国家对他们的作用也将大大缩减。

因此,为了拿下一个尽可能完整的乌克兰,苏军的攻势很快也很猛,尤其是空降部队,更是马不停蹄,仅在9月24日,他们就发起了对德军阵地的空降袭击计划。

计划一共进行了十三天,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由于苏军的指挥太过混乱,以及德军提前破译了电台密电等等原因,这支空降部队的伤亡堪称惨重,仅在24小时内,就有近千名伞兵牺牲,之后更是有超过两千人还未落地,就被德军从半空击落,结局着实悲惨至极。

不过空降部队的失败却并没有影响苏军的攻势,为了尽快击败德军,他们甚至还想出了一招用人命堆积胜利的「狠招」,那就是强渡第聂伯河!为何这么说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来,第聂伯河宽约800米,二来,苏军没有船,连木筏都少得可怜,三来,德军在西岸有着无数的火力点,在这种情况下用肉体渡江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那么既然如此,苏联方面为何还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呢?难道他们就不拿士兵当人看吗?

当然不是,此举对于苏军来说也是逼不得已,战役都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放弃是自然不可能放弃的,但若是想继续下去,唯有渡河才是王道,奈何此前德军已经提前一步销毁了两岸全部的船只,甚至连木板都没有留下,用人命去填也只能说是无奈之举。

人海战术的巅峰

1943年8月26日,第聂伯河战役正式打响,只是与事先预想不同的是,兵力足足是德军一倍还多的苏军并没有快速取得胜利,反倒是在德军的阴谋诡计之下连连损兵折将,以至于一整个空降部队全部牺牲,并最终解散,没办法,阴的玩不过,苏军也只能玩阳的,百万大军齐聚第聂伯,准备利用人海战术强行渡过这条宽达800米的大河!

此言亦此行,很快一场血腥至极的抢滩战开始了,战斗伊始,德国守军还是较为乐观的,原因很简单,毕竟只要按动扳机,他们甚至都不用瞄准,一秒钟就能打死打伤几十名苏军,照这样下去,距离全歼苏军抢滩部队自然只是时间问题。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劲,虽然死亡的苏军成千上万,却仍然有几万、几十万人前仆后继,机枪扫射是快,可也架不住人多啊!就算德军火力全开,终究也还是会有漏网之鱼,而这些「鱼」只要是抵达了岸边,就会立刻修建起一个又一个的桥头堡,此消彼长之下,德军西岸的防线才短短一周就已然有了崩溃的势头。

没办法,见此情形德军指挥官也只得不断调集重炮,将这些桥头堡一个一个的摧毁,只是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你炸一个我建一个,你炮弹能有多少发?肯定是没有苏联红军的人数多就是了!

因此,到了九月底,即便德军用尽了浑身解数,苏军却还是在岸边建起了无数的桥头堡,在这些桥头堡的加持下,苏军的反击亦是很快开始,在后方支援的神兵利器「喀秋莎」的帮助下,西岸的德军瞬间崩溃,而在敌人失去了强大火力的情况下,苏军的渡河行动更是相当顺利,短短几天下来,便有大批的苏联红军来到了西岸,而在内外夹击之下,第聂伯河防线也总算宣告崩塌。

在这之后,乌克兰首都基辅便被苏联将领勃列日涅夫将军攻克,闻讯,身在柏林的希特勒是既气愤又痛惜,气愤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东方堡垒」居然才坚持了这么短的时间,而痛惜的则是,丢了乌克兰,德国不单将失去一处粮仓,也会连带着丢失克里沃罗热的铁矿、扎波罗热和尼科波尔的稀有金属矿,更有甚者对于德国来说,此举亦是相当于丢掉了整个东线战场!

原因不难理解,要知道在此战中,虽然苏军的伤亡要更大,达到了恐怖的150万人之多,几乎就是全体兵力的三分之二,但德军的主力亦是遭受了惨痛打击,20个师被摧毁,60个师损失兵力超过一半,最后的大规模坦克集群消失,没了这些,德军又该如何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同苏军对战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第聂伯河战役过后,德军已然成为了秋后的蚂蚱,盟军亦是彻底掌握了二战的主动权,因此,后世有人认为,没有此战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