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菜根谭】:明哲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

2024-03-26国风

【菜根谭】是由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语录集,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书名「菜根谭」的由来源自作者的人生观,即「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在【菜根谭】中,洪应明认为心的本来状态是寂静澄明的,但在气的感通下心会受到物欲与情识的遮蔽,这二者均属于人的私欲。为了要使心体回归到寂静澄明的原初状态,就需要进行克欲的工夫,即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私欲所蒙蔽。这种克欲的工夫,正是作者所倡导的处世之道。

【菜根谭】还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这种哲学强调了在面对世事纷争时,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对一切。同时,作者也提倡在人生道路上要遵循中庸之道,保持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避免过度和不及。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1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第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 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评语】 古人讲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里讲真人、妄心,那么,妄心和真心是何所指呢?所谓真心,就如同空中明月,光辉皎洁,没一点乌云遮掩。所谓妄心,就如同遮掩明月的乌云。然而妄心和真心的关系并不是像乌云和明 月的关系,现实生活中,还是多些心静,少些欲念,多些掸意,少些喧嚣争斗好,喧样利于自我反省,修身养性。所谓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的 现实意义即此。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2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 成则警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无巧。

【评语】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干的不如不干的,说的不如不说的,因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显出了。你说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了。做得多 了业绩广了,你便成了矛头的目标,因为你的成功妨碍了别人,而有些人专 喜欢说别人的坏话。这种心态有幸灾乐祸,有好奇心也有权威感,总觉得自 己能传播一句揭发他人隐私的消息,才足以显示自己是消息灵通人士,借以 满足自己的权威欲望,所以俗语才有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好事所以出不了门,那是因为人们有嫉妒心,看到你有光彩的事就矢口不提,结果就使这种好事遭受尘封和冷冻,以致永远无法让世人知道。反之,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在人们幸灾乐祸心理驱使下,立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能让所 有人知道。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3

居安思危,天也无法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

【评语】 世事变化难以逆料,天机奥妙不可思议,不要说来的事难以推测,目前的事也很难判断,就连古圣先贤也无可奈何。所以孔子对于处事有「尽人事以听天命」之叹,即对天命而言只好逆来顺受了。因为人的所知是有限的, 对智力所不及的事情,很难违背自然法则。但这不意味着听天由命,个人的 一生完全以天命来决定。

人生的思考也可以 说是与生俱来,那么人们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与日俱增。一个人不应忽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而应居安思危,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不断探求思考,不断提高认识,防患于 未然,天命其奈我何?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4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客,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咸,海味不咸, 才是懿德 。

【评语】 严于品德修养是好的,但严的结果应该是符合中庸之道,这样行事才可能不偏颇。不能认为因为自己品格优良或做好事就自然正确,往往正确过头 却适得其反。一个清廉自守的人固然值得尊敬,可是他们往往矫枉过正,把 自己的格调提升得很高,对于社会上的万事万物容不得一点沙子,嫉恶如仇, 结果就变成毫无容忍雅量的偏激。这样行事其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很可能相 反。

反之一个宽宏大量而又居心仁厚的人固然受人爱戴,这种人可能又往往 缺乏果断力。这样可以成一个老好人,却办不得大事。一个聪明人如果没有 高尚的品德修养,不能在处事中掌握好分寸,聪明会对他造成妨害,就是通 常所说的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个人很糟明,可精明到至清便可能一事无 成。可见做事要保证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一致,一方面要求品德端正,另一 方面得把好做事的尺度,有一个合适的方法才行。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5

谨慎至微,恩施不报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木报之人。

【评语】 品德修养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生活。中可以常见一些人在行事上喜以老粗自居,言行大事者不拘细节,以引来掩饰自己的粗鲁无知,或者自 己做的事往往都是粗欲不堪见利忘义之举,却以粗豪作掩饰。

一个修养好的人,就是在细微的小事情上同样谨言慎行,不因其小就有违道义,凡是和自 己的理想追求不一致的,再小的事也不做。以助人而言,从思想上就不能存 有让对方感恩图报的小人之念,如果这样就是一种毫无诚意的伪善,必须为 善而不报,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少来些锦上添花。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6

君子无祸,勿罪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评语】 古人讲修身主要是对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话说问心无愧,正是说明人欲无错、无祸于世,不能只是外表的完善,关键是内心不能有犯罪的原因。不 要以为黑暗中可以成为罪恶的温床,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恢 恢,谁可漏脱呢?所以儒家教人修养品德,必须要从慎独功夫做起。

所谓慎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绝对不做任何见不得人的坏事。 其实这才是君子的聪明处。俗话说得好,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修 省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岂不成了伪道学?从本心就已 具备了优良的品质,又怎么会去担心「祸」「罪」呢?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7

看破认真,可负重任

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 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 得破,得,才可以任天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评语】 人必须不为外物所累才能保持心灵的安宁、淡泊,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追求金钱,讲求致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当人的心灵被金钱所锈蚀, 那么人已经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宰者,而完全成为物质文明的被支配者。有 的大款曾感叹自己是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越是富有,贪图物质生活享受 越多,精神越是空虚。

假如过分强调返朴归真操守清廉是不现实的,但一个人不讲道德情操,一个社会不讲精神追求,以至学子放下学业先生丢下教鞭 下海追求金钱致富,那么这种富是畸形的。对一个有作为的人来讲,不摆脱 物累而加入世俗的争逐就不会有为有成。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8

坎坷世道,耐而撑持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 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评语】 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人们喜爱它们是因为它们耐得住寒,耐得住寂寞,耐得起风吹日晒。这种精神为人们所景仰,所企盼。只有经得起痛苦煎熬的 人才能创造大事业,正如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且不说立雄心大志,建丰功业,就是日常生活,平凡小事,又哪里 有那么多顺心如意的事呢?哪里有那么多对路可意的人呢?无一个「耐」字 又怎生了得。要耐困苦,耐空寂,还得耐辛酸,如逆水行舟耐住劲,咬咬牙 便是一重关隘又在回首处,一阵波浪又在用力撑持中消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9

节义济和,功名以德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炉之门。

【评语】 做人不可恃一己之长以做人待物,不能因一方面有优点就忽视随之而来的另一方面的不足。节义之士性格刚强,看问题就可能偏激。就刚强言是长处,就激烈言是短处。为了取长补短,平日要养成温和的处世态度,注意缓 和激烈的个性,与世无争才能与人维持良好的关系。

有身份地位的人做人更 应注意树大招风,功大招忌的道理,保持一种谦恭和蔼的态度,才能维护功业的长久。做人不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谦和谨慎,避免人际无情的纷争,腾 出精力做自己应做的事情。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10

看破认真,可负重任

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 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 得破,得,才可以任天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评语】 人必须不为外物所累才能保持心灵的安宁、淡泊,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追求金钱,讲求致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当人的心灵被金钱所锈蚀, 那么人已经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宰者,而完全成为物质文明的被支配者。有 的大款曾感叹自己是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越是富有,贪图物质生活享受 越多,精神越是空虚。

假如过分强调返朴归真操守清廉是不现实的,但一个人不讲道德情操,一个社会不讲精神追求,以至学子放下学业先生丢下教鞭 下海追求金钱致富,那么这种富是畸形的。对一个有作为的人来讲,不摆脱 物累而加入世俗的争逐就不会有为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