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攲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北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这是一首唯美的水乡秋景诗。写于苏轼仕途最巅峰的时期,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前后,苏轼在朝中担任翰林学士,年龄50岁。
苏轼性情豪迈、热爱自然风光,曾经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那里开荒种地,亲耕于山水田园之中,所以他一看到朋友画的这一幅秋景图画,心中自然而然感到亲近。
夏季雨水充足,水淹没了两岸的河床,深秋时节水落,水位退后两岸留下的水痕参差不齐,稀疏的林木有的露出了白如秋霜的树根,有的已经倾斜倒在了水面。
一江静谧的秋水之上,一叶小舟轻驶,它是要前往何处呢?在那秋树的尽头,在那黄叶的深处,是他的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首题画诗,虽然我们未能有幸看到这幅画,但是相信读完这首诗,画卷已然在眼前徐徐展开。
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两岸黄叶纷纷,倒映在水中,同样一片绚烂的黄,不时有黄叶飘落到水中,顺水而流,而一叶轻舟也正沿着水流的方向驶向遥远的村庄。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秋景,也描绘了一个游子归家的画面。
秋天往往牵动人的乡愁,有一个典故叫「莼鲈之思」,说的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在秋风起时,想念起自己的故乡,因而毅然辞官归乡。
这里的黄叶村,不仅是秋天的唯美意象,也是游子心心念念的所在,或许看着眼前的画卷,苏轼眼前也浮现出他的家乡。
【 1 】
碧天无际细浮香,浅白深黄未著霜。
莫恨花开秋向晚,晚秋方是好风光。
南宋:钱时【新亭观菊二首】其一
这是一首唯美至极的菊花诗,有道是「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晚秋的风光离不开朵朵绽放的菊花,离不开一抹清雅的菊香。
而菊花傲霜斗寒、坚韧不屈的气节,特别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隐逸之风,让菊花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反复歌颂的对象。
时至南宋,人们对菊花的喜爱更是热烈,种菊、养菊、赏菊,喝菊花酒,每一件都是风雅至极的事情。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晚菊】诗,「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菊花如志士,这时有余香……」
而他的夫人唐婉,也写过一首「身寄东篱心傲霜,不与群紫竞春芳。粉蝶轻薄休沾蕊,一枕黄花夜夜香。」
夫妇俩人都对菊花分外喜爱,但可惜最后一对志同道合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令人无限感叹。
钱时是南宋的理学家,这首诗是他在游览赏菊后所写,站在一望无垠的碧空之下,一丛丛菊花尽情盛放,黄的、紫色、白的开得正艳,菊香扑鼻,花香萦绕在花海之上。
不要遗憾它开得不是时候,它用它的美丽装点了萧瑟的晚秋,让这个时节拥有独特的风韵,正所谓,不似春光更胜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