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一首境界很高的离别诗,格调明快,别有一番情味,是不舍也是旷达

2024-03-06国风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

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宋 欧阳修【琅琊山六题·石屏路】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在滁州城南的丰山上建丰乐亭,还移来「 怪石 」立于亭侧。

喜其泉水甘冽,爱其山势环抱,欧阳修为领略此地的林壑幽趣,闲暇之余,更是常常夜宿山中。

彼时欧阳修40岁,39岁那年,因为支持范仲淹变法维新,被贬为滁州知州,从此与滁州结缘。

滁州处于江淮之间,山不通车,水不载舟,地处事僻,民俗敦厚,欧阳修为政宽简,百姓安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流连醉翁亭,沉醉丰乐亭,欧阳修在滁州与民同乐。

爱滁州山水,也施惠于民,所以当其两年任期结束离开滁州时,百姓们都依依不舍地前来相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欧阳修的七绝【别滁】,就是描写离滁时的难舍之情。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宋 欧阳修【别滁】

简译

春光灿烂,繁花似锦,柳丝摇曳,清新明丽,父老在花前为我设宴饯别。

而我也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请不要让那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赏析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这是欧阳修28岁遭贬夷陵时,写给友人和诗里的诗句。

那是欧阳修仕宦生涯的首次遭贬,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人生的巨大落差,令其一时很难适应。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但是,边城的寒凉并未使其消极颓废,始终心怀希望。

所以,当十年后任职知谏院的欧阳修再度遭到贬谪时,于他而言,多了随缘自适,少了茫然无助。

出任滁州知州,他为政宽简,恤民济困,颇有政绩,深得民心,公事之余,纵情山水,诗酒自娱。

这首【别滁】,就写出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虽处逆境,仍能随缘自适,自得其乐,别有情味。

花光浓烂柳清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诗的前两句写离别的时节,和滁州百姓为其送别的场景。

欧阳修庆历五年(1045年)贬滁州,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收到徙知扬州的诏令,二月抵扬州。

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所以,在农历正月时节,就呈现出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景象,并不奇怪。

而这「 花光浓烂柳清明 」的浓墨重彩,也为全诗奠定了明快开朗的基调,花红柳绿,令人心明眼亮。

为任期满,调任他方,当地百姓和官吏为其置酒饯别,语已多,情未了,临别依依,有太多的不舍。

但是,虽是别离,却没有以往的伤感情调,他调任扬州,虽不是升迁,但是,足见朝廷对其的器重。

所以,花前酌酒,更多的是滁州吏民对这位太守施惠政的感激,和对其仕途来日可期的美好祝愿。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后两句写诗人彼时的感慨万千,虽然不舍,也强作欢颜。

任职滁州太守两年多的时间,欧阳修醉心山水与民同乐,而今离别,面对百姓的热情叙别,心生不舍。

但是人在旅途,身不由己,彼时唯有与众人一起高歌痛饮,就像平日山水之醉那般,把离别看做寻常。

尾句「 莫教弦管作离声 」化用唐人张谓诗句,本是平日爱听的曲调,但是,彼时听来却让人感到伤感。

世事难料,此一别,再见不知几何,所以任职滁州时的美好时光,都将会成为他生命里最珍贵的记忆。

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欧阳修彼时的柔肠百结,纵然有千般不舍,终究还是化作了故作旷达,动人心弦。

后记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宋 欧阳修【谢判官幽谷种花】

彼时,白居易谪居忠州,为排遣寂寥,躬耕东坡,种花植树,但欧阳修不同,他在滁州广植花木,就是让此地风景更美。

广陵韩公闻之,以细芍药十株见赠,亦植于其侧 」,由此可见,欧阳修对于山水风光的美化,亦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为醉翁亭题记,精心构建丰乐亭,公务之余,与滁州人往游其间,还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欧阳修谪居滁州期间写了大量讴歌滁州风物的诗文,仅存世之作就有的有百首之多。

野僧不用相迎送,乘兴闲来兴尽归 」,相看两不厌。滁州山水因欧阳修知名,欧阳修亦在滁州山水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信马寻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辉」 ,出任滁州时,醉心滁州风物,离别滁州时,亦如寻常一般,在春风中与其醉别。

同样是醉,彼时的「 我亦且如常日醉 」,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对两年贬谪生涯的感慨万千,是不舍,也是旷达……

参考资料

【宋史 欧阳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