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康熙也临帖

2024-03-06国风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清,宫廷画家绘,绢本,设色,纵50.5厘米,横31.9厘米。

图中康熙帝身穿便装,左手轻按平铺于方桌上的宣纸,右手提笔正欲习字,身后屏风上的墨龙暗示着王者尊贵的地位。在清代皇家教育中,对皇子学习的科目有着极为详细严格的要求,练习汉字书法是其中必修的功课。众皇子因个人性情、爱好等诸多因素,书风不尽相同,各有千秋。

康熙帝自幼怡情翰墨,喜好书法,常在退朝之后与精于书法的文臣观摩古人墨迹,切磋书艺。他临写书帖并不拘于一家,由王羲之到颜真卿,从苏轼至米芾,无不遍临,从而形成了博采众长、清劲刚健的书风。他酷爱董其昌的书法,曾反复临写。其书迹潇洒秀丽,苍劲率真,颇得董书的精髓。由于康熙帝的提倡,本来已经日渐衰落的董书又左右了清代书坛百余年。

康熙【仿米诗轴】

绢本 立轴 墨书 186.9x83.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蕊逐蜂须卷,英随蝶翅斜。带香飘绿绮,和影上窗纱。散漫摇霜彩,鲜妍漏日华。芳菲彭泽见,称更在谁家。唐公乘億咏菊。仿米芾。

本幅书唐代诗人公乘億【赋得秋菊有佳色】五言诗一首,见【全唐诗】卷六百。

康熙皇帝临帖不拘于一家,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均用心追模,对米字的把握颇见功力。此幅临米之作,清劲俊逸,颇得米书三昧。

康熙 行书【临米芾轴】

轴 绢本 书法 163×62.5cm

康熙【临董其昌书轴】纸本 立轴 墨书 151.6x56.3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尝有江南人,寄书家中否。临董其昌。

此书轴是康熙皇帝玄烨临董其昌书王维【杂诗三首】中的一首五言绝句。玄烨工于书法,酷爱董其昌书,曾将海内董氏真迹搜访殆尽,玉牒金题,汇登秘阁。其一生临写董字甚多,「几余游艺,临摹名大家书卷,多至万余」。此轴即为刻意临摹之本,行笔流畅,结体秀润,几乎保留了原作固有之形神,达到酷似的程度。这与康熙皇帝广博的知识、聪颖的性情及其一生孜孜不倦的勤奋是分不开的。

康熙【柳条边望月诗轴】纸本 立轴 墨书 124x58.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雨过高天霁晚虹,关山迢逓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柳条边望月。

【柳条边望月诗】是玄烨自书七言绝句一首,内容为描写春天雨后月光中的景色。

玄烨自幼雅好读书,留心翰墨,对董其昌书法尤为推崇,其传世的书法作品大都以学董字为主。他在老师沈荃的指授下刻意临摹,使董字风靡朝野。玄烨此书在学董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意趣,书法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朗匀称,体现出闲适、自然的情趣,代表了其书法艺术成熟时期的水平。

康熙【五古诗轴】

纸本 立轴 泥金 123x5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乾坤名转盛,千秋独此心。自觉吾曹外,宁别有知音。

此作笔法婉转虚和,风度舒展飘逸。想来康熙皇帝在挥洒翰墨之际,心情颇为轻松,故运笔格外流畅自如。

康熙 行书【赵北口诗轴】纸本 立轴 墨书 135.5x57.1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赵北口作。

此幅作品为玄烨所书其本人作五律一首,题为【赵北口】 ,载【清圣祖御制诗初集】卷七。赵北口位于直隶(今河北境内)任丘县北五十里,又称唐兴口、赵堡口,为诸淀之水所汇。旧有堤、桥,通南北孔道,桥上题「燕南赵北」。康熙皇帝曾在仲春(农历二月)在此阅水围。他岀巡赵北口时见燕南古镇一派太平景象,遂生感慨,赋此诗为纪。此幅书法精熟流畅,笔墨饱满。

康熙 行书【唐人诗句】

洒金纸 立轴 墨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用行书写的唐人崔翘诗句:书阁山云起,琴斋涧月留。学米芾笔意而得中锋用笔之趣。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