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人權行動看中國】在新疆哈密觀看闊克麥西熱甫,感受非遺的歷史傳承

2024-01-09辟謠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邢曉婧】新疆維吾爾族麥西熱甫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全人類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赴新疆參加「人權行動看中國」主題采訪活動,在哈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觀看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哈斯木·牙合甫及其團隊表演的闊克麥西熱甫選段。那天哈密市風吹雪的寒冷天氣導致高速公路封路,演出中一捧在演員手中傳遞的青苗卻讓人感受到春天正在走近。

(圖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哈斯木·牙合甫正在表演。邢曉婧/攝)

「闊克麥西熱甫以青苗(麥苗)為媒介,借‘青苗少女’表達人們迎接春天、祈盼豐年和相互祝福的心願。」哈密市文博院講解員熱娜古麗·尕依提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我從事了11年文化講解工作,常常被問到‘麥西熱甫是舞蹈嗎’‘麥西熱甫和闊克麥西熱甫有什麽關系’等問題。」

(圖為哈密市文博院講解員熱娜古麗·尕依提正在介紹當地文化。邢曉婧/攝)

熱娜古麗·尕依提介紹稱,概括而言,「麥西熱甫」在維吾爾語意為「聚會」「場所」,在新疆各地廣泛存在,依歲時節令和文化需要而舉行。闊克麥西熱甫是新疆眾多麥西熱甫中的一種,主要流傳在哈密市伊州區和伊吾縣。「闊克」的維吾爾語意為「藍天」或「青苗」。闊克麥西熱甫的文化主題是迎春,一般在第一場冬雪來臨之際舉辦,直到來年春天的傳統節日「諾茹孜節」到來時結束。

她還稱,闊克麥西熱甫中包含歡快的民族歌舞、動物模擬舞表演,以及誦讀民謠、詠詩對歌、幽默講說、智力測試、遊戲競技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在寒冷的冬日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密切了親友鄰裏的關系,並蘊含了迎接新春、祈願年豐人壽的美好祝福。

今年58歲的自治區級闊克麥西熱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哈斯木·牙合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父親是一位民間藝術家,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從小對闊克麥西熱甫很感興趣。1981年考進哈密師範學校,畢業後一邊當老師一邊繼續學習闊克麥西熱甫。

為了進一步推廣和普及闊克麥西熱甫,早在2007年哈斯木便開始在家裏進行免費教學工作,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去學。「那時候條件比較艱苦,冬天特別冷,我們就在院子裏架起爐子練習。」哈斯木稱,「後來當地政府為我們提供了練習場地,幫忙配備了樂器、演出服,組織團員去吐魯番等地表演,參加文化交流等活動,現在知道闊克麥西熱甫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

哈斯木·牙合甫的兒子排爾古紮提江·哈斯木就是其中一位。這名35歲的新一代傳承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闊克麥西熱甫博大精深,自己「仍在鉆研當中」。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加大力度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等文化藝術百花齊放,作為闊克麥西熱甫的傳承人,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項藝術傳承下去。

這也是熱娜古麗·尕依提的心願。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承載者的活態傳承文化遺產,新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而厚重,蘊含許多極具價值的歷史人文等資訊。外界可能誤以為講解員只是機械得‘背解說詞’,實際上必須花很大功夫去研究如何講得有趣易懂,如何回答出觀眾隨機提出的問題。每當工作中遇到搞不清楚的細節,下班後都要查閱大量資料填補知識空缺。」熱娜古麗·尕依提稱,「作為一名講解員,我的工作有助於外界加深對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我為此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