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北京朝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孟娟。
「痛不欲生,來去如風」,有人這樣形容痛風。有研究表明,曾經被認為是「老年病」的痛風,如今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什麽是痛風?痛風發作的誘因有哪些?如何預防、緩解和治療痛風?北京朝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孟娟進行了詳細解答。
尿酸過高,痛風關節炎「不請自來」
17歲的亮亮,被父母用輪椅小心翼翼推進了醫院的風濕免疫科。
「這是我接診過的最小的痛風患者,才17歲。」孟娟說,亮亮是一名高二學生,放寒假後和同學聚餐吃火鍋,夜裏他的腳趾突然發生劇烈疼痛,吃止疼藥也收效甚微,最終被診斷為痛風。
檢查發現,亮亮身高1.85米,體重105公斤,身體質素指數(BMI)超過30,屬於肥胖,他的血尿酸數值已經遠遠超出正常水平。「家長介紹,亮亮平時吃肉多、運動少,把飲料當水喝,還喜歡熬夜。」孟娟說,由於高二學習緊張,亮亮的父母經常燉肉湯給他補身體,殊不知,這樣做反而升高了亮亮的血尿酸水平,多種因素長期作用下,最終引發了痛風。
【2021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顯示,中國高尿酸血癥患病人數約為1.77億,其中痛風患者約1466萬人,而且近年來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目前國內文獻報道的最小痛風患者僅有11歲。在臨床中,像亮亮這樣的青少年痛風患者並不罕見。」孟娟發現,年輕人患痛風往往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例如喜歡海鮮和肉類等高嘌呤葷食,愛喝飲料、抽煙、作息不規律、肥胖等。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種代謝性風濕病。」孟娟介紹,典型痛風常於夜間發作,起病急驟,患者常會出現突發一個或多個關節重度疼痛,以第一跖趾關節(大腳趾)、踝關節等出現紅腫熱痛較為常見。一般來說,痛風癥狀多於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如果不積極治療導致病情加重或反復發作,可能造成病變關節畸形、關節活動逐步受限,嚴重者可出現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
孟娟介紹,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病的基礎和最直接的病因。非同日兩次空腹測血尿酸,如果男性及絕經後女性血尿酸>420微摩爾/升,絕經前女性血尿酸>360微摩爾/升,則被稱為高尿酸血癥。約1/3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會發生痛風,約2/3的人可能會一直處於無癥狀狀態,但高尿酸血癥會影響全身各個器官,引起各種嚴重的並行癥,因此,不論有無痛風,只要血尿酸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就應積極進行生活方式的調整和(或)降尿酸治療。
「偏愛」男性,「刻骨之痛」可防可治
「痛風發作‘十級痛’,疼起來是真要命」「像是有螞蟻在啃食骨頭縫」「每一次發作都疼到流眼淚」……提起痛風,不少「中招者」這樣描述它發作時的劇烈痛楚。
「劇烈的關節疼痛是痛風的典型表現,我們經常聽到痛風患者說‘誰痛誰知道’。」孟娟介紹,在中國,痛風的發病率和知曉率普遍較高,但治療率和控制率相對較低,這與人們對痛風的認識不足有關。
孟娟介紹,根據痛風的自然病程,可分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急性發作期、發作間歇期及慢性痛風石期。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處於臨床前期,往往具有隱匿性,如果不查血尿酸一般很難發現尿酸水平升高;在臨床期,有些患者的痛風性腎病也較為隱匿,常常是出現夜尿增多、血尿或尿酸性腎結石(如排尿困難、腎絞痛等)才發現異常。
「如果早期發現尿酸升高,例如在臨床前期,可以透過調整生活方式、接受治療等實作逆轉;痛風性關節炎目前也被認為是可治愈的關節病。」孟娟強調,關鍵在於要控制血尿酸長期達標,這樣會減少患者痛風發作次數甚至不再發作。
導致痛風的危險因素有哪些?「痛風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飲酒、高血壓、高血糖、經常服用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喜食富含嘌呤的食物、把含糖飲料當水喝等。」孟娟介紹,體重超標的人更受痛風「偏愛」。臨床研究發現,肥胖是痛風發作的獨立危險因素,與痛風的發生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男性是痛風最常見的發病群體。需要註意的是,有痛風家族史、痛風家族聚集現象的人群,其痛風發病相對會更早、病情也更嚴重。孟娟介紹,如果父母一方患了痛風,由於同樣的生活方式,子女有40%—50%會患痛風,「例如,亮亮的父親就是一位痛風患者,亮亮很容易復制父親的生活方式,導致患痛風的風險增加。」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痛風患者男女比例約為15∶1,呈現明顯的「重男輕女」現象。痛風為什麽更「偏愛」男性?
孟娟介紹,男性和女性體內都會分泌激素,男性以雄性激素為主,而女性更多是雌性激素。雄性激素會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出,導致尿酸在體內的含量升高,從而加快尿酸結晶的形成和沈積;而雌激素則恰恰相反,它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也能夠抑制尿酸鹽的形成,相對而言,痛風風險就降低了。女性絕經後痛風的發病率與男性相近,就是因為雌激素下降所導致的。
管住嘴、邁開腿,控體重、多飲水
「孟大夫,您還認識我嗎?」
幾年前,孟娟接診過一位年輕的痛風患者小飛。再次見到他時,孟娟很難把眼前精神煥發、自信滿滿的小夥子和半年前那個拄著拐杖來就診的人聯系起來。
小飛是一位西餐廳的面點師,由於在體檢中發現血尿酸升高而來到門診進行咨詢。「當時,他身高1.75米,體重100公斤,也屬於肥胖,血尿酸達到650微摩爾/升。了解完他的病史、生活習慣等後,考慮到他的痛風是第一次發作,我建議他先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定期復查。小夥子很配合,半年後他的體重已經降到82公斤,復查發現血尿酸水平也達標了。」孟娟說,瘦下來的小飛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感覺整個人都變帥了。」
孟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註意定期體檢,及早發現高尿酸血癥,在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時開始控制,去除高危因素。如果出現大腳趾、踝關節紅腫熱痛,尤其高嘌呤飲食後發作,警惕痛風發作,及時到醫院就診。
「養成良好的習慣,能有效幫助遠離痛風。我經常和患者說一個順口溜:管住嘴、邁開腿,控體重、多飲水。」孟娟強調,控制好血尿酸水平是預防痛風惡化的關鍵,可以透過服用降尿酸藥物和調整生活方式進行治療。降尿酸藥物需要醫生視個體情況而定,在生活方式調整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飲食調整: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例如動物內臟、海鮮尤其是帶殼類的海鮮,多吃水果、蔬菜、全谷類食物等低嘌呤食品。熬煮濃湯和火鍋等烹飪方法會明顯升高尿酸,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此類烹飪方式。
適量運動:適度有氧運動有助於降低體內尿酸水平,但不應過量、不宜劇烈運動。建議定期進行適量有氧運動,如散步、遊泳、騎單車等。痛風發作時,應停止運動好好休息,避免痛風加重。
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患者需要減肥並保持健康體重,以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
限制飲酒:酒精攝入越多,痛風發作風險越大。啤酒和烈酒(如白酒、洋酒、黃酒)均可增加痛風發作風險,因此應該限制飲酒或者戒酒。
喝足夠的水:多喝水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的飲水量,要在1500—1700毫升左右,可根據實際情況,適量增減。若有高尿酸血癥,建議每天的喝水量應達到2000毫升以上。
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過大: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過大可能導致痛風發作,因此要註意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充足的休息。
常見痛風認識誤區
問題1:痛風是否只有在關節疼痛時才需要治療,不痛則不需要治療?
答:不是。如果急性發作期緩解後就不再堅持治療,極易導致痛風反復發作且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切勿忽視痛風間歇期與緩解期的治療,不可隨意停藥。
問題2:痛風是「富貴病」、只發生在有錢人身上,對嗎?
答:不對。痛風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過多攝入高熱量、高脂肪和高嘌呤的食物,缺乏運動,易引發痛風。因此,痛風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不分貧富。
問題3:痛風性關節炎是否無法治愈、只能緩解癥狀?
答:不是。痛風性關節炎是可以治愈的關節性疾病。透過合理的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患者可以把尿酸水平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關節炎不再反復發作,痛風性關節炎也算是治愈了。
問題4:痛風發作後需要立即降尿酸對嗎?
答:不對。首次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患者,應該以消炎止痛為主,不建議立即進行降尿酸治療。血尿酸水平波動過大,會延長痛風的發作時間或癥狀加重。(本報記者 王美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1月19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