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1995年,陜西出土一墓誌,證實太子李弘的死,絕非正常死亡

2024-03-26辟謠

前言

公元675年,盛世大唐的皇族之中發生了一件驚天大事,素來以仁孝賢德著稱的太子李弘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四歲的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與帝後同赴合璧宮之時。

而關於太子李弘的死因,則從古至今充滿了傳奇色彩,雖然經代代史家考證後普遍認為本就體弱的李弘是死於久病猝死,但除了此觀點外,各類關於李弘是被害身亡的陰謀論猜測卻也從未斷絕過……

久病折磨,英年早逝

提及李弘,縱觀他短暫的一生,首先令世人註意到的便是其死後極其特殊的尊榮,他被其父唐高宗詔令追謚為「孝敬皇帝」,是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

要知道,此前自建唐以來,李氏家族祖輩皆無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李弘是第一位死後被追封皇帝的太子。

而在倫常秩序森嚴的皇室之中,能令唐高宗如此打破常規,足可見高宗對這位英年早逝的太子早逝深重的哀婉與追思,自然,這與太子李弘生前的身份地位及個人品性有極其重要的緣故。

李弘生前的身份無疑是尊貴無上的,他雖在唐高宗李治的兒子中排名第五,非長子之尊。

但常言道:母憑子貴重,子以母為尊,在嫡庶尊卑思想嚴明的封建社會當中,李弘的生母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當時武則天雖還未臨朝稱制,但也已是皇後之尊。

那麽身為皇後長子的李弘身份自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一躍成為唐高宗的嫡長子,僅一年的時間便取代庶長子李忠的太子之位,被封為皇太子。

集萬千重視與尊榮於一身的李弘並未恃寵而驕,養成紈絝的性格,反而以仁孝的行事之風在朝野內外廣受贊譽,不出意外的話,李弘應該也會成為名垂青史的一代明君。

奈何,天妒英才,太子李弘先天體弱,本就被疾病纏身的他愈發在面對繁雜的監國政務時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最終在隨帝後出行時猝逝於合璧宮中。

而在歷代史學家考證李弘的死因時,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就是 久病猝死。 根據史料記載,李弘年紀輕輕就染上了癆瘵,即為現在所說的肺結核病,這對於當時的醫療技術而言是不治之癥。

居於太子之位的李弘根本無法安心修養,他兢兢業業,即便帶病也仍勤於理政,前期建國政務盡量親歷親為,後期實在力不從心便只能請多位東宮官員代理,但也仍是為國事操心不斷,以致於勞累過度加劇病情,最終因癆瘵惡化而亡。

非正常死亡,眾說紛紜

古代沒有監控成像,現在我們所獲取到的古代資訊多來源於史書記載,有時候 聊聊 幾語的記載並不能完全充分還原史實。

而且,記載君王宮廷之事的史官主要服務於朝廷與皇權,正所謂成王敗寇,朝政掌權者是有書寫歷史的權力的,因此史料記載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與正史記載同時相對的,則是一些來自民間記錄和傳說,俗稱野史,雖不夠正史記載的官方與正統,多為民間道聽途說,但有時候也不乏詭譎真相暗藏其中。

正如太子李弘當時早逝一事,有很多說法將太子身死的真相歸結於後來成為王朝最高話事人的女皇武則天。

這部份觀點認為是武則天用陰謀手段害死了自己的兒子,畢竟,女皇後續在專權過程當中,對李氏子孫的廢立展現出的殺伐果斷非常人能及。

那麽,當時以孝賢得人心的太子李弘被武則天當作走向掌權之路的障礙,企圖除之而後快,這仿佛也能解釋的通。

而能夠讓這一觀點站住腳跟的史料支撐,除了虛無縹緲的民間傳說外,更有在今陜西出土的閻莊墓誌為實證。

據悉,閻莊墓誌於1995年被征集而來,墓主人是閻莊,是為唐代名臣閻立德之子,而這位唐代名臣閻立德正是太子家令,巧合的是又與李弘同年而亡。

這些驚人的巧合也令多名史學家將墓誌中的蛛絲馬跡與太子李弘之死聯系起來,部份史學家們認為墓誌中出現的「蟻床」指棺床,暗示閻莊死因與太子李弘之死有蹊蹺,進而懷疑太子李弘當年是為非正常死亡。

但由於缺乏更多的可靠證據,所以此觀點也只是停留在了猜想階段。

而後來,學者們經過更多的史料考證,揭示了出土墓誌中的「蟻床」應是采用了【世說新語】中的典故,意思是指病床,說明閻莊與太子李弘一樣是病故。

由此,太子李弘當年非正常死亡的陰謀論似乎成了無憑無據的空話,但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世人對太子死因的好奇與猜疑。

例如,持有李弘被母後鴆殺觀點者認為,除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當作勢必要除之而後快的奪權路障這一政治原因之外,母子二人離心離德也可能使羽翼未豐的李弘招致殺身之禍。

當時在太子於長安監國期間,滿心仁孝的李弘上奏請求父皇恩準兩位異母姐姐的婚嫁之事。

原來,這兩位公主因母蕭淑妃獲罪而受牽連被幽禁於掖庭,導致歲數已經很大了卻遲遲未嫁,得到高宗首肯後,兩位公主被李弘救出,並分別許配了駙馬。

但此事卻不是皆大歡喜,太子李弘得了手足之親,卻也因忤逆武則天而失愛於母後,再加上後來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奸汙了太子的未婚妻,這更加加重了李弘與母親間的矛盾。

但就事論事而言,種種事情的發生可能會令李弘與武則天之間漸生齟齬,但樁樁件件看上去也沒達到結怨殺子的地步。

況且,退一步來講,即便武則天想廢掉李弘,當時的情況是太子行監國之責尚且艱難,久病纏身的他任誰看了都是一副命不久矣的樣子,更別提籠絡朝臣掌權在手了。

而對比如日中天且已大權在握的武則天而言,兒子顯然構不成什麽實質性的威脅,因而也犯不上謀害其性命。

1995年,陜西出土的閻莊墓誌中,似乎以墓主人的視角,揭露了父輩因太子家令的身份被牽連身亡的實情,部份史學家以此為據,猜想當年的太子李弘並非像正史記載那般因病亡故地正常死亡,而系被謀殺致死。

但是,這一說法僅憑借一不明真意的墓誌作證據支撐,為免太過單薄,當時太子李弘久病纏身的身體狀況似乎無需謀害,由此可見自然病故的正史記錄更能站得住腳。

不過,洶湧浩瀚的歷史洪流之中,蕓蕓眾生都將淪為滄海一粟,想要獲取更多真相,研究和探索的腳步無法停止,但有些事也許永遠也無法得到準確的答案,畢竟,若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非真假誰又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