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綜合施策,科學防癌」。
據國家癌癥中心統計,在中國全癌種發病人數中,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發病人數均位居前十。更有觀點指出,肺癌已經「盯上」年輕人,究竟是否如此,早癌篩查又應當如何做?如何做到關口前移?
就肺癌年輕化的提法,4月17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大坦沙院區啟動主題為「綜合施策 科學防癌」大型科普義診活動上,廣醫一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廣州呼研院院長、腫瘤醫學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坦言,「從統計數據來看,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公眾加強了對癌癥早篩的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呼吸道感染增多,透過肺部CT的檢查,排查發現了一部份年輕的肺癌患者,這個結果並不能證明「肺癌年輕化了」。
何建行教授建議, 我們提倡透過低劑量螺旋CT進行早期篩查,尤其是對於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者、接觸有害物質的人群和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早期篩查至關重要。 不過,肺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如何及早診斷仍然是個世界難題。臨床亟需有一種穩定、靈敏、無創的能「精準判定」肺結節良惡性的工具。
近年來,何建行教授帶領團隊運用外周血cfDNA甲基化標誌物、臨床資訊和影像學特征構建了肺結節良惡性分類模型,用於肺癌的早期診斷,已得到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驗證,準確率高達91%,有助於顯著提高早期惡性肺結節的檢出率,避免良性肺結節的過度診療。
「治療早期肺癌,比治療感冒還快!」 這是何建行教授在業界流傳甚廣的一句話。「以前大家對於手術很恐懼,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腫瘤中心逐漸從傳統手術的大切口往微創、精準的方向發展,從泌尿科逐漸覆蓋到普外科、外科。」何建行教授指出,如何理解手術的「微創」?這要求我們不僅僅是做到手術過程中切口的微創、切除範圍的精準,還要做到精準麻醉,從而使得患者盡快康復。
透過精益求精的治療理念,在消除了患者對於手術本身恐懼後,何建行教授發現不少患者稱穿刺要」痛過手術本身「。
為解決手術定位難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何建行教授團隊基於「元宇宙」混合現實的思路, 自主研發了一種具有混合現實效果的「無痛無創定位技術」 ,讓醫生變成「透視眼」,患者無需經歷術前穿刺或支氣管定位,就可以實作復雜、多發肺結節的精準切除。
至於哪些高危人群應該更為留意?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胸部腫瘤綜合診療病區主任梁文華教授也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肺癌的發病率趨勢仍在上升,將來新增很快會突破每年100萬例。與其他的癌種相較,肺癌的惡性程度更高,愈後稍差。肺癌的高發年齡主要為40至74歲。肺癌較為典型的癥狀是持續咳嗽、咯血、胸痛等,發生轉移時,患者也會出現腰痛、頭痛等癥狀。
「不過,肺癌的早期往往沒有典型癥狀,只能透過體檢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胸部螺旋CT檢查,及時發現一些非常小的病竈,在沒有癥狀的時候就對它進行幹預、阻斷,從而取得治愈的效果。」梁文華教授對此補充。
采寫:南都記者 伍月明 通訊員 韓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