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群雄並起!盤點各國的登月計劃進展,全球爭先登月為哪番?

2024-01-20辟謠
最近,美國登月計劃連續遭遇了兩次不小的打擊:
1月9日,由美國私企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研發的「遊隼」月球著陸器僅升空不到24小時,就因為推進劑出現「嚴重損失」無法在月球著陸;在同一天,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推遲原本今年要完成的「阿耳忒彌斯2號」(Artemis II)的載人繞月飛行任務。
如果「遊隼號」能夠順利抵達月球,這將是美國繼「阿波羅17號」後,時隔52年再次執行的月球登陸任務。不過雖然短暫受挫,但相信美國並不會停止重返月球的腳步。不只是美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很多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月球探測計劃,其中也包括我們國家的「嫦娥工程」。為什麽航天大國都把註意力放在月球?各國的登月計劃又進展如何?就讓本文幫助大家盤點不同國家的登月計劃。
野心勃勃的美國 | 阿耳忒彌斯計劃
2020年,NASA正式釋出了「阿耳忒彌斯計劃」。作為唯一曾經把太空人送到過月球的國家,美國的這一登月計劃野心勃勃,不僅要重返月球,更要實作多次往返月球的登月設想。
根據NASA的規劃,「阿耳忒彌斯」計劃包括三個部份:建造「門戶」(Gateway)、建造前往「門戶」的火箭和飛船、建造往返「門戶」與月表的「擺渡車」。
按照規劃,"門戶"會成為地球和月球間的中轉站,火箭會把太空人先送到「門戶」空間站上,再從「門戶」抵達月球。「門戶」將於2025年發射,它將擁有多個可接駁飛船的對介面,這也意味著美國試圖為未來中轉月球的探月飛船設立技術標準。
除了「門戶」空間站外,美國為登月還配備了「獵戶座」飛船。它的總體積是當年阿波羅號的2.5倍,可以容納4~6名太空人。在2022年,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成功發射,「獵戶座」飛船進行了無載人飛行測試。
不過由於資金和合作方式等原因,NASA推遲了「阿耳忒彌斯」的後續任務,美國的登月計劃是否能繼續順利進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
小心謹慎的日本 | SLIM
相比美國,日本的登月計劃就顯得非常謹慎了。在2022年,日本首個登月探測器「好客」號因未能與地面建立通訊,所以不得不放棄實施了登月探測任務。到了2023年,日本的一家私營航天公司開發的「白兔-R」月球探測專案,因為月球著陸器偏離著陸點,最終墜毀在了月球表面。
就在最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該國的探月智能著陸器(Smart Lander for Investigating Moon, SLIM)將再次嘗試登陸月球。和美國希望實作月球往返目的不同,日本的登月計劃更追求精準。根據JAXA介紹,SLIM探測器希望可以實作高精度著陸,把誤差控制在100米以內。
SLIM按照計劃就會在最近幾日嘗試登入月球,如果成功了,那麽日本會成為繼蘇聯、美國、中國、印度之後第五個實作登月的國家。
尚處規劃的俄羅斯 | Luna-Glob月球探索計劃
曾經蘇聯是第一個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國家,但是繼承了蘇聯大部份航天技術的俄羅斯,至今還沒有探測器成功登陸過月球。
在2016年,俄羅斯也推出了自己的月球探索計劃。並在2023年發射了登月探測器「月球-25」(Luna-25),可惜的是在經過十多天的飛行之後,因為偏離設計軌域,探測器最終與月球表面相撞。
雖然遭遇失敗,但俄羅斯的「月球-26」和「月球-27」任務還是被列入到發射計劃,並計劃在2031至2040年間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按照規劃,俄羅斯不僅要在月球上建設基地,還要搭建相關的鉆探挖掘器材、實驗開采和生產綜合體以及天體物理觀測站。
異軍突起的印度 | 月船計劃
如果說近些年,哪個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最為迅猛,那印度肯定是候選人之一。在經歷了前兩次月球探測失敗之後,在2023年,印度發射的月船3號在月球成功軟著陸。透過這次著陸,印度成為了第四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並實作了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的首次登陸。
「月船3號」執行了分析月球表面礦物質成分,尋找月球南極是否存在「水冰」等任務。不過由於它沒有裝載「同位素核熱源」器材,所以「月船3號」僅僅工作了10個地球日,就進入了休眠狀態了。
印度航天事業一直履行的是「花小錢,辦大事」,這讓印度在有限的預算支持下完成了登陸月球目標。不過也因為同樣原因,「月船3號」沒有在月夜生存的能力,持續在月球上進行科研的能力不足。不過無論如何,這次的成功還是給了印度航天很大的鼓舞,印度也公布了自己的探日和載人飛船計劃。
輔助配合的歐洲航天局 | 阿爾戈計劃
歐洲航天局(ESA)一向都是NASA的重要盟友,所以ESA深度參與了「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雖然ESA也公布了自己的「阿爾戈」登月計劃,不過這個月球登陸器更像是一個貨運飛船,會配合美國的「阿耳忒彌斯」計劃,承擔運送貨物和漫遊車等作用。
卷土重來的以色列 | 創世紀計劃
以色列雖然國家不大,但是科技發達,在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同樣有它的身影。在2019年,以色列首個月球探測器「創世紀」號搭乘美國「獵鷹9」型火箭升空奔月。雖然發射很順利,但在登月數分鐘前,「創世紀」號與地面失聯,最終功虧一簣登陸失敗。
不過以色列並沒有灰心,以色列科技部很快就宣布啟動了「創世紀2」號登月計劃,並將在2025年再次發射。
穩紮穩打的中國 | 嫦娥工程
最後不得不提的當然是我們中國。自2004年嫦娥工程實施以來,中國對於月球的探索一直按照探月、登月、駐月的「三部曲」戰略展開。自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到2020年「嫦娥五號」成功從月球帶回月壤,中國已經順利完成了無人探月的前三期工程。按照計劃,「嫦娥六號」也要於今年發射升空。
在前期積累了大量經驗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釋出了【關於征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計劃在2030年前實作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為了實作這個目標。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登月服、載人月球車等裝備正在緊鑼密鼓的研制之中。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月球上就會有中國航天員的身影了。
各國為何爭相登陸月球?
從以上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科技強國,都把登月列為了重要目標。
除了因為登月任務,可以促進人類科技和創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外,探索月球也更加會幫助我們了解宇宙和地球本身。另外,月球上所富含的氦-3(潛在的核聚變燃料)等資源,同樣也吸引著各國去探索。
正因為探索月球並不容易,所以才值得人類去嘗試,這也是人類邁進「太空時代」的重要一步。或許,正如中國嫦娥工程元老葉培建院士所說:
「無論是技術的進步還是人類探月事業的發展,都需要我們做一些‘冒險的事情’,真正去開拓、去創新,開辟新的天地。」
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
撰文:河邊的卡西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