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20城本專科在校生突破50萬,誰是頂尖「高校之城」?

2024-08-18辟謠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陳潔

「高考時間」結束,剛剛完成高考的學子們,將面臨填報誌願的問題,在考慮如何選擇報考院校的同時,大多數人也會考慮學校所在的城市。

中國統計年鑒(2023)顯示,截止到2022年末,中國共有地級及以上城市數297個,其中按城市市轄區年末總人口分組,400萬以上的共有23個,200萬—400萬共有49個,100萬—200萬共有96個。

從數據上看,不少城市的高等教育很發達。中國統計年鑒(2023)顯示,2022年,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中,有20座城市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人數突破50萬人。其中,廣州以接近150萬人,位列中國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人數「第一城」。不過,如果對比研究生的在校生人數,根據地方釋出的2023年統計公報,北京以45.5萬人位列全國城市的第一位。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從本專科在校生在大城市中的數量、城市研究生在校生數量排名以及高學歷就業等三個維度出發,分析中國頂尖的「高校之城」。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一個城市的本科、研究生在校生數量多,與這座城市能否提供足夠高學歷學子就業崗位,並不能劃等號。從就業機會來看,一些本專科、研究生在校生數量相對較少,但經濟發達的城市,比如深圳,反而能給來自全國各地學子提供更多、更有競爭力的就業崗位。因此,城市如果想留住大學生,需要創造更多有吸重力的崗位。

哪些城市本專科在校生多?

僅統計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2022年有20座城市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人數在50萬以上(根據統計年鑒,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數包括普通本科、職業本科、專科在校學生數,下同)。

其中,廣州以148.93萬人的在校生規模位列第一,鄭州、武漢、成都、重慶和西安位列第2—6位,在2022年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人數也突破百萬人。

根據統計公報,2023年的最新數據顯示,廣州、鄭州、武漢、成都、重慶仍然位列中國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人數前五位。不過重慶以110.02萬人反超成都,位列中國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人數第4位元。

一座城市的本專科在校生突破百萬人,這是一個什麽概念?

根據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中國普通、職業本專科招生1042.2萬人,在校生3775.0萬人,畢業生1047.0萬人。

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鄭州、武漢、重慶和成都的本專科在校生分別為146.86萬人、139.4萬人、116.11萬人、110.02萬人、107.2萬人。換句話說,僅本專科在校生數量前五位的這幾個城市,就占據中國全部本專科在校生數量16%以上。

目前,中國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持續上升,本專科在校生數量排名靠前的高校大市,整體呈現擴招的局面。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3年,中國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為700萬人,2014年到2023年出現逐年遞增,分別為721萬人、738萬人、749萬人、761萬人、791萬人、915萬人、967萬人、1001萬人、1015萬人和1042萬人。

按此計算,從2013年到2023年,中國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大漲48.86%。

與此同時,2013年,廣州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29.65萬人,到了2023年這一數碼上升到46.26萬人,超過全國平均漲幅,達到56%。鄭州的情況類似,2013年普通本專科招生24.3萬人,到2023年這一數碼達到45.5萬人,漲幅高達87.24%。中國高校大市「強者恒強」的局面沒有改變。

另外一個數據也值得關註。

2023年,廣州、鄭州、武漢、重慶和成都的常住人口為1882.7萬人、1330.8萬人、1377.4萬人、3191.4萬人、2140.3萬人。如果計算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上述五個城市的排名將發生改變,鄭州的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在常住人口中占比高達10.47%,位列上述5座城市的第一位。

2023年,河南以9815萬人常住人口,排名中國省份人口總量的第3位,對於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很大。與此同時,作為河南的省會,鄭州努力打造強省會,高等教育資源一直在擴張。最近10年,鄭州本專科在校生數量在整個河南省占比一直在45%以上,2023年達到47.16%。

同為中部城市的武漢,2023年常住人口中普通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占比也超過8%。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一座城市的本專科在校生數量多,意味著這座城市擁有源源不斷的高學歷人才「活水」,也能很好地調節這座城市的人口結構。相比東部,中西部普遍生活成本更低,擁有如武漢、鄭州、西安這些「高校之城」,能改善整個中西部的人才結構,對這些城市的產業和科研發展都有明顯益處。

不過,能否留住這些高學歷人才,是考驗每個城市的關鍵問題之一。

京滬在校研究生數量占全國18%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0.2萬人,在學研究生388.3萬人,畢業生101.5萬人。

根據統計公報,已經公布2023年數據的城市之中,北京、上海、武漢、南京、西安、廣州的研究生在校生人數分別為45.5萬人、25.84萬人、20.88萬人、20.81萬人、18.75萬人和17.29萬人。

換句話說,僅僅這6座城市的研究生在校生人數就高達131.78萬人,占中國研究生在校生總人數的33.94%。

根據統計公報,北京2023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5.2萬人,在學研究生45.5萬人,畢業生12.1萬人,是當之無愧的研究生第一城。各種名牌高校與研究機構雲集在此,使北京的高等教育質素非常突出。排名第2位的上海,2023年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49家,研究生在校生25.84萬人。京滬兩個城市在校研究生數量加起來,占全國在校研究生數量的18.37%。

北京和上海是中國研究生教育大市,這也促成了高學歷人才在這兩座城市的聚集。根據統計年鑒抽樣調查的數據計算,2022年中國6歲及以上人口(下同)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口比例為0.95%,而北京人口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口比例超過9%,上海為5.4%。

這兩座城市在人才吸納上各有特點。北京不僅自身培養高質素人才,同時也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人才,人才、資金、大企業和大專案都很豐富。2023年1—11月,北京規模以上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3501.1億元,同比增長4.6%。截至2023年末,在京全國重點實驗室77家,占全國的28.1%。2023全年北京發明專利授權量10.8萬件,比上年增長22.4%。年末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7.4萬件,增長20.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36.95件,增加24.97件。

上海在吸納國外人才上頗為出色,2023年上海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956家,外資研發中心561家。年內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5家,外資研發中心30家。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4%左右。上海全年專利授權15.9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43萬件,比上年增長20.5%。

不僅是北京和上海,中國大城市對於高學歷人才都頗具吸重力,這使得大城市成為高學歷人才的「競賽場」。

比如,武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2020年武漢市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5191人上升到33867人。這一數據隨著武漢的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加,還有進一步上升的勢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高校大市能否留住高校畢業生,需要看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和薪資如何。比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能夠提供相當有吸重力的薪資水平,從而吸引全國各地的人才流入。

2023年,北京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52元,比上年增長5.6%;上海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34元,比上年增長6.6%;杭州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97元,比上年增長5.0%。

這些城市只要放寬戶籍政策,提供相對廉價的租房配套服務等,就能吸引高校畢業生等人才流入。以上海為例,2023年隨著上海對戶籍政策「松綁」,扣除自然人口增長,當年上海人口凈流入達到17.56萬人。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相對東部來說,中西部一些高校大市還需要進一步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進產業結構改革。在發展服務業上,中西部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以網紅、文創、旅遊等為抓手,打造服務產業鏈,工業和服務業「兩手抓」,提供更多對高校畢業生有吸重力的就業崗位。

此外,一些薪資水平偏高、高校數量不多的東部城市,成為高考學子報考的熱門地。以深圳為例,2023年,深圳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10元,比上年增長5.8%。

2023年,深圳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16.08萬人,畢業生4.57萬人。從招生人數來看,深圳的普通高等學生招生數量從2019年的38045人上漲到2023年的49852人,但仍然不可能填滿深圳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胃口」。這使得深圳敞開懷抱迎接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與此同時,當地高校比如深圳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一直都不低。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