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那天,盟軍剛一踏上那片土地,就遭遇了S型跳雷的猛烈阻擊。
此刻的他們還沒想到,就是這一小小的地雷,會在將來成為殺傷超5000名盟軍士兵、臭名昭著的「活寡婦制造機」。
這種地雷不像傳統地雷,被踩不會立刻爆炸,而是會「跳起來」 ,而且其跳躍高度剛好約與男性的腰間持平,手段不可謂不毒辣!
一踩即爆?踩住不放也危險重重
德軍深諳戰略之道,對於關鍵的交通要道和橋梁,他們尤為偏愛布置S型跳雷。此舉猶如扼住了對方的咽喉,補給線與退路均被嚴密控制,戰場的主動權自然而然地落入德軍手中。
對方軍隊一旦踏入雷區,就會立即遭到猛烈的「招待」,而德軍則能借此機會調整戰術布局,為接下來的防禦戰做好充分準備。
地雷戰是對對方心理與戰術的雙重打擊。行走在這樣的道路上,每一步都伴隨著對未知危險的恐懼,生怕一不小心就觸發了致命的陷阱。這種心理壓力,極大地削弱了軍隊的進攻勢頭和效率,更不必說親眼目睹戰友因地雷而傷亡的慘狀,對士氣的打擊難以估量。
S型跳雷的設計也極為巧妙,它們被深埋於地下約十厘米處,表面覆蓋著偽裝用的土壤和植被,隱蔽性極強。外殼采用防腐蝕材料制成,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保持穩定。而且這些地雷還具備反拆功能,一旦有人試圖移動它們,便會立即引爆。
S型跳雷有多種型號,主要區別在於觸發機制和彈片數量。基本型號,一般透過壓力板觸發,也有一些改進型號,采用電氣觸發或絆索觸發。無論是哪種型號,核心設計思想都是透過彈片的廣泛覆蓋,最大化殺傷範圍。引爆方式靈活多樣,有的只需輕輕一踏,有的則透過拉扯電線,或觸發絆索便能瞬間爆發。
德國S型跳雷背後的駭人傳說
德國S型跳雷還有一個讓人背脊發涼的諢名——「活寡婦制造機」。根據戰後的統計,S型跳雷在諾曼第戰役中,直接造成了超過5000名盟軍士兵的死亡和重傷。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家庭因此破碎,數以千計的女人失去了她們的丈夫,成了「活寡婦」。
S型跳雷采用金屬外殼,內裝高爆炸藥和數百顆鋼珠或鋼碎片。引信系統配備了壓力引信和觸發引信。當受到壓力時,壓力引信會釋放一個彈簧機構,使地雷跳起約1米高。在初次觸發時,當踩到地雷時,引信被啟用,地雷會延遲幾秒爆炸,確保目標無法逃脫。
在初次爆炸前,地雷會透過彈簧機制,彈跳至目標腰部高度(約1米)。每顆地雷內部裝有約360顆鋼珠或多塊鋼碎片,爆炸時以高速向四周噴射,形成致命的金屬風暴。彈跳至1米高度的設計,使得爆炸時產生的鋼珠和碎片,能覆蓋更大的水平範圍,高度剛好與人體重要器官(如肝臟腎臟等)平齊,增加致命性。
想深入認識S型跳雷的奧秘,就要從它的觸發機制講起。S型跳雷的觸發方式頗為巧妙,主要分為兩種:其一是透過壓力板感應。只需你的腳步輕輕一落,當重量超過7公斤的臨界值時,它會悄然「嘀」地一聲,隨後爆炸。
除了壓力板,S型跳雷還配備了拉線觸發機制,通常與絆索連線。一旦士兵不小心扯動絆索,地雷便會迅速啟動引信。S型跳雷的爆炸分成多個階段完成。觸發機制啟動後,引爆小型發射藥包,將地雷推升至約1米的高度。
當地雷跳至空中約1米的高度時,主引爆裝置啟動,引爆內部高能炸藥。此時,S型跳雷產生巨大的爆炸力。爆炸後,地雷內的高硬度鋼材、彈片以每秒上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散射,形成致命的360度全方位殺傷,能夠穿透輕型裝甲和防護裝備,對步兵造成極大的威脅。
細思恐怖,德國S型跳雷的致命彈片
S型跳雷的殺傷力之強,令人難以想象!其內部填充了約360克的高能炸藥,一旦引爆,瞬間釋放的能量,將彈片如箭矢般射向四周,最遠可達30米之遙。這些鋒利的彈片,在10米範圍內,能輕松穿透20毫米厚的鋼板,即便在20米處,也能對10毫米鋼板造成致命打擊!
這些彈片之所以如此致命,關鍵在於其材質與設計的精妙。它們采用超硬鋼材打造,經過精細切割,邊緣鋒利如刀,無論戰場環境多麽惡劣,都能保持尖銳與堅韌。精細切割,使得彈片在爆炸後,能夠形成銳利的邊緣,增加其穿透力和殺傷力。
切割後的彈片,還經過打磨和拋光處理,去除粗糙的邊緣和毛刺,目的在於提高了彈片的空氣動力學效能,增強了彈片爆炸後的散布效果。
更絕的是,彈片的形狀都經過空氣動力學最佳化,最大程度減少了空氣阻力。這些彈片的大小形狀各異,從幾毫米的微小碎片到幾厘米的鋒利利刃,每一片都蘊含殺傷力。
不同尺寸的彈片,在爆炸後具備不同的飛行距離和殺傷效果,形成多層次的打擊。每片彈片的邊緣經過特別設計,在爆炸時能夠形成極高的切割力,使得彈片在擊中目標時,能夠造成嚴重的撕裂和穿透傷害。彈片的形狀,經過多次實驗和最佳化,常見的形狀包括三角形、菱形和橢圓形。
每種形狀都有其獨特的飛行和殺傷特點。S型跳雷的爆炸動力學也經過精密設計。一旦引爆,彈片能夠輕松飛出50米之遙,這意味著單個地雷,就能有效覆蓋直徑達100米的廣闊區域,讓人陷入無處可逃的絕境之中。靠近爆炸中心的士兵,會受到最嚴重的傷害。
距離爆炸中心稍遠的士兵,雖然受到的直接沖擊較小,但彈片依然具備足夠的穿透力和破壞力,能夠造成嚴重的傷害和失能。即使沒有直接命中,彈片的高速飛行,和爆炸的聲光效應,也會對周圍的士兵造成極大的心理沖擊,削弱其戰鬥意誌和行動能力。
各類別地雷的排除難題,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驗
S型跳雷的設計十分巧妙,其觸發機制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即會觸發跳雷,使得排雷過程異常困難。此外,由於埋設位置多變,且可能伴有絆索,使得探測和排除的難度大大增加。由於S型跳雷的跳躍和空中爆炸特點,即使排雷人員成功觸發引信,也無法避免其在空中爆炸時的傷害。
因此,排雷人員,常常需要使用遙控機械,或爆破方法來清除這種地雷。反步兵地雷通常埋設在地表或淺土層中。這種地雷體積小、容易隱藏,通常埋在地表下,難以被肉眼發現。它們種類繁多,包括壓力引信、絆線引信和振動引信等,不同引信類別增加了排雷的復雜性。
戰爭雙方通常會在一片區域內,混合布設多種類別地雷,增加了探測和排查的難度。傳統金屬探測器難以探測非金屬地雷,需要采用多頻段雷達或電磁感應技術進行探測。而機械排雷車雖然可以進行大面積清理,但精確排除仍需手工操作,增加了危險性。
反坦克地雷通常埋設較深,具有更強的爆炸威力,傳統探測器材難以有效探測到,並且采用壓力、磁力和振動等多種引信,增加了排雷的技術難度。一些現代反坦克地雷,還具備自毀或反排雷機制。使用地面穿透雷達(GPR)進行深度探測,結合無人機高空偵察技術,提高探測效率,可以有效探測到這些地雷。
智能地雷是未來戰場上的新型武器,具備自主引爆、目標辨識和跟蹤功能。智能地雷能夠辨識並跟蹤目標,增加了排雷的不可預測性。此外,智能地雷具備多種引信模式,可以根據環境和目標調整引爆方式。一些智能地雷,還具備自主移動能力,能夠在戰場上重新部署,增加了排雷的復雜性。
需要結合多種傳感器技術,包括紅外、雷達、聲波等進行多層次探測,並使用高能電磁脈沖(EMP)或激光幹擾技術,使智能地雷失效,再進行排除。這些新型地雷技術,在戰場上具有更高的殺傷力,對後續的清除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如何既保障戰鬥力,又減少對平民和環境的長期影響,是未來軍事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資料:
神秘的武器 地雷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