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上高戰役,殺寇以萬計!抗日名將王耀武最為精彩的一戰

2024-09-26軍事

1941 年的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艱苦卓絕的相持階段。在這一年的 3 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在江西上高地區拉開了帷幕,它就是上高戰役。這場戰役雖規模不大、作戰地域較小、持續時間不長,卻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高,地處鄱陽平原西部,錦江上遊,俯瞰贛東平原,以萬載山地為武功山與九嶺山間之前進撐點,更是長沙之東方屏障。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使得這裏成為了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豫南戰役前後,贛北的中國守軍不斷對日軍進行襲擾,對南昌日軍構成威脅。為鞏固南昌外圍據點,確保占領區安全,日軍第 11 軍決定打擊中國第九戰區部隊,擴大其贛北占領區。 日軍加緊補充兵源,做進犯準備。

2 月中旬,從長江下遊調來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及第三飛行團。國民政府情報人員透過觀察火車車窗露出的士兵和槍支,以及監聽火車撞擊鐵軌的聲音,判斷出大批日軍正向上高地區猛撲過來。 日軍第 11 軍由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指揮,兩個師團又一個獨立混成旅團,共 4 萬余人,在一個飛行團支援下,三路向高安、上高進攻。以第 33 師團櫻井部為右翼,由安邑向西南進攻;以獨立混成第 20 旅團池田部為左翼,由望城岡沿錦江南岸向西進攻;以第 34 師團大河茂部為中路,由西山萬壽宮沿錦江北岸向西進攻。

日軍左中右三路部隊,采取奮進合擊戰法,企圖將中國九戰區部隊主力一舉殲滅,擴大贛北占領區。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中國第九戰區決定采用誘敵殲滅戰法。擔負此次主要作戰任務的是第 19 集團軍,最高指揮官羅卓英。羅卓英在 1939 年春的南昌會戰中,因與江西省長熊石輝之間有矛盾,導致組織協調不力,成為南昌會戰失敗的原因之一,戰後還受了蔣介石處分。他一直深以為恥,心裏憋著一股勁,準備找機會和日軍決戰,報仇雪恥。

羅卓英部署兵力,設下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第 70 軍駐守,位於什剎街、石崗、鳳溪一線;第二道防線由第 49 軍駐守,位於羅津渡、梁家渡、葉子山、視察街一線;第三道防線由第 74 軍駐守,位於鷹岡嶺、泗溪塘浦一線。他的戰役構想是第一、第二道防線逐次抵抗,誘敵深入,將日軍吸引至第三道防線之前的萬載、上高,分以東贛江以西之勢,集中三線兵力,在運動中將日軍包圍殲滅。

1941 年 3 月 15 日淩晨,上高戰役打響。北路日軍第 33 師團率先進攻,當天中午占領奉新,第二天到達棺材山、車平附近。南部日軍獨立混成第 20 旅團於 3 月 15 日午間西渡贛江,沿錦江南岸西進,兩天後占領曲江、都城等地。中部日軍第 34 師團擔任主攻任務,於 3 月 16 日沿湘贛公路、錦江北岸向高安方向進攻,當天占領祥符觀、蓮花山。

3 月 17 日晚,中國守軍主動放棄高安。3 月 18 日,34 師團突過高安,占領龍團圍。 戰役開始不到三天,三路日軍齊頭並進,中國軍隊節節敗退。這讓日軍師團長大河茂犯了驕傲輕敵的毛病。而此時,北路日軍第 33 師團師團長櫻井竟不辭而別。按照戰前約定,櫻井應跟蹤追擊第 70 軍,到達下關樓、虎竹澳一帶山地。

敗退的第 70 軍突然回身反攻,與第 72 軍一起將日軍第 33 師團四麪包圍。激戰兩天後,日軍第 33 師團付出傷亡 2000 余人的代價,於 3 月 19 日僥幸突圍而出。櫻井自認為第 33 師團配合大河茂部壓迫中國軍隊南下的任務已經完成,於是擅自返回奉新轉入修整,準備按原定計劃轉赴華北。 3 月 19 日,南部日軍獨立混成第 20 旅團受到中國軍隊第 57 師、第 51 師頑強抵抗,在豬頭嶺一帶停滯不前。

日軍被迫改變部署,命令石田所部贛江支隊偷渡贛江,突襲樟樹,起到牽制配合作用。羅卓英探明日軍贛江支隊動向後,當即命令第 49 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迅速將其殲滅。大河茂的南路支援也化為烏有。 3 月 20 日,大河茂孤註一擲,不顧南北兩路日軍均已敗退的局勢,繼續向中國軍隊第三道防線發起猛攻。

20 日夜間,從南部而來的池田第 20 旅團大部在恢復附近北渡錦江,和中路日軍匯合。3 月 22 日,在 30 多架飛機掩護下,大河茂向官橋、泗溪等第 74 軍主陣地連續猛攻。 至 3 月 23 日,第 74 軍第三道防線數處陣地被突破,退守以上高城為核心的石虹橋、下碑橋、新嘉陵一線。這裏已經是第 74 軍最後的陣地,上高戰役第一步誘敵深入的任務基本完成,戰役勝負的關鍵轉變為第 74 軍能否守住最後的陣地,為第 49 軍、第 70 軍贏得側翼包抄、完成合圍的時間。

第 74 軍組建於 1937 年 8 月,此時王耀武任軍長,下轄第 51 師李天霞部、第 57 師余承萬部、第 58 師廖領齊部。蔣介石根據美國援華法案,購買美式裝備武裝中央軍精銳部隊,第 74 軍被列為突擊軍,獲得全服美式裝備,戰鬥力大大提高。抗戰期間的歷次大會戰,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第 74 軍都參加過,每一次都能重挫日軍。後來日軍被 74 軍打怕了,為了和其他部隊加以區別,幹脆稱呼 74 軍為三五部隊,這是因為第 74 軍所屬的 51、57、58 三個師都帶有一個「五」字,可見日軍對第 74 軍十分敬畏。

3 月 23 日,大和茂驕狂輕敵,求功心切,準備與第 74 軍一較高下。在日軍連番沖擊之下,駐守夏卑橋的第 172 團傷亡慘重,全團官兵不足 200 人,團長林燦率領全團全力殺敵,最終壯烈犧牲。下碑橋陣地一度落入日軍手中,第 58 師副師長張靈甫率部經過激烈搏鬥,使陣地失而復得。日軍不甘心失敗,在數十架飛機支援下,向夏飛橋等第 74 軍陣地反復沖鋒,夏陂橋陣地失而復得三次之多。

第 74 軍在正面陣地的頑強抵抗,為第 19 集團軍實施兩翼包抄贏得了必要的時間。 3 月 24 日,羅卓英指揮部隊在官橋地區將大河茂包圍。面對南北寬 10 華裏、東西長 30 華裏的口袋陣,狂妄的大河茂終於認清現實,向第 11 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告誡求援。但是原部派出的接應部隊沿途不斷遭到阻擊,行動遲緩。大河茂困獸猶鬥,發現中國軍隊於 9 師陣底防守薄弱,趁機突圍而出。

羅卓英指揮部隊全線出擊,猛追不舍,於 3 月 26 日再一次將大河茂包圍。在一個直徑不足 10 華裏的包圍圈內,其師團指揮部被徹底摧毀。大河茂率領殘部死命向東突圍,羅卓英指揮部隊分為多路隨後追擊,順勢收復失地。3 月 28 日,第 74 軍收復四橋、官橋街;4 月 2 日,49 軍攻占西山萬壽宮,第 70 軍重新占領奉新城。日軍受到重大傷亡後,一部退往安邑,大部撤回南昌,上高戰役結束,中國軍隊獲得最終的勝利。

上高戰役取得輝煌戰果,殲滅日軍少將巖永、大佐邦田以下 15000 余人,俘虜 17 名,繳獲軍馬 2800 余匹,山炮 6 門,迫擊炮 1 門,輕機槍 24 挺,步槍 408 支,擲彈筒 24 挺,各種彈藥 11 萬余發。為贏得勝利,中國軍隊也付出巨大流血犧牲,傷亡人數達到 17119 人,失蹤 2814 人。 上高戰役的勝利,得益於第 19 集團軍部署得當、指揮有力、戰士訓練有素、作戰勇敢。羅卓英的戰略布局,三道防線的設定,以及在關鍵時刻的果斷決策,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軍隊在戰役中展現出了頑強的鬥誌和不屈的精神,他們不畏強敵,浴血奮戰,為了保衛祖國,不惜流血犧牲。 然而,上高戰役也反映出第 19 集團軍參戰部隊良莠不齊、攻擊乏力的問題。以至於讓傷亡過半、陷入重圍的日軍第 34 師團堅持了三天之久,最終在日軍小谷部隊的接引下,拖帶著大批傷員突圍而出,而沒有被全殲。這也正是中日兩國軍事實力對比懸殊的具體表現。

盡管如此,上高戰役依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增添了一抹光輝。它向世人證明,中國軍隊在艱苦的抗戰中,有著頑強的鬥誌和不屈的精神。上高戰役,將永遠銘刻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長河中。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上高戰役的勝利,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人民抗戰的道路。它讓人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尊嚴,繼續奮勇抗爭。今天,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依然能感受到中國軍隊的英勇無畏和頑強拼搏精神。這種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