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阿拉利亞海戰——地中海霸權的首次決戰

2024-07-11軍事

序言:在亞洲、非洲和歐洲之間有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在其周邊的諸多民族中,最早探索其腹地的要數閃含文明的腓尼基人和西方文明的希臘人了。早期的希臘人主要在東地中海稱雄,先後誕生了米諾斯、邁錫尼、斯巴達和雅典等強國。而早期的腓尼基人盡管發源於東地中海黎凡特一帶,但是他們更多地是在西地中海稱雄,其中最為強大的國家便是迦太基。從公元前600年開始,迦太基與希臘諸邦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地中海爭霸戰爭——希臘-布匿戰爭,而雙方之間的首次決戰便發生在西地中海科西嘉島附近的阿拉利亞海戰。

目錄

  • 一、戰前戰略背景
  • 二、戰時基本資訊
  • 三、戰時過程概述
  • 四、戰後戰略形勢
  • 一、戰前戰略背景

    1)腓尼基文明的曙光與迦太基的建立

    作為閃含文明的重要分支,發源於東地中海黎凡特一帶的腓尼基文明長年與臨近的地中海相伴。而黎凡特狹長的地理環境讓腓尼基人強烈渴望透過海洋貿易來獲取生存資源,漸漸掌握了一套先進的航海技術。腓尼基人不僅在東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推羅、西頓和烏加利特等城邦,而且時常為臨近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伊朗乃至希臘等文明服務,甚至在公元前1200年就已經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探索過大西洋。不過由於沒有強大的王權,腓尼基人的航海行動更多的是個人的孤立冒險,並沒有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上的集體行動。

    腓尼基船只

    公元前814年,來自推羅的狄多女王率領數十人組成的船隊一路向西航行,最終在西地中海突尼西亞一帶建立了一座新的城邦——迦太基王國狄多王朝。從此以後,腓尼基人逐步將勢力拓展至馬格裏布、伊比利亞半島、巴利阿裏群島、撒丁島和西西裏島等西地中海沿岸。公元前650年,迦太基脫離發源地推羅徹底走向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公元前814年 狄多女王登陸並興建迦太基

    2)希臘-布匿戰爭的爆發與高潮

    公元前638年,希臘人首次抵達伊比利亞半島沿岸,感到危機的西地中海腓尼基諸邦開始倒向他們之中最早也最為強大的迦太基。 公元前600年,也就是在後埃及法老尼科二世僱用腓尼基人環繞非洲航行的同一年,稱雄西地中海的迦太基(希臘人稱其為「布匿」)與稱雄東地中海的希臘諸邦爆發了一場斷斷續續且曠日持久的地中海爭霸戰爭——希臘-布匿戰爭(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265年)。

    迦太基

    公元前550年,也就是在居魯士二世取代米底帝國建立波斯第一帝國的同一年,迦太基將軍馬戈一世取代狄多王朝建立迦太基歷史上的第二個世襲王朝——馬戈王朝。公元前546年,波斯第一帝國征服呂底亞王國和希臘伊奧尼亞諸邦,伊奧尼亞最大城邦福西亞的部份居民遂離開家園尋找新的棲息之地。不久之後,他們便在迦太基尚未染指的科西嘉島東岸建立了一個新的城邦——阿拉利亞。面對希臘人對西地中海的公然入侵,迦太基國王馬戈一世遂與亞平寧半島的伊特魯裏亞結盟。公元前535年,迦太基-伊特魯裏亞聯合艦隊浩浩蕩蕩開往阿拉利亞,一場決定西地中海乃至整個地中海霸權的決戰就此爆發。

    腓尼基、希臘和伊特魯裏亞城邦的分布

    二、戰時基本資訊

    1)時間: 公元前535年

    2)位置: 科西嘉島阿拉利亞附近海域

    科西嘉島沿岸

    3)兵力: 迦太基-伊特魯裏亞120艘撞角戰船VS福西亞-阿拉利亞60艘撞角戰船

    迦太基撞角戰船

    希臘撞角戰船

    三、戰時過程概述

    1)雙方艦隊的集結

    公元前535年,迦太基國王馬戈一世命令由上百艘撞角戰船組成的艦隊離開迦太基進入西地中海的第勒尼安海。不久之後,伊特魯裏亞也派出由十幾艘撞角戰船組成的艦隊與其匯合。一支由120艘撞角戰船組成的迦太基-伊特魯裏亞聯合艦隊就此形成。

    第勒尼安海

    早在迦太基艦隊出發之前,福西亞就了解到了迦太基的意圖,於是集結了一支40多艘撞角戰船組成的艦隊從本土出發馳援阿拉利亞。不久之後,福西亞艦隊趕在迦太基艦隊與伊特魯裏亞艦隊匯合之前順利與駐守阿拉利亞的十幾艘撞角戰船匯合。一支由60艘撞角戰船組成的福西亞-阿拉利亞聯合艦隊就此形成。

    愛琴海

    2)阿拉利亞之戰

    由於福西亞-阿拉利亞聯合艦隊並沒有在迦太基艦隊與伊特魯裏亞艦隊匯合之前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而是被動地駐守在阿拉利亞附近海域試圖以逸待勞防守反擊,因此數量達兩倍的迦太基-伊特魯裏亞聯合艦隊的出現顯然讓福西亞-阿拉利亞聯合艦隊出乎意料之外。

    迦太基艦隊

    經過激烈的戰鬥,福西亞-阿拉利亞聯合艦隊損失了40多艘戰船,數量達總數的三分之二。反觀迦太基-伊特魯裏亞聯合艦隊卻幾乎沒失真失。令人意外的是,迦太基-伊特魯裏亞聯合艦隊並沒有趁機攻占阿拉利亞,而是先分別撤至臨近的撒丁島和伊特魯裏亞休整。不久之後,迦太基-伊特魯裏亞聯合艦隊便卷土重來,損失慘重且深感絕望的阿拉利亞被迫開城投降。

    伊特魯裏亞遺跡

    四、戰後戰略形勢

    1)希臘文明的中衰

    戰後,伊特魯裏亞獲得了科西嘉島的殖民壟斷權,而迦太基則獲得了所有福西亞-阿拉利亞戰俘的販賣權,同時獲得了撒丁島的殖民壟斷權。西地中海再次成為了迦太基無可爭議的內湖。而希臘人則轉而在亞平寧半島南部和西西裏島殖民(大希臘諸邦),暫時不敢再次深入西地中海。不久之後,隨著希波戰爭(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的爆發,希臘諸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亡國危機,更是讓迦太基的西地中海乃至整個地中海的霸權牢不可破。

    迦太基

    2)迦太基的 強勢擴張

    此後,沒有後顧之憂的迦太基開始在地中海乃至大西洋強勢擴張:

  • 公元前525年,迦太基國王哈斯德魯巴一世命部將航海家漢諾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後南下,先後在西非大陸和幾內亞灣沿岸興建或重建了數個殖民據點;
  • 公元前509年,迦太基國王哈米爾卡一世與羅馬共和國首任執政官盧修斯·布魯特斯簽署【迦太基-羅馬條約】,在正式承認羅馬共和國的同時獲得了一定的貿易特權,從而建立了對西地中海的全面控制;
  • 公元前500年,迦太基國王哈米爾卡一世命部將航海家希米爾科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後北上,先後在西歐大陸、不列顛群島和冰島沿岸興建或重建了數個殖民據點,甚至一度發現了馬尾藻海。
  • 公元前500年 迦太基帝國

    後記:隨著希波戰爭逐漸向著對希臘諸邦有利的方向發展,迦太基的地中海霸權再次遭到了強有力的挑戰。公元前308年,迦太基末代國王波米爾卡被元老院廢黜,迦太基王國遂轉變為共和國。公元前265年,迦太基對亞平寧半島南部和西西裏島的大希臘諸邦發動全面入侵,後者遂向迦太基昔日附庸羅馬共和國求援,曠日持久的希臘-布匿戰爭隨之轉變為同樣漫長的羅馬-布匿戰爭。

    參考資料:

  • 百度搜尋、百科和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