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軍區陸軍第13軍,於1978年12月10日奉命開赴雲南方向,增強昆明軍區作戰力量,執行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的任務。部隊從12月17日開始,相繼由駐地出發向預定方向和地域集結,90個列車梯隊分別沿川黔鐵路和成昆鐵路向雲南昆明開進,然後在昆明換乘米軌火車和汽車,沿昆(明)河(口)鐵路和昆(明)河(口)、昆(明)那(發)公路向中越邊境地區開進。至1979年1月5日,齊裝滿員按時抵達集結地域雲南河口。、
13軍主要的前身是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一部。1949年2月21日,4縱10旅、13旅以及豫西軍區三分區、六分區部隊一部,在河南省郾城縣黃閣村合並組建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13軍。雲南解放之後,13軍進駐滇南地區。1968年10月,奉命調往四川,接替54軍防務,改隸成都軍區建制,原駐區防務移交給14軍。從1975年下半年開始,代號56005部隊。
此次南下參戰,13軍將38師、39師由乙種師擴編為甲種師,並按戰時編制增強了37師實力。共補充兵員15381人(其中新兵11874人),提升調動幹部3041人,基本上補齊了缺額,配備、充實了各類骨幹。連同配屬的第149師、高炮、地炮、坦克、舟橋、邊防部隊以及民兵民工,全軍參戰實力達到了71988人(其中幹部8966人、戰士57602人、民兵民工5420人),裝備82毫米口徑以上各種地炮1011門、37毫米口徑以上各種高炮204門、各種車輛3952台,時任軍長閻守慶、政委喬學亭。
在為期一個月的臨戰訓練中,軍、師、團三級機關研究了敵情、地形資料,熟悉了越軍編制、裝備和作戰特點;營以下幹部演練了熱帶山嶽叢林地形條件下行軍方法,以及對所屬和加強兵器的密切協同和組織指揮;步機分隊普遍打了2至3次實彈射擊,投了3至5枚手榴彈,進行了相關技術和從個人到連山林地進攻戰鬥的訓練;炮兵、工兵、防化、通訊、衛生等專業技術分隊進行了本專業技術、戰術訓練。團和營還組織了進攻戰鬥演習。
昆明軍區賦予13軍的作戰任務是:從河口至壩灑地段渡過紅河,在14軍的協同下,首先殲滅谷柳、保勝、谷珊地區之敵和345師駐紅河西岸部隊,爾後轉用兵力殲滅316A師。經過軍黨委會多次研究,閻守慶軍長決心:
采取迂回包圍,穿插分割的戰術手段,以38師114團和39師116團擔任迂回穿插任務,分別進至奔西愛和朗格姆地區搶占要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在實行戰役包圍的同時,集中軍主力向谷珊、朗仁、朗票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分割圍殲345師,並以一部兵力分別攻殲谷柳、壩灑地區之敵;爾後再轉入殲滅316A師。
2月17日零時,13軍從北山至壩灑一線偷渡紅河,至4時,先頭部隊占領了灘頭陣地,控制了要點,掩護後續部隊渡河和架橋。8時,3個舟橋渡場及1個門橋渡場開設完畢。13時,軍主力全部渡過紅河。18日,38師主力攻占壩灑,守敵壩灑獨立營和公安屯被殲。邊防13團攻占了楠密、登桑、諜蘭、新官,控制了龍博河至谷柳公路。19日6時,37師攻克谷柳,守敵一部放棄陣地南逃。
擔任穿插任務的39師,其先頭116團3營於18日7時左右,在387高地至登尚之間遭敵火力阻擊,前進困難。同時,向代乃地區穿插的38師114團也受阻於孟珊地區。軍指立即調整部署,集中39師和114團,攻擊387高地及其以西各高地。經過4天戰鬥,至20日,13軍摧毀了越軍的邊境防禦體系,進至北瓜姚、登朱、登高一線,基本殲滅了越軍黃連山省192團和壩灑獨立營、老街市隊5營,重創了345師121團和190炮團。
21日,昆明軍區前指發出前作75號電,通報表揚13軍,電文在列舉了13軍的種種突出事跡後,號召全軍區所有參戰部隊「要向13軍學習看齊」。
39師一部於22日下午,攻占代乃及其東南無名高地,打退越軍316A師148團的數十次沖擊,守住了陣地,粉碎了316A師東進增援345師的企圖。23日,37師和38師並肩突擊,當日攻占了谷薩、朗堂,容荷一線,次日繼續采取鉗形突擊,直逼柑糖。於25日10時控制了外波河吊橋,15時20分,奪取柑糖,345師師長梅榮蘭率領少數殘部逃至外波河以南。
316A師被阻擊於代乃以西之後,昆明軍區前指命令149師447團加強445團2營,沿龍江、班佛插至新寨及大平地區,切斷沙巴與平盧之敵聯系。該團於25日6時半由孟珊出發,27日到達甘荷毛西北側和大平地區。28日下午,149師主力(含配屬的32師95團)在奔西愛、威龍松一線加入戰鬥,3月1日攻占奔西愛,2日攻占蒙先、威龍松、馬匝、沙巴下,3日11時攻克沙巴,下午與穿插部隊在新寨勝利會師。
從3月6日下午開始,本著先炮兵後步兵,先負有第一線防禦任務的部隊,後縱深配置的部隊和擔任掩護的部隊,以及先配屬部隊,後本部隊的原則,13軍組織交替掩護和炮兵掩護,依次撤離戰場。至12日,部隊全部撤回國內。根據軍區指示,除以39師擔負河口、南溪、壩灑地區防禦任務,嚴守邊界之外,其余各部進至蒙自地區休整。
總的來看,13軍在紅河西岸的攻勢淩厲,進展快戰果大,突入越南境內40公裏,殲滅性打擊345師,重創316A師,共殲敵8075人,其中斃敵6175人,傷敵1441人,俘敵459人,創造了參戰9個軍俘敵的最高紀錄,殲敵總數則名列第二。共繳獲各種槍支2343支(挺)、各種火炮158門、冰雹2式火箭發射架4具、火箭244枚,以及大批彈藥和軍用物資;摧毀各種工事2705個、橋梁14座、重要建築物94座、屯兵營38座、各種機械144部。
在24天的戰鬥中,13軍有209名幹部(含配屬部隊83名)、2639名戰士(含配屬部隊906名)光榮負傷;84名幹部(含配屬部隊39名)、942名戰士(含配屬部隊394名)光榮犧牲。
戰後,中央軍委授予13軍5個單位和7名個人以榮譽稱號:115團1營為「英雄營」、110團3連為「勇猛頑強英雄連」、112團4連為「猛虎連」、116團6連為「能攻善守英雄連」、117團2連為「守如泰山英雄連」;109團5連副連長劉保健、111團9連班長吳勇烈士、112團4連戰士李啟烈士、116團2連副連長山達、116團2營機槍連排長阿爾子日、117團2連戰士徐澤貴為「戰鬥英雄」,117團特務連班長李水波烈士為「楊根思式的戰鬥英雄」。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註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