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為科技賦能戰鬥力創新攻關——記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資訊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白曉穎

2024-01-30軍事

初冬的一天下午,伴隨嘹亮的軍號,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資訊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白曉穎快步走進實驗室,開始了緊張的科研攻關。

曾是清華大學電腦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的白曉穎,2019年來到軍事科學院,成為一名軍隊文職人員。短短4年多的時間裏,白曉穎不僅完成了從地方科研人員到軍隊科研工作者的轉變,還推動解決了網信體系建設、數據資源治理、資訊服務等領域一系列技術難題,為數據賦能部隊戰鬥力生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將個人所學融入國防建設的機會,我不想錯過」

「白曉穎對國防科技事業的選擇,並非偶然。」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資訊研究中心領導說。白曉穎出身軍工家庭,青少年時期,看到最多的是老一輩軍工人為國奉獻的忘我拼搏,聽到最多的是發展國防科技、建設強大國防的諄諄教誨,科技強軍報國的信念早早就在心中紮根。白曉穎大學選擇到具有深厚軍工背景的西北工業大學就讀,本科畢業後又來到被譽為「紅色航空工程師搖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研深造。出國學成之後,刻在骨子裏的愛國情懷使她沒有任何猶豫,毅然踏上回國之路。

2002年起,白曉穎在清華大學任教,在軟件工程、服務計算、數據工程等領域開展大量教學和科研工作,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雖然在清華大學發展得很好,但當白曉穎聽聞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面向社會廣泛延攬人才時,她對國防科技事業的熱情再也無法抑制——現代戰爭打的是資訊、是數據、是智能,而這正是她擅長的專業領域。「將個人所學融入國防建設,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不想錯過。」幾乎沒有猶豫,白曉穎加入了軍事科學院「孔雀藍」方陣。

2019年,白曉穎被任命為該院軍事科學資訊研究中心副主任。當白曉穎得知她所敬仰的科學家錢學森歸國後在軍隊的第一個辦公室就在這個大院時,心情格外激動。「我一定要像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那樣,把一生的追求與祖國的需要、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矢誌科研報國、科技強軍。」白曉穎堅定地說。

「搞軍事科研不論多難,都要有‘苦戰能過關’的信念」

「軍事科研對我來說是個全新領域。」白曉穎告訴記者,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她決定重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於是,白曉穎的辦公室裏,除了電腦軟件工程方面的書以外,又多了軍事理論、軍事術語等方面的書籍。「白老師下載了數以‘TB’計的文獻資料,3個多月借閱了近百本各類文獻資料。」一名科研人員說。憑著這股拼勁兒,白曉穎迅速了解了軍隊資訊化建設與作戰套用等方面的需求,梳理出軍事資訊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問題,凝練出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2022年年底,白曉穎領受了某網信建設任務,挑起總工程師的重任。任務難點在於,要把多個系統、不同型號的器材整合一體。此外,在進行數據和套用遷移、升級、適配的同時,還要保證業務系統正常執行,可謂難上加難。8個多月時間,白曉穎和同事們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攻克了數不清的難題,將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圓滿完成。

「搞軍事科研要勇於攻關,不論多難,都要有‘苦戰能過關’的信念。」這幾年,白曉穎帶領團隊積極探索「理技融合」科研模式,以重大任務為牽引,組織策劃跨領域跨專業合作研究,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軍事科研技術路線,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我們都願意稱白主任為白老師。」軍事科學資訊研究中心某室主任說。白曉穎笑著說:「在清華17年的教學經歷,讓我覺得‘白老師’這個稱呼更親切。」

白曉穎會定期組織學術會議。會上的她發言不多,卻總能直指要害,凝聚共識,不少難題隨著學術討論的深入迎刃而解。一名科研人員說:「參加白老師組織的學術會議,更像是參加畢業答辯,不下功夫可過不了關。」不管多忙,白曉穎都會定期組織研究生進行學術匯報。「白老師嚴謹的科研思維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令我欽佩。」她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說,一次他對某項科研專案提出想法,白曉穎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漏洞並給出修改意見,避免了專案半路「翻車」。「白老師總是主動分享自己的學術資源,幫助大家解決難題。」大家說,白曉穎這幾年先後聯系了數十位知名專家學者來單位交流,組織的一場場高質素的學術報告讓大家受益匪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白曉穎十分註重培養團隊自主攻關的能力。有一次,某專案實施之初,專案組成員提出希望借助「外力」來完成專案主體建設。白曉穎語重心長地說:「這個專案是我們鍛煉核心能力的重大機會,雖然難度非常大,但我們日拱一卒、日進一步,就一定會到達勝利的彼岸。」為了讓大家消除顧慮,她以身作則,帶領團隊采取「小工具」「小切口」的方式推進專案實施,最終探索出自主科研的實踐路徑。

「從某研究機構組建時的深入合作,到跟隨她加入軍隊文職人員隊伍,白老師就是我的人生導師。」一名科研人員說。如今,在白曉穎等「先行者」的影響帶動下,一批高層次人才加入「孔雀藍」方陣並嶄露頭角。「這是個人的選擇,也是時代的選擇。」軍事科學院軍隊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說,近年來,軍隊文職人員比重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走進軍隊,為軍隊的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本報記者 劉小兵 章文)

來源: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