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陸打通作戰
中國豫湘桂戰役,日方稱「一號作戰」或「大陸打通作戰」,自1944年4月起至12月結束,歷時8個多月,為日軍侵華以來發動的最大規模戰役。從1943年起,世界大戰的主動權即逐漸轉移到同盟國一方,同盟國在經濟、科技上的巨大優勢,已轉化為軍事上的強大力量。 在當年英美蘇三國的發電量、煤產量和鋼產量,分別相當於德日兩國的4.3倍、2.7倍、2.4倍。
三國生產的飛機、坦克、大炮分別相當於德日兩國3.5倍、6倍、4.6倍。 英美蘇三國武裝力量約為德日兩國2倍,包括1044萬美軍。而1943年10月意大利參加對德作戰,不單標誌著法西斯「鋼鐵同盟」開始解體,更意味著德日兩國的最終失敗,已只是時間問題。在年初,日本大本營對中國派遣軍的任務要求為確保現有占領地區,尚未考慮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攻擊作戰。該年,日軍在南太平洋戰區接連失利。9月30日本緊急召開禦前會議,通 過【今後將采取的戰爭指導綱要】,提出構築「絕對國防圈」之作戰目標,要 求 確 保「千 島、小 笠 原、內 南 海(中 西 部)及 西 部」等 要 域「圈內海上交通」,並伺機迅速解決中國問題。此為「一號作戰」的計劃擬定與實施提供了戰略支撐。11月25日,中美混合機群對台灣新竹進行了遠端轟炸,日本大本營認為此舉嚴重威脅到了「絕對國防圈」內的安全,要求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部迅速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
中國抗戰機場
12月3日,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部召開討論會天的日記中作了如下記錄:「如不采取 對 策,將給作戰帶來障礙。」會 後,中國派遣軍參謀部進行緊急研究,並 於12月7日向大本營上報作戰指導大綱,1944年從中國大陸起飛的美軍轟炸機空襲台灣高雄。這促使日軍加速實施一號作戰計劃的行程。1月24日,日本大本營參謀總長杉山元向天皇上奏【一號作戰計劃】,隨即得到天皇批準。
二、中國漠視
在日軍規劃發起強大攻勢之際,1944年1月,作為中國戰區和國民政府最高軍事統帥的蔣介石,認為「倭寇本年必竭其全力固守太平洋現在戰線」,尚未覺察到日軍在中國會有大規模攻勢。
日軍
2月1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南嶽召開第四次軍事會議,蔣介石計劃發起對日全面反攻事宜,「我軍對敵反攻作戰的階段即將開始」,表 明他此時對日軍發起「一號作戰」的意圖依然尚 未 察 覺。直 到 該 月 下 旬,日軍在黃河北岸密集的調動才引起了蔣介石的警惕,蔣認為「敵寇對平漢路,似將有蠢動之準備」,「應研究對策」。但因蔣的研判僅基於日軍對第一戰區的小規模竄犯為前提,其研判的前提既已出錯,之後一系列戰略戰術指導失誤勢必在所難免。
三、大潰敗
日軍對國民政府兵力及防禦計劃了如指掌,並制定了針鋒相對的作戰方案;而蔣介石、軍委會、第一戰區司令部對日軍發動戰爭的時間、兵力等方面的預判存在重大偏差,延誤了第一戰區的備戰。自3月 始,第一戰區(河南為主)雖開始備戰,但並不積極,對於「奉命固守之各據點均未能有充分之器材」。3月下旬,戰區副司令湯恩伯甚至對日軍是否發起會戰「尚難判定」。戰爭前夕,第一戰區「組織尚未就緒,人員亦未到齊」,兵力部署漏洞百出,分散各地。到4月中旬日軍發動中原戰役時,第一戰區被「搞得措手不及」。隨機日軍勢如破竹,先後攻下鄭州,洛陽,平漢線被全線打通。
日軍
蔣介石從情報部門得知日軍「只有五個師團番號」,其 指 向「僅 以 株 州、湘 潭 為止」,進而又推翻了前案,預估日軍「並無打通粵漢路之野心」。基於錯誤的情報,蔣又犯了輕敵的大忌,嚴重影響到湖南戰役的布防計劃。先後長沙衡陽失守。衡陽守軍視死如歸,拖了日軍47天之久。
戰鬥中的國軍
然而廣西的部隊卻浪費了這個時間,並未在廣西進行積極、充分的備戰,像之前一樣,日軍順利攻下南寧,柳州。
日軍戰鬥路線
自此打通了中國大陸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