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人海戰術的巔峰「第聶伯河戰役」,一百萬人齊沖鋒,這仗打的過癮

2024-03-27軍事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時間1943年冬,地點蘇德東線戰場之上,一場即將載入史冊的戰役正在進行,敵我雙方皆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奈何還是蘇軍「技高一籌」,靠著令人發指的「人海戰術」拿下了最終的勝利,並一舉奠定了勝勢,讓德軍徹底失去了取勝的資本。

那麽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這場戰役因何而打,蘇聯又到底是怎樣在武器裝備全面劣勢、後勤補給堪憂、準備十分倉促的情況下戰勝的敵人呢?

戰役背景

一切的一切還要從此前剛剛結束的庫爾斯克會戰開始說起,伴隨著一場驚天動地的「坦克大戰」,曾幾何時納粹德國那無堅不摧的機械化集群亦是首次吃癟,失去了大半裝甲部隊的他們也失去了繼續進攻的實力與勇氣,而這同樣意味著蘇德兩軍已然攻守易型,如今也是該輪到忍辱負重的蘇聯紅軍發起反擊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為了搶占先機,也為了徹底杜絕德軍死灰復燃的可能,很快蘇聯內部便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即,收復烏克蘭,並將烏克蘭作為繼續回擊德軍的前沿陣地。

而蘇軍的大動作也很快引起了德軍的警惕,故而,為了守住烏克蘭,希特勒便對前線德軍下達了死命令,要求他們以第聶伯河為依托快速修建防禦工事,並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該陣地!

一個攻、一個守,一場大戰如同箭在弦上,距離爆發也只是時間問題,只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就在此時,蘇德兩軍的最高指揮官卻在同一時間陷入了猶豫。

先說德國方面,守將克盧格元帥和曼施坦因元帥對自己剛剛修建的「東方堡壘」還是很有信心的,可他們卻不得不考慮兩個關鍵點,首先是敵我兵力的差距。

要知道,此時此刻駐紮在第聶伯河陣地的德軍只有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的第2集團軍和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所屬第8、第6集團軍,以及第4、第1兩個裝甲集團軍,共計兵力才堪堪達到124萬余人,火力方面亦是今非昔比,火炮和迫擊炮126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100輛、作戰飛機2100架,遠遠無法與曾經的德軍王牌相提並論。

反觀蘇軍呢?據可靠訊息稱,此戰蘇軍至少可以投入200萬以上的兵力,火力方面根據庫爾斯克會戰推算,亦是擁有火炮五萬余門,坦克與自行火炮2000余輛,戰機2800余架,幾乎所有方面都碾壓己方。

雖說按照慣例,在攻防戰中,進攻方的兵力比防守方多一倍很正常,但問題是,第聶伯河防線並非堅城,就算投入再多心血,它也只是一片陣地,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擋住多於己方兩倍以上的兵力談何容易?

其次,兵力上的差距已經讓兩位元帥頭疼不已了,更重要的是,這所謂的「東方堡壘」還是存在缺陷的,那就是不夠長!什麽意思呢?

簡單來說,它就好比是當年法軍的「馬奇諾防線」,看似固若金湯不假,實際上南北兩端卻存在空隙,在這種情況下,二人自然擔心蘇軍會效仿己方的「曼施坦因計劃」,繞過第聶伯河直取德軍後方,雖說此舉難度不小,可一旦成功,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卻是不容小覷的。

在這些問題的困擾下,兩位元帥真可謂是夜不能寐,不過殊不知,與此同時,蘇軍大營中的朱可夫元帥也是一樣的焦慮,至於原因很簡單,同樣是兩點。

其一是源於史太林的死命令,由於史太林一心一意想要快速對德軍發動反擊,蘇軍的準備堪稱倉促,很多剛剛招上來的新兵甚至連簡單的培訓都沒有,這樣的部隊雖說人多,可所要承擔的風險卻也極大,一個搞不好出現嘩變都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其二,準備已然不夠,在戰術上蘇軍內部亦是產生了巨大的爭議,與德軍猜想的一樣,很快就有不少將領透過戰場上的情況,聯想到了曾經名動一時的「曼施坦因計劃」,認為,己方與其正面進攻,莫不如在「東方堡壘」上找尋缺口,或是幹脆繞過第聶伯河,利用兵力優勢一次性突破並從後方包圍德軍。

如此戰術堪稱奇招,不過之前也說過了,此舉的風險也是極大,沒過許久朱可夫就想到了兩種可能出現的僵局,一個是德軍很有可能會利用蘇軍繞後的時間差,準備大量的物資補給,隨即在包圍圈中與蘇軍打持久戰,蘇軍本就準備不足,所需的補給亦是德軍的兩倍以上,這樣拖下去無疑是死路一條。

另一個則是德軍對此早有防備,等到己方開始繞後時,曼施坦因直接率領機械化部隊從側翼包抄,屆時蘇軍很有可能就會徹底失去機動能力。

因此,思來想去之下,朱可夫還是放棄了這個風險極大的戰術,轉而選取了另一個「笨主意」,那就是不管不顧,利用己方高達260余萬的兵力優勢,直接從正面發起進攻,即便傷亡會很大,也要用碾壓姿態杜絕敵人任何的陰謀詭計!

第聶伯河開戰!

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德軍被迫陷入守勢,反觀蘇軍卻是氣勢如虹,準備趁此時機發動反擊,在這一背景之下,第聶伯河便成為了雙方的必爭之地,戰前兩軍主將亦是鬥智鬥勇,不過令曼施坦因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朱可夫這次居然沒有用計,而是打算利用兵力優勢正面碾壓自己!

話接上文,經過力排眾議後,朱可夫果斷確定了正面進攻第聶伯河的戰術部署,而1943年8月26日,265萬蘇軍亦是齊齊抵達陣地以東,旋即對駐守於此的德軍發動了進攻。

與雙方指揮官想象的戰局大體相似,雖說蘇軍占據了絕對的兵力、火力優勢,但在最初之時,他們卻還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主要源於兩點,首先是德軍占據地利,居高臨下可以最大程度發揮機槍的威力,其次則是德軍的部署,他們將國防軍編為了後衛部隊,並在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山頭、每一個戰壕處都布置了小股部隊,這些部隊見到蘇軍第一時間便傾瀉出全部的彈藥,打完就撤,以階梯的形式進行阻擊。

在這般的部署之下,蘇軍幾乎每拿下一個陣地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反倒是德軍的傷亡要更少,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在夜間對蘇軍發動奇襲,奪回了不少白天遺失的陣地,最終導致連續進攻了數天,蘇軍也並未取得什麽太大的戰果。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指揮官終於坐不住了,科涅夫元帥當即下達指令,決定繞過這些城市和堡壘,直接沖向第聶伯河,所幸,此舉還算有用,僅僅三周,第一道防線的德軍為了救援老家,最終只得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撤退到了第聶伯河防線附近。

而與此同時,蘇軍的下一步攻勢也緊隨其後,來到第聶伯河下遊的他們瘋狂追擊著正在撤退的德軍,至於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可不敢停歇半步,否則的話,一旦給了對方喘息之機,遭殃的可就是整個烏克蘭,德軍極有可能會采取所謂的「焦土政策」,殺光當地的百姓、燒光當地一切有用的物資,搶光當地全部的軍工機械。

如此一來,就算蘇軍重新奪回了烏克蘭,這樣一個遍地焦土的國家對他們的作用也將大大縮減。

因此,為了拿下一個盡可能完整的烏克蘭,蘇軍的攻勢很快也很猛,尤其是空降部隊,更是馬不停蹄,僅在9月24日,他們就發起了對德軍陣地的空降襲擊計劃。

計劃一共進行了十三天,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由於蘇軍的指揮太過混亂,以及德軍提前破譯了電台密電等等原因,這支空降部隊的傷亡堪稱慘重,僅在24小時內,就有近千名傘兵犧牲,之後更是有超過兩千人還未落地,就被德軍從半空擊落,結局著實悲慘至極。

不過空降部隊的失敗卻並沒有影響蘇軍的攻勢,為了盡快擊敗德軍,他們甚至還想出了一招用人命堆積勝利的「狠招」,那就是強渡第聶伯河!為何這麽說呢?原因其實很簡單,一來,第聶伯河寬約800米,二來,蘇軍沒有船,連木筏都少得可憐,三來,德軍在西岸有著無數的火力點,在這種情況下用肉體渡江不是自尋死路是什麽?

那麽既然如此,蘇聯方面為何還會下達這樣的命令呢?難道他們就不拿士兵當人看嗎?

當然不是,此舉對於蘇軍來說也是逼不得已,戰役都已經打到這個地步了,放棄是自然不可能放棄的,但若是想繼續下去,唯有渡河才是王道,奈何此前德軍已經提前一步銷毀了兩岸全部的船只,甚至連木板都沒有留下,用人命去填也只能說是無奈之舉。

人海戰術的巔峰

1943年8月26日,第聶伯河戰役正式打響,只是與事先預想不同的是,兵力足足是德軍一倍還多的蘇軍並沒有快速取得勝利,反倒是在德軍的陰謀詭計之下連連損兵折將,以至於一整個空降部隊全部犧牲,並最終解散,沒辦法,陰的玩不過,蘇軍也只能玩陽的,百萬大軍齊聚第聶伯,準備利用人海戰術強行渡過這條寬達800米的大河!

此言亦此行,很快一場血腥至極的搶灘戰開始了,戰鬥伊始,德國守軍還是較為樂觀的,原因很簡單,畢竟只要按動扳機,他們甚至都不用瞄準,一秒鐘就能打死打傷幾十名蘇軍,照這樣下去,距離全殲蘇軍搶灘部隊自然只是時間問題。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不對勁,雖然死亡的蘇軍成千上萬,卻仍然有幾萬、幾十萬人前仆後繼,機槍掃射是快,可也架不住人多啊!就算德軍火力全開,終究也還是會有漏網之魚,而這些「魚」只要是抵達了岸邊,就會立刻修建起一個又一個的橋頭堡,此消彼長之下,德軍西岸的防線才短短一周就已然有了崩潰的勢頭。

沒辦法,見此情形德軍指揮官也只得不斷調集重炮,將這些橋頭堡一個一個的摧毀,只是很顯然,這一切都是徒勞的,你炸一個我建一個,你炮彈能有多少發?肯定是沒有蘇聯紅軍的人數多就是了!

因此,到了九月底,即便德軍用盡了渾身解數,蘇軍卻還是在岸邊建起了無數的橋頭堡,在這些橋頭堡的加持下,蘇軍的反擊亦是很快開始,在後方支援的神兵利器「喀秋莎」的幫助下,西岸的德軍瞬間崩潰,而在敵人失去了強大火力的情況下,蘇軍的渡河行動更是相當順利,短短幾天下來,便有大批的蘇聯紅軍來到了西岸,而在內外夾擊之下,第聶伯河防線也總算宣告崩塌。

在這之後,烏克蘭首都基輔便被蘇聯將領布里茲涅夫將軍攻克,聞訊,身在柏林的希特勒是既氣憤又痛惜,氣憤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東方堡壘」居然才堅持了這麽短的時間,而痛惜的則是,丟了烏克蘭,德國不單將失去一處糧倉,也會連帶著遺失克里沃羅熱的鐵礦、扎波羅熱和尼科波爾的稀有金屬礦,更有甚者對於德國來說,此舉亦是相當於丟掉了整個東線戰場!

原因不難理解,要知道在此戰中,雖然蘇軍的傷亡要更大,達到了恐怖的150萬人之多,幾乎就是全體兵力的三分之二,但德軍的主力亦是遭受了慘痛打擊,20個師被摧毀,60個師損失兵力超過一半,最後的大規模坦克集群消失,沒了這些,德軍又該如何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同蘇軍對戰呢?

事實也的確如此,第聶伯河戰役過後,德軍已然成為了秋後的螞蚱,盟軍亦是徹底掌握了二戰的主動權,因此,後世有人認為,沒有此戰就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終勝利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