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問蒼茫】國民革命軍中源自湘系的三個軍,差異怎麽這麽大啊

2024-03-27軍事

革命歷史大戲【問蒼茫】,其中包含的歷史資訊非常豐富。眾所周知,在北伐開始時,廣東革命政府所轄的八個軍中,源自湘系的就有三個軍,分別是 譚延闿的第二軍、程潛的第六軍和唐生智的第八軍 ,正應了民國時期所謂「無湘不成軍」之說。

但這三個軍,可謂「 龍生九種,各有不同 」,其起源及情況差異很大。

譚延闿第二軍,應該說起源最「正」

譚延闿

譚延闿民國以來曾長期擔任湖南省都督、省長等職,在湘軍中有深厚影響力,1920年11月被趙恒惕驅逐,赴上海投奔孫中山。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以來,陸續有湘軍部隊投奔廣東革命政府。自1922年6月起,孫中山任命譚延闿統轄這些部隊,所部先後稱全湘討賊軍、建國湘軍等,1922、24年的兩次北伐,譚延闿率所部均有參與,還曾一度攻至衡山,可惜不久就被打了回來。

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譚延闿所部被編為第二軍,應該說序列排位相當靠前 。整編後的第二軍在軍、師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實作軍政一體化,李富春、肖勁光等共產黨人均在該軍任過黨代表,同時內部開設講武堂,二軍司令部發行【革命】半月刊,部隊也獲得了不少蘇聯援助的軍械及軍費。至北伐前建制及軍備均比較完整,下轄第4、第5、第6師三個整師,一萬多人。

程潛的第六軍,經歷就比較曲折。

程潛民國後曾兩任湖南軍事廳長,護國、護法都曾拉起一些隊伍,但由於湘軍內部的矛盾,他組織起來的軍隊都先後被他人收編。其中1917年護法還是被譚延闿擠走的,二人有些矛盾。隨後程潛孤身一人投奔孫中山,1920年起先後擔任廣東革命政府陸軍次長、軍政部長等職,但手下沒有嫡系隊伍。為了重新拉起隊伍來,程潛也算費了些心思。到1924年,先後拉來了湖南遊雜武裝李國柱部,收編遊雜武裝王邦吉部、倒戈湘軍王茂泉部等,又招了些湖南農村子弟,號稱四個旅,但總兵力才2000人,取名「建國攻鄂軍」。

程潛

1926年1月,「建國攻鄂軍」加上吳鐵城廣東警衛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程潛任軍長 ,轄17、19兩個師共9000余人,另18師是個空架子。向蔣介石要來了蘇聯援助的12挺重機槍和2000支步槍,就是最好的裝備。但全軍還是按照國民革命軍的正規編制,有蘇聯顧問,由林伯渠擔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非常能幹,挑選了一批共產黨員加入部隊,使得部隊團以下軍官的共產黨員比例達到了三分之一,包括左權、周保中、李隆光等人,提升了部隊戰鬥力。

唐生智的第八軍,是1926年6月才從湘軍倒戈過來的。

1923年以來,湘軍第四師唐生智部長期駐守湘南,與廣東革命政府對峙。 憑借礦產經營,招兵買馬,成為湘軍中裝備最佳、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一個師,可稱北伐路上的攔路虎。

1926年初湖南人民掀起討吳(佩孚)驅趙(恒惕)運動,唐生智見有機可乘,起兵占領長沙、嶽陽等地,趕走了趙恒惕,自任湖南臨時省政府主席。後遭到吳佩孚支持的葉開鑫部湘軍攻擊,退回衡陽。經革命力量爭取,1926年6月宣布倒戈加入國民革命軍,所部編為第8軍,當時加上歸附其的夏鬥寅等部,實力有5萬人,可稱得上一個集團軍了。

唐生智

由於倒戈過來時間短,所部根本沒有接受過政治改造 ,派幾個蘇聯顧問也起不了什麽作用。正像有人嘲諷的,"換個旗子″就成了"革命軍″。其本質上仍是一支唐生智個人的軍閥武裝。隨著北伐軍在湘鄂迅速勝利,成為割據湘鄂的一個新軍閥集團。其後,1927年5月,該部先後有夏鬥寅發動叛亂、特許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可以說一點都不奇怪。

而二、六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時間更長,更徹底,革命性更強。北伐開始後,在從湖南到江西、安徽、江蘇的一路作戰中,兩軍常互相配合,並在程潛率領下打下南京,表現了較強的戰鬥力。1927年3月底,武漢國民政府還曾秘密計劃以這兩個軍為基礎控制南京,扣留蔣介石,可見當時認為這兩個軍是靠得住的,可惜未能成功。

大革命失敗後,在軍閥混戰中,首先是1928年唐生智所部戰敗被收編;接著程潛被李宗仁扣留,所部被桂系收編;譚延闿第二軍被縮編為第18師,最終於1930年12月,在張輝瓚率領下,進攻中央蘇區被全殲。

北伐軍中湘系的三個軍,自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