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中俄戰機當前軍事力量趨勢,和未來發展展望【第三期】

2024-02-24軍事

圖1:起飛的蘇霍伊蘇-35S「側衛-E」

因此,蘇-35S可以說代表了家族之後核心設計理念的巔峰——在雷達效能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推力、亞音速靈活性和蠻力。AL-41發動機產生的推力明顯大於AL-31F系列為早期的蘇-27/30變種提供動力,使蘇-35S具有更好的高空效能,包括輕武器載荷下的超巡航能力,並在戰鬥中提高導彈的有效射程。增加了多軸推力向量控制(發動機排氣噴嘴可以獨立移動,以改變飛行中每個發動機的推力方向)給出一個尤其是在非常低的空速下。推力向量賦予了所謂的「絕對機動性」,即飛行員可以在飛機偏離空氣動力學飛行(機翼失速,控制面上的氣流不足)後,繼續將飛機機頭指向所需方向,並保持完全的控制權。這種超強的機動性使蘇-35S在空中表演中看起來可以對抗地心重力,並使其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成為比以前的側衛版本更強大的慢速對手。

然而,這些失速後的操作涉及過度的能量消耗,因此,在戰鬥中使用它們將涉及到用一枚幾乎可以保證的導彈向一個對手射擊來換取離開由於戰鬥機作為基本戰術編隊以成對或四艘船的形式運作,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超強的機動性也不太可能顯著提高擊敗現代纏鬥導彈的能力,因為這種導彈能夠比任何人類飛行員所能承受的更具侵略性的方向變化(高達50G)。事實上,加力燃燒室在這種情況下用於增加推力巨大的視覺和熱量特征,可能使成功躲避紅外制導導彈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在現實作戰場景中,超級機動性不太可能帶來重大的實際優勢。安裝在蘇-35S上的雷達是一種X波段混合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具有一些AESA功能,額定功率為20千瓦(對戰鬥機來說很高)。這大約是蘇-27最初雷達的五倍,並且仍然與Flanker系列寬敞的機頭實作的大陣列尺寸(孔徑)相結合。

這個對具有3平方米的目標的攻擊距離在350至400公裏之間,這與沒有設計特征的下一代戰鬥機大致相當。它能夠使用有源雷達導引頭導彈同時進行多達八次交戰,並提供空對地掃描能力。再加上現代化的數碼座艙,為蘇-35S飛行員提供了出色的正面態勢然而,缺乏任何LPI/LPD能力和獨特的雷達特征(由於Irbis-E目前沒有被任何其他飛機使用)意味著當主動掃描時,發射將從超長距離向敵方無源套件揭示和辨識蘇-35S。此外,盡管F-35和F-22等威脅的正面是保密的,但有效探測範圍將縮短一個數量級,而且有了它們的LPI/LPD AESA雷達,這兩款美國隱形戰鬥機即使在理想的情況下,蘇-35S也能探測到它們。在對抗美國F-15C、歐洲台風戰鬥機和法國達索陣風戰鬥機時,蘇-35S很可能能夠在現役狀態下自動辨識戰鬥機與戰鬥機的態勢感知,

在所有側面都有足夠強大的雷達,可以在遠超導彈有效射程的距離進行探測。然而在實踐中,蘇-35S的部份本身意味著,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將透過這些西方空中優勢類別在非常長的距離上結合無源和有源傳感器來定位和辨識。這是一個顯著的缺點,因為西方的超視距導彈,如AIM-120C/D和流星,超出了俄羅斯側衛軍可使用的R-77-1和R-27ER/ET,發射秒相當與所有Flanker型號一樣,蘇-35S在機頭上配備了一個被動紅外掃描和跟蹤(IRST)傳感器——在本例中是OLS-35。蘇霍伊聲稱,OLS-35可以在一個尾箱中探測和跟蹤50公裏和90公裏的頭部配置型威脅。IRST和R-27ET紅外尋的超視距導彈的結合使蘇-35S在條件和足夠的場外資訊,以了解的比較箭頭搜尋領域的關註點。

在實際作戰情況下,雙方還將從地面和空中的廣域監視資產(如預警機)中獲取機載態勢感知數據。然而,北約的數據鏈路和情報、監視和偵察資產要比此外,西方的被動傳感器,如F-35和台風的PIRATE IRST,能夠利用改進的實際靈敏度限制,這要歸功於卓越的機載電子後處理,以過濾。由於所有側衛在物理上都比其國際競爭對手大得多(F-22和中國J-20除外)並依賴它們也將更容易在IR和可見光譜中檢測到。因此,在被動領域,蘇-35S和所有其他俄羅斯側衛變體很可能被西方競爭對手檢測到,使其在飛行員態勢感知方面處於不利地位。蘇-35S和蘇-27SM在空中優勢方面進行了大量最佳化。雖然它們可以攜帶和投擲俄羅斯空中武器庫中的大多數武器,但由於俄羅斯空軍缺乏作為西方多用途戰鬥機裝載支柱的瞄準吊艙,因此尚不清楚精確制導彈藥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獲得實際效率,

而這些彈藥沒有雷達制導。激光制導炸彈只能準確地投放在其他飛機或地面部隊透過「激光發射」指定的目標上。此外,帶有紅外或電視瞄準器的導彈必須從駕駛艙手動滑到目標上,使用武器瞄準器本身進行目標獲取、辨識和指定。導引頭是分辨率明顯較低的傳感器,具有現代瞄準吊艙光學。它們也不能像瞄準艙上的傳感器球一樣自由旋轉,只能在導彈下方導軌上看到導彈前方的正面。因此,像蘇-35S這樣的戰鬥機,被描述為多用途,但沒有配備目標吊艙或執行相同功能的內部系統,其精確攻擊能力非常有限飛行員對紅外或電視制導彈藥的傳感器視野有限,依賴於向前看的武器導引頭本身,在搜尋、獲取、辨識並向其發射武器時,必須將飛機「對準」目標位置。他們也不能自行指定激光制導武器打擊的目標。

雷達制導、反輻射搜尋和GPS/GLON以及為數不多的現代化遺留蘇-27SM戰鬥機。與西方同行相比,俄羅斯PGM的狀態不成熟,而且缺乏瞄準吊艙,這意味著在復雜的戰鬥情況下有效使用會產生更高的飛行員工作量。因此,與前幾代西方戰鬥轟炸機(如F-15E和龍卷風IDS)非常相似,以多用途或打擊行動為重點設計的側衛轟炸機有兩名機組人員。T蘇-30SM是雙座蘇-27UB教練機的相對直接的演變,在後駕駛艙配備了控制傳感器和武器使用的作戰系統。鑒於俄羅斯更喜歡過時的電視制導武器,而不是更昂貴和復雜的或毫米雷達導引頭制導,第二名機組人員非常有價值。在電視引導下在其末端潛入目標區域期間,來自其導引頭的影像,發射台的機組人員必須使用這些鏡頭來辨識武器並遠端引導其到達目標本身。

由於時間和傳感器分辨率有限,在許多情況下這是一項要求很高的任務,如果執行遠端電視引導攻擊的機組人員不必駕駛飛機。 圖2: 蘇霍伊蘇-30SM在飛行

與蘇-35S相比,蘇-30M2和蘇-30SM都具有卓越的實際打擊能力,這是因為機組人員有更大的能力來飛行和定位飛機,管理全面的態勢感知,以及用PGM獲取、辨識和攻擊目標。與蘇-35S相比,它們的效能也略有下降,這是由於較大的co的重量、阻力和燃料容量的原因過時的N001V雷達,沒有推力向量或前鴨翼,以提高靈活性。蘇-30SM具有鴨翼和推力向量,具有更先進的雷達,其能力僅略低於蘇-35上的Irbis-E。蘇-30M2和蘇-30S除了具有更大的實戰多用途能力和普遍提高的機組人員應對復雜作戰情況的能力外它們對西方飛機構成了類似但能力稍差的威脅,對地面部隊構成了更大的威脅。

「邊後衛」。 然而,一種更專業的側衛衍生型是蘇-34轟炸機,它被賦予了一個新的、獨立的北約代號:「Fullback」。這是一款專門為補充並最終取代老化的蘇-24M擊劍而開發的打擊機。與蘇-27/30/35系列,其特點是一個獨特的新型並排裝甲乘員艙,Sh-141 多模雷達系統針對對地攻擊進行了最佳化,並在一個擴大的尾部「刺」中改進了面向前方的防禦預警雷達。它還具有一個內部可伸縮的瞄準系統,具有激光指定功能,稱為「Platan」,安裝在發動機進氣口之間空氣動力學上更清潔的瞄準吊艙替代品,但視野和分辨率明顯較差。現代化的蘇-34M將包括一個新的外部瞄準吊艙,這一事實表明系統在使用中已被證明不是最佳的。該飛機還配備了SVP-24 盲炸系統,該系統可以在中等高度的水平飛行中以顯著提高的精度投擲非制導炸彈,盡管結果仍然遠不如專用所能達到的精度。

實際上,該系統為俄羅斯飛機提供了一個與西方通用或防空傳感器興趣點。如俄羅斯部署援助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統治期間遇到的精度,估計約為20-25米的圓誤差概率。這足以透過齊射非制導炸彈對固定目標造成合理損害的可能性,即使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GPS或激光制導PGM的西方標準。 圖3:起飛的蘇霍伊蘇-34

蘇-34是俄羅斯在美國空軍服役中最接近F-15E攻擊鷹的型號,具有遠端和可觀的空對空能力,但與更強大的側衛相比有所下降。它還能夠攜帶大量不同的、有時甚至非常大的外部倉庫,用於近距離空中支援、攔截、深度打擊和壓制敵方防空任務。它看到了高效能平台,能夠有效地使用。蘇-34目前是戰術打擊火力的核心。它們(和蘇-35S)通常還部署有升級的翼尖吊艙,這是吊艙的更先進發展,是所有現代化側衛的一種選擇幹擾的有效性,但吊艙具有更大的工作頻率範圍和更大的功率。

其他攻擊機。 除了蘇-34全背機隊外,剩余的蘇霍伊蘇-24M擊劍機和蘇-25SM蛙足式飛機仍然對各種地面目標提供強大的打擊力,但幾乎沒有對抗其他飛機的能力。擺動翼超音速蘇-24M與以及更大的圖波列夫Tu-22M3反擊轟炸機一起執行主要的航運打擊任務,然而,正如他們在敘利亞所展示的那樣,蘇-24M艦隊也有能力投擲大量的常規非制導和激光/電視制導炸彈。56就像將取代它的蘇-34上的普拉坦系統一樣,蘇-24M確實有一個基於內部電視的目標獲取和激光指定系統,其關註範圍有限,被稱為「凱拉」。這使它能夠自我57蘇-24M還使用SVP-24 盲炸系統來利用俄羅斯大量廉價的非制導彈藥。兩個機組人員的並排布局有助於提高機組人員在復雜作戰情況下的能力和協調能力,並提高PGM的使用能力。

蘇-25SM在俄羅斯直接相當於美國A-10C霹靂II「戰豬」,專門用於近距離空中支援和戰場攔截,以支持低階別的友軍。因此,它是一種亞音速裝甲攻擊機,具有強大的內部加農炮,能夠攜帶大量種類繁多的彈藥——既有精確制導的,也有非制導的。蘇-25 該系統還可以為激光制導火箭激光指定目標。然而,與蘇-34和蘇-24M內部系統一樣,與西方瞄準吊艙相比,這一系統的關註和解決領域相對有限。單個飛行員在試圖低空打擊目標時,還必須與相對圓形的駕駛艙和俄羅斯的復雜性作鬥爭——這意味著飛行員. 蘇-24M和蘇-25SM艦隊都將對地面部隊構成重大威脅,這些部隊沒有現代防空和/或防禦戰鬥機的掩護,但由於其龐大的雷達訊號和非常有限的空對空態勢感知生成選項,很容易受到現代戰鬥機的攻擊。隨著新型蘇-34的不斷交付,蘇-24M正在慢慢退役。

俄羅斯轟炸機。 盡管不是快速噴射式飛機,但重要的是要承認,除了戰術打擊機,俄羅斯還擁有一支由圖波列夫圖-95MS「熊-H」、圖-22M3「回火」和圖-160M「21點」飛機組成的大型戰略轟炸機編隊。雖然Backfire和Blackjack都是大型超音速搖擺翼飛機,但是一種基於相比之下,圖-22M3主要被配置為用一系列非常大的超音速核或常規尖端反艦導彈攻擊美國航母戰鬥群。2015年和2017年,圖-22M3還多次在敘利亞執行非制導炸彈和盲炸系統的常規重型轟炸任務。然而,在與北約的沖突中,戰略威懾/攻擊任務和巡邏,以對抗海軍特遣部隊的行動,而不是攻擊地面部隊。俄羅斯仍然認為這些轟炸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一事實證明,新型圖-160M轟炸機的生產已經開始,圖-22M3Mupgrade計劃正在進行中,已於2019年交付了第二架大修過的機體。

支點的天鵝。 在冷戰的最後十年和隨後幾十年的大部份時間裏,米科揚·古雷維奇米格-29「支點」與更大的側衛並肩作戰,成為西方空軍的節奏威脅。隨著德國在冷戰結束時的統一,北約的一個核心國家繼承了東德新的米格-29艦隊,並在未來十年的演習中對其進行了廣泛評估。他們發現飛機R-73紅外制導纏鬥導彈的頭盔提示瞄準系統使其在交戰中幾乎無與倫比。在當時,該雷達也與美國F-16C等其他輕型戰鬥機的雷達具有競爭力。現代化的米格-29SMT版本最初生產用於出口到阿爾及利亞:現代化的N010M朱克-M雷達;與老式米格-29S相比,燃料增加了25%;飛行中加油探測器;以及提供現代PGM的能力。然而,當阿爾及利亞在2007年因質素控制問題取消了最初交付的合約時,俄羅斯國防部最終購買了後來又增加了16架新制造的飛機。

主要的這種類別的操作員是精銳的第116戰鬥機航空作戰套用訓練中心,該中心是侵略者訓練單位,其任務是在與正規部隊的演習中模擬敵方作戰飛機和戰術。這些飛行員的飛行時間比任何其他戰鬥機單位都多,每年約120小時。 圖4:起飛的Mig-29SMT

以前的米格-29變體的主要弱點是由於低燃料容量和高燃料消耗的發動機導致航程不足。米格-29SMT透過在隆起的背機身部份和大型可拆卸機身下油箱中增加額外容量來解決這一問題。然而,額外的燃料和升級後的航空電子器材和帶來的重量增長的凈影響該飛機在冷戰期間的優勢:其非凡的推重比和交戰中的靈活性。因此,米格-29SMT是蘇-27SM/30/35系列的一款價格略低但效能明顯較差的替代品。俄羅斯海軍航空兵F駕駛單座米格-29K和雙座米格29-KUB機身,這些機身已被導航用於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上將號。在幹船塢意外沈沒和隨後船上發生火災後,該船至少在2022年之前都在進行深度改裝和維修。

這些飛機旨在逐步取代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在部署中混合使用了這兩種類別,包括在命運多舛的俄羅斯部署期間,一架米格-29K和一架蘇-33因甲板降落事故在地中海遺失系列的最新衍生產品是Mig-35,它是由導航單座Mig-29K和雙座Mig--29KUB機身開發的,具有更為隱蔽的硬點和聲稱的雷達。然而,由於生產操作套件的延遲,首批交付沒有雷達。俄羅斯何時交付尚不清楚營運不同類別的小型機隊所涉及的額外後勤費用進一步降低了米格-29和米格-35後續衍生產品對重要訂單的吸重力,對蘇-30SM和蘇-35S(以及大規模生產)非常滿意。因此目前只訂購了50架米格-29SMT和6架米格-35,主要是該類別的出口前景。狐米格-31「獵狐犬」代表了俄羅斯在現代世界中獨特的一類戰鬥機,是一種超大型、快速的攔截機,

設計用於在高空巡邏大片空域。「獵狐犬」是圍繞兩個巨大的發動機設計的,一個巨大而強大的雷達和遠端R-33或R-37M導彈貍獵犬」 低空巡航導彈齊射。因此,米格-31的設計沒有任何功能,也不涉及雷達功能來隱藏其存在。相反,它是作戰航空世界的一大支柱,旨在透過強力雷達技術探測和跟蹤巡航導彈和其他難以對付的目標,即使面對重大的敵對電子戰和射擊導彈最新的米格-31BM變體顯然已經升級,數據鏈路得到了顯著改進,使其能夠與俄羅斯的地面一起發揮空域四分衛的作用,透過數據鏈路為SAM提供對低空飛行目標的遠端目標提示,而低空飛行目標對地面導彈來說是困難的障礙物雖然有理由相信米格-31BM的數據鏈路和任務系統會存在可靠性問題,但它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就配備了數據鏈路。作為俄羅斯防空網絡的核心部份,

它也獲得了現代電子升級的優先權。憑借200公裏級導彈,它們還可能對戰術導航和使能飛機構成重大威脅,其射程超過標準北約AIM-120C/D系列的射程。事實上,它們的雷達是專門為探測和對抗地形而最佳化的對其他西方能力的嚴重威脅,這些能力依靠極低空飛行來掩蓋威脅,如攻擊和偵察直升機。即使米格-31戰鬥機本身沒有攻擊這些目標,它們也可以透過地面上的數據鏈路「射手」傳遞位置和航向資訊。 【未完待續】請繼續關註,下一期中俄戰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