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美論壇:假如中國空間站將美國給拒之門外,美國是否可以將其打落

2024-09-14軍事

本文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相關信源述於文章結尾,請理性閱讀。

前言

太空,被譽為人類最後的探索之地,然而就在我們憧憬星辰大海的時候,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在國外最大的問答網站上引發了熱議:

"如果中國禁止美國加入中國空間站,美國是否有權將其擊落?"這個問題不禁讓人想起了冷戰時期的對抗思維

但在21世紀的今天,太空探索真的還應該是零和遊戲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浩瀚宇宙面前,人類究竟應該如何自處。

太空探索的國際法規

說起太空探索,就不得不提1967年簽訂的【外太空條約】,這份條約可以說是人類邁向星際的第一份憲法。

它明確規定,外太空不得由任何國家據為己有,這條規定聽起來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想想看如果太空也像地球上那樣被劃分疆界,那還得了?月球上是不是也要豎起一堵墻?火星上是不是也要畫出三八線?這畫面光是想想就覺得荒唐。

條約還禁止在外太空部署核武器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一條更是體現了人類的遠見,太空已經夠危險的了,要是再布滿了核彈,那簡直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不過法律終歸是死的,人是活的,各國雖然簽了字,但具體怎麽做,還得看良心,條約規定各國要對自己在太空的行為負責,這就好比是給太空探索貼了個文明觀球的標簽。

可現實呢?有些國家似乎把太空當成了新的軍備競賽場地,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一句老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類真的學不會教訓嗎?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按照【外太空條約】,美國要是真敢擊落中國空間站,那就是公然違反國際法,這種行為,用地球上的話說,就是蠻不講理。

從對立到合作

說起美國的航天政策,就不得不提那個讓中國航天人頭疼的沃爾夫條款,這條款就像是太空版的緊箍咒,把中美航天合作給勒得死死的。

想想看一邊是NASA的高精尖技術,一邊是中國的蓬勃發展,兩個航天大國本該攜手共進,結果卻因為這麽一個條款,硬生生地成了老死不相往來。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那句老話:一個巴掌拍不響,美國這是要獨自鼓掌嗎?

不過,風水輪流轉,美國人也開始意識到這種單打獨鬥的弊端了,2022年美國國會透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這可以說是給沃爾夫條款松了松綁。

雖然還不至於完全解除限制,但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兩個人被關在一個房間裏,一個有麪包,一個有水,他們可以選擇互相分享,也可以選擇各自餓死渴死。

看來美國終於意識到,在太空探索這個房間裏,單打獨鬥可不行。

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也開始唱起了和平曲,表示希望與中國在民用航天領域展開合作。

這轉變說實在的,讓人有點措手不及,就像是多年的冤家突然說要做朋友,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美國科學界更是呼籲取消沃爾夫條款,認為限制合作不利於科學發展,這倒是實話實說。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地球上的國界顯得多麽渺小,如果連科學家們都被這些人為的界限所束縛,那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豈不是要慢上加慢?

中國航天

說起中國航天,不得不佩服這個古老國家的韌勁,從1999年神舟一號沖出大氣層,到如今的天宮空間站傲然屹立,中國用了短短二十多年就完成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華麗轉身。

想想看1999年那會兒,中國剛剛把自己的第一艘飛船送上天,美蘇兩國早就在太空遛彎好幾圈了。

那時候的中國航天,就像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看著別人在月球上撒歡,自己還在地球上蹣跚學步。

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中國從這時候開始正式成為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

這就好比是從學步直接跳到了跑步,讓不少國家都看傻了眼,再往後嫦娥系列探月、天宮空間站建設,中國航天的成就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樣,蹭蹭往上竄。

特別是天宮空間站,這可是繼國際太空站之後,人類在太空的第二個家,想想看咱們中國人,現在在太空也有自己的房子了,這是何等的驕傲!

更讓人佩服的是,中國不僅自己玩得溜,還大方地邀請別人一起玩,天宮空間站向全世界開放,中國還把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土特產月壤分享給其他國家研究。

回想起來,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就像是一個勵誌故事,從當年的望洋興嘆,到如今的引領潮流,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有決心,再遠的星星也能摘到。

但成績再好也不能驕傲自滿,畢竟太空探索這條路還長著呢,中國航天還需要繼續努力,不斷創新,才能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中走得更遠。

網友熱議太空競爭與合作

說起網友的評論,那可真是五花八門,精彩紛呈,就拿那個美國是否有權擊落中國空間站的問題來說,各路神仙都出來發表高見了。

有個新加坡網友說得挺有意思:絕對不會這樣做,因為這等同於宣戰。這話說得在理。

還有個外國網友來了個神反轉,他問:如果美國拒絕中國加入其空間站,中國是否應該擊落美國空間站?

這問題問得妙啊,直接把皮球踢了回去,讓那些有些人好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網友直接翻出了老黃歷,他提到1977年中國不被允許進入蘇聯空間站的往事,質疑美國的雙重標準。

仔細想想,這些評論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人們對太空探索的關註和期待,無論是哪國的網友,似乎都希望看到更多的合作,而不是對抗。

這讓人不禁想起了岩士唐登月時說的那句話: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地球上的國界顯得多麽渺小,也許我們更應該像那些理性的網友一樣,跳出狹隘的視角。

用更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太空探索,畢竟探索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不是哪個國家的獨角戲。

結語

太空探索已經成為全球關註的焦點,從國際法規的制定,到美國航天政策的變遷,再到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全球網友的熱烈討論,無不彰顯了人類對星辰大海的向往。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和平利用外太空不僅是一種理想,更是人類共同的責任,面對浩瀚宇宙,任何國家單打獨鬥都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攜手合作,共同探索,我們才能揭開更多宇宙的奧秘。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4-08-26【NASA決定讓「星際客機」空艙返回地球,兩名滯留空間站太空人明年2月返航】

光明網2024-09-08【實驗、試驗、檢查維護「太空家園」裏神舟十八號乘組忙碌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