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世界第一款既配備了第五代隱形艦載機殲35,又配備了重型艦載機殲-15T的航母;世界上第一艘配備超過30面以上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裝置的航母。這一切都表明,福建艦是中國海軍發展史上重要的裏程碑。
而最近央視的動作可以說非常不尋常,首先就是央視接連公開了福建艦兩大關鍵資訊,分別是電磁彈射和主力戰機。
這是歷史上頭一次,要知道,之前遼寧艦和山東艦的具體器材資訊,國家都是嚴格保密的,而如今福建艦還沒有服役,核心資訊就已經公開,這其中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就是福建艦的技術已經不再先進,沒有了保密的需要,第二個就是直接了當告訴美軍,福建艦的戰力已經超過了美軍的福特號,未來中國建造的航母,福建艦就是門檻。要知道,央視剛一公開福建艦的資訊,美媒和美軍界對福建艦技術的分析就層出不窮。
首先,這裏大家有一個誤解,福建艦既然不是核動力航母,為什麽還比得過美軍的尼米茲和福特級。
我們需要知道,核動力增加的續航,並非是戰鬥力,美軍因為有全球部署的需求,所有才會采用核動力,動力的不同對戰鬥力並不存在影響。
那麽我們來看看,央視公開的兩大資訊是什麽,首先就是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我們還首次看到了內建於飛行甲板上的整合式彈射控制站,艦上的彈射器控制員使用這種控制站來彈射艦載機。
在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整合式彈射控制站是艦載彈射器的主要控制點,可以為彈射器控制員全方位觀察飛行甲板,提供良好的觀察視野。
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僅有的兩個擁有此類先進技術的國家。
而我們都知道,直到現在,美軍的福特號仍然無法彈射F35。美國國會有一份針對福特號的報告,大概意思是一共進行了8175次彈射起降。電磁彈射的設計指標是4000次的故障周期,實際只有272次,也就是說電磁彈射只要執行272次就會故障。
電磁彈射的理論最大起飛重量預期是41噸,實際只能彈射不超過25噸的重量。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的福特號無法彈射F35,即使是滿油滿彈的F/A18也無法彈射。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福特號采用了中壓交流方案,采用中壓交流,就需要逆變器等龐大的器材,導致了儲能系統最終設計成1V4 (四套彈射器共用一套儲能系統)。這樣的結果就是1個彈射器壞了,四個都無法工作。
也因為多了逆變器等龐大器材,能量無法一步到位,從而無法實作精準控制,簡單來說,從1檔到100檔,美國要不然就是1檔要不是就是100檔。
這樣的結果就是首先是無法彈射F35C這種重型艦載機,還不可以中途隨意更改艦載機的彈射噸位。也就是一旦開始彈射,如果要彈射的第一架艦載機是25噸,那麽後面的所有需要彈射的十幾架甚至幾十架艦載機都必須是標準的25噸;一旦更改彈射重量,哪怕是減少到24噸級,那麽福特級的電磁彈射系統就會當場當機,必須立即重新啟動。要讓電磁彈射系統的儲能飛輪從急速旋轉狀態到最後停轉。
中國是中壓直流,交變電流肯定會產生感應磁場,軍艦攏共就那麽大點地方,各種精密儀器之間非常緊湊,交流輸電產生的電磁幹擾就不能忽略了,對比而言,穩定的直流輸電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而且直流電是一步到位,不需要逆變器等龐大復雜的器材,而且儲能系統各幹各的,互不幹擾,不用擔心一套彈射器壞了,整個系統都沒有辦法用了。
中國采用的是電容儲能方式,能量密度 和比功率都高於一般儲能裝置,工作溫度範圍長、使用 壽命長且無汙染。這樣電容放電放出來的是直流電。從1檔到100檔,都可以絲滑切換。比如殲15彈射之後,可以無縫切換,立馬彈射殲35。
電磁彈射不僅能夠以更高效、更精確的方式將戰機彈射起飛,還減少了對甲板面積的需求,允許更多的艦載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起飛。這意味著在戰時,福建艦可以保持更高的戰機出動頻率和戰鬥力持續性。
這對於中國海軍在應對區域沖突中尤其重要。例如,在海峽局勢緊張的情況下,福建艦可以透過這一系統迅速部署大量艦載機,有效增加制空權。此外,電磁彈射系統還可以支持重型戰機和無人機的起飛,為中國未來發展更多樣化的航母編隊提供了技術基礎。
而除了電磁彈射之外,央視公開的另外一個資訊就是,福建艦的主力戰機是殲35,在央視紀錄片的宣傳海報上,在福建艦的甲板上,一架殲-35戰機靜靜地停放著,仿佛在等待起飛的號令。
殲35是典型的超音速構型戰鬥機,采用了常規中等後掠角小展弦比機翼設計,以及窄間距雙發外傾雙垂尾布局,氣動布局其實與F22有些相似,只不過用了更先進的DSI進氣道,垂尾設計使用的是後緣後掠設計,與F35和F18的垂尾外形設計以及安裝位置均類似,但後掠角更大以適應高速需求。另外我們可以看出殲35的外傾雙垂尾面積較大,意味著對航向安定性有較高的要求,而這是突出了低速大迎角和過失速可控性要求的結果。
殲-35戰鬥機使用的並非此前預估的俄制RD-93發動機或國產的渦扇-13發動機,而是兩台中國自主研發的渦扇-19「黃山」發動機。強有力的發動機使得殲-35擁有3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和2.2馬赫的最高飛行速度,同時最大載彈量達到了8噸,僅僅略遜於殲-20戰鬥機一籌。
殲35可以說是全球推力第一的中型戰鬥機,戰鬥力方面也是遠超美軍F35。渦扇19是中國針對第五代戰鬥機研發的第四代小涵道比中等推力發動機,它的推重比要超過10一級,同時最大推力超過了10噸,推力超過了美國給F/A-18E/F戰鬥機配備的F414發動機(美國目前最先進的小涵道比中推力發動機),F414發動機可以提供大約10噸的推力,而英國最先進的中推發動機EF200推力則只有9噸。中國的WS-19已經妥妥的跨入了當今世界先進四代中推的行列,是全球最強的小涵道比中推發動機,目前只有美、英、中擁有這種超強推力的四代中推。
根據戰鬥機設計原則,中等推力發動機則是以單發方式裝配輕型戰鬥機,比如FC-1梟龍戰鬥機、LCA光輝戰鬥機等都是單發中推的輕型戰鬥機;以雙發方式裝配中型戰鬥機,比如陣風、EF2000台風、F-18等戰鬥機都是雙發中推的中型戰鬥機。
因為推力大,F35則只采用了一台F135發動機,而為了提升戰機抗損能力,艦載戰鬥機最好采用雙發設計,而F35C采用單發設計導致墜毀風險遠超雙發設計,是很不靠譜的設計。
事實上,F-35使用的F135渦扇發動機演變自F119發動機,透過增大涵道比等措施進一步增大推力,最大推力可達191.35千牛。但與迅猛推力相伴的是多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該發動機由於涵道比巨大(0.57,遠高於F119的0.3),使其高空高速效能堪憂,導致F-35不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
內行看門道,美軍看了央視公開的福建艦資訊,就會知道,搭載了殲35的福建艦,在擁有可靠效能的電磁系統加持下,在戰鬥力上,將會遠超美軍的福特艦。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福建艦從服役到形成真正的戰鬥力,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艦員的磨合、軍事和部署層面的測試,以及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可以預見,在福建艦服役後的頭幾年,這些工作將占據主要時間。
當然,美國的造船業也在拉著美國的後腿。自冷戰余暉消散後,其造船業便深陷衰退泥潭,主力艦與航母的建造步伐日益蹣跚,美軍在造船速度上已經明顯力不從心。 顯然,美軍已經無法追趕中國的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