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日軍為何打不進陜西?一個旅團進攻了6次,表示純屬白費兵力

2024-06-22軍事

我們都知道近代的中國對中國百姓來說是一個痛苦的年代,37年的民國史有一半都是在硝煙彌漫的戰爭中度過的。尤其在這其中有14年的時間,我們飽受著侵華日軍的摧殘,他們先是侵吞中國東北地區,隨後又從北京開始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

翻看當時的侵華地圖,我們就會發現當時整個中國有一大半的國土都慘遭日軍的蹂躪,尤其是中下遊的發達城市全都淪為日軍魚肉的物件。

這在抗日伊始的年代,該是多麽讓人痛心疾首的畫面。好在之後靠著中國軍民堅持不懈地鬥爭我們才將這些土地給一點點收復了回來,中國的地盤絕對容不得任何人的肆意踐踏。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這張侵華地圖上還是有很多區域是日軍從未涉獵過的。像是西藏、新疆、甘肅等幾個西北方向的省份,由於山高路遠外加戰線延長,始終是日軍沒來得及打的地方。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處於中原地帶的陜西,也是日軍的鐵騎尚未踏進來的地方。那麽為何陜西能如此幸運地逃過一劫呢?到底是日軍對它的不重視,還是說秦軍克敵有方,讓敵人無路招架呢?回到當時的情形下,我們大概可以分析一二。

難以攻破的陜西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陜西並非是一個被日軍忽略的省份,反而是他們足有興致來攻打的地方。畢竟陜西位於整個中國的中心位置,如果能拿下這裏就等於打通朝西南方向進攻的路線,到時候拿下甘肅、寧夏都不是問題。

其次陜西還是整個八路軍的大後方,著名的延安便是在陜西境內。日軍對這裏自然是咬牙切齒的恨,就盼著有一天能盡快破城直搗八路軍的老巢。

要知道日軍在侵華戰爭之初可是極度囂張的。他們準備了充足的武器和人馬,還喊著三個月內必定能亡了整個中國,可事實上14年下來他們連陜西都沒攻入。由此可見我們中國軍民抵抗日本的威力是不容小覷的。

我們再來說回攻打陜西的路線,日軍為了拿下陜西可謂是費盡心思,他們從1937年到1945年8年時間裏派出飛機搞空襲,就拿延安來說前前後後被他們連續轟炸多次,炸到整個延安滿目瘡痍,找不出一塊完整的土地。

可即便這樣日軍也未能真的侵入陜西,日軍曾經20多次發動過攻擊,每次派出的人馬也都從一個旅到2個師不等,其中有一個旅團甚至連續攻擊6次,可卻始終未果。

他們最「優秀」的一次戰績是占領了陜西和山西交界的吳堡縣,為了這裏,日軍不但動用了大隊人馬,而且飛機炮彈都上了,甚至連毒氣彈都朝著縣城裏扔了十幾枚才好不容易拿下此處。可還不到半天就被我軍抗日隊伍的反攻收復,日軍侵入陜西夢碎。

其實很難想象陜西一個並不大的省份卻能讓日軍行軍之路如此的困難,各種的牽制讓他們根本使不上力,到最後連他們自己都不得不承認陜西實在是太難打了,不管進攻多少次都純屬是浪費兵力,還是早日放棄為好。

那麽陜西對日軍來說為什麽會如此的困難呢?主要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久攻不下的原因

其一是陜西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讓它易守難攻。陜西境內到處都是崇山峻嶺,作為天然屏障它們可是起到了很好的防守作用,很多大型武器根本就沒法開拓進來。再加上陜西境內的黃河阻隔,給日軍的後勤補給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路又難走,後援又跟不上,日軍在這列根本就施展不開。所謂的「一 夫當關萬夫莫開 」指的就是過秦嶺的困難,只要有著這些山山水水的保佑,僅在秦嶺邊緣我軍便可借著掩護擊退日軍,讓其無法進駐漢中地帶。

況且即便不與日軍正面交鋒,只要沿途炸毀他們的運輸線,任憑日軍有再高的本領也無法在陜西施展得開。

其二是當時的陜西作為民國政府的工業重地已經被派駐重兵把守,其境內不僅有十萬的晉綏軍,還有由胡宗南親自指揮二十萬人馬的中央軍。外加原本固守其中的陜軍,林林總總也要有四十萬國軍,龐大的人員基數完全可以和日軍抗衡。

而且當年駐守陜西的都是像楊虎城等等這樣的名將首領。要知道國軍內部很多將領都是陜西籍出身,更別提正在服役的陜西籍士兵有多少人了。天生的驍勇善戰就註定他們絕對不會輕易和日軍投降的,在抗日大軍中浩浩蕩蕩的陜軍也是一把好手。

與此同時,陜西境內還留有大量的八路軍存在。正值國共二次合作期間,雙方一致對外抗敵的行動已經狠狠告訴日軍這記重拳有多麽的猛。日軍但凡發動一次攻擊必然會在國共兩黨配合下被消滅得幹幹凈凈,根本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其三是從當時的戰爭形勢來看,日軍既然無法從西北後方攻入陜西,那麽就只能從前方山西、四川以及河南進入陜西。

可由於當時的重慶是民國政府的陪都,所以整個四川都有重兵把守,日軍連攻入四川都有問題,更別提打通這裏進入陜西境內。至於河南雖然遭遇了淪陷,但有了花園口被炸一事讓日軍少了乘勝追擊的可能,想要從此處強攻陜西也就成了一個問題。

當然最讓日軍頭大的還是山西,日軍攻入山西後遭到的可是閻錫山晉軍的強烈反擊,要知道這晉軍的威力可是不容小覷。日軍是拼死拼活、耗盡大量氣力才拿下山西,不過此時也就剩下筋疲力盡的半口氣了。

更要命的是,並沒有完全淪陷的晉軍並不打算放過他們,抱著死磕到底的精神晉軍繼續和日軍頑強地周旋著,死死拖住了日軍的腳步。

日軍對付一個山西就已經是沒完沒了,哪裏還有心思攻陷隔壁的陜西呢。況且到了陜西境內還得遇上時刻準備著的陜軍,還要和他們大戰一場,這樣的形勢讓日軍想想就頭疼。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放慢攻陷陜西的步伐,直至最後放棄。

而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是日軍內部出現了問題。侵華戰爭到了後期,太長的戰線,太久的時間都讓日本國內經濟吃緊,武裝力量損耗、後勤補給跟不上,已經遠遠拖慢了他們侵華的步調。

再加上中國軍民堅持不懈的打擊讓日軍早已無心戀戰,戰鬥的停滯不前更不會讓他們把野心放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事實上越到後期,日本國內各項供給就已經跟不上了,不管是經濟財政的問題,還是人員的不足都讓他們的野心不得不收斂了。那些久攻不下的城池,還有那些打不倒的抗日力量都讓日軍喪失戰鬥力,也讓日本失去了堅持下去的決心。

要知道沒有了日本國內的支持,滯留在中國境內的日軍何嘗不是陷入了一種尷尬局面。對於攻不下的陜西他們再多堅持又有何用?倒不如就坦誠的說這是軍事策略的失敗,是一場浪費兵力的行動。

小結:

由此可見,日軍久攻不下陜西是命中註定的事情。這裏面既有天然的障礙,也有人為的幹擾。作為中國歷史的開端,陜西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福地,所以我們很慶幸它能逃過日軍的蹂躪,躲過日軍的踐踏。

當然了守護住陜西也就等於守住了中國的西北角,少了這條交通要道也讓日軍主宰中國的幻影破滅,讓中國另一半的西北區域可以永享安寧。

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的陜西或許不僅是國共兩黨最為關註的焦點區域,更是全中國人民都為其捏一把汗的地方,守住陜西應該也是全中國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