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問題已不容小視。應對這一難題,世界各國都有哪些對策?
01
多國提高退休年齡
著眼全球,許多國家都已經或正在著手提高退休年齡。
日本經濟界呼籲把定義老年人的65歲年齡線上調。
日本老年學會曾建議將定義老年人的標準擡高到75歲,將65歲-74歲人群定義為準備邁入老年階段的準老年人。
此外,日本的【老年人雇用安定法】把鼓勵退休年齡提升到了70歲,企業可透過提高或取消退休年齡、返聘等方式為自願工作到70歲的老人提供崗位。
美國正漸進式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升至67歲。
據美官方釋出的內容,按美國現行法律規定,員工年滿62歲並工作合計滿10年就可以領取社會安全金,不過62歲屬於提早領取社安金,相比達到常規年齡領取要打折扣。
按照美國的常規退休年齡規定,大致來說1937年以前出生者為65歲、1943年到1954年出生者為66歲、1960年以後出生者為67歲。
英國現行退休年齡是66歲。英國的法律計劃在2026年至2028年間將退休年齡上升到67歲,2044年至2046年期間上升到68歲。
英國國際長壽中心(ILC-UK)釋出的一項報告認為,英國要在2050年之前將退休年齡提高至71歲。
02
完善醫食住行保障
從日本的經驗看,護理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是其應對老齡化問題的三大法寶。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在2000年就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日本實施的【護理保險法】,強制性要求所有年滿40周歲的人都加入這項制度。
按照規定,65歲及以上的老人經稽核有護理需求的即可享受照護服務。40到64歲的人群患有中風、癡呆等15種老年疾病也可申請照護。照護費用大部份由保險支付,自身只需負擔其中的10%-30%。這一制度鼓勵老年人在享受照護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年人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
隨著日本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政府和機構無法滿足老年群體的照護需求。日本又透過整合資源,將機構養老逐步轉變為「在地安老」,讓老年人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居家養老。數據上看,就近居家養老明顯更受老年人歡迎。
日本居家養老服務使用人數從2000年的129.7萬人增長至2022年的402.6萬人,22年間增長了2.1倍,遠高於養老機構使用人數的增長速度。
另據調查,瑞典約95%的老人也在居家養老;芬蘭90%以上的老人更願意在家中安度晚年。芬蘭福利據此重點建設為老人提供各種輔助性服務的居家養老模式。
在荷蘭,年滿75歲以上的居家老人可向當地福利部門提出家政服務申請,只需根據自己的收入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醫護人員還可以提供上門醫療服務,添置輪椅等。社會福利部門還會幫助老人進行住房適老化改造,比如拆除門檻、加寬門框、安裝扶手等。同時,荷蘭還向居家養老的65歲以上的老人普及日托服務。
中國也在大力推進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在9月10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中國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作了【國務院關於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和改進失能老年人照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著力提升養老機構照護能力,截至2023年底,全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58.9%,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除著力提升養老機構照護能力外,中國著力豐富居家社區照護內容,圍繞失能老年人居家照護需求,大力推進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服務。目前全國約90%的養老機構透過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內設醫療機構等多種方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截至2023年底,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合作超過8.7萬對,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並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型機構達7881家、床位總數約200萬張,分別是2017年的7.3倍、2.1倍、3.2倍。
03
挖掘「銀發經濟」
從多領域精細化服務「銀發族」,挖掘產業發展機遇也是不少國家努力的方向。
日本
企業提供的精細化服務,極大方便了老年人居家養老。據報道,7-11便利店可以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羅森開設了「多功能」健康便利店,將藥品銷售、護理、健康咨詢功能融入便利店,服務附近居民。全家集團在便利店內為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提供90多種的專用飲食。很多便利店還會為老齡群體提供房間打掃、水電維修等服務。
近年來,法國
出現了大量提供助老年服務的中介平台和代際共享平台。老年人線上上可以請到願意提供服務的年輕人上門偵錯電子器材、陪診、聊天、打掃等。共享住宿平台可將老年人房東和年輕租客相匹配,解決空巢老人無人陪伴和學生找房難的問題。
2023年11月,新加坡
推出「樂齡新加坡」的概念,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35億新加坡元支持該計劃,用於擴建活躍樂齡中心和社區、完善組屋適老設施、完善居家護理服務。
作為世界上數碼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丹麥
著手培育老年人在健康領域的數碼消費習慣,提高老人社會參與度和消費能力。南丹麥地區打造的「通用遠端醫療平台」,可以透過監測器材和個人健康報告迅速匹配各種醫療方案,並轉化為具體的醫療服務提供給使用者和醫護人員,縮短了診療時間,降低了檢查費用。
中國
也在積極布局「銀發經濟」,2024年被業界稱為中國「銀發經濟」元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發展銀發經濟」。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素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專家預計,到2035年,中國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約為10%。
眾多公司也開始布局,拓展銀發經濟賽道。有房企利用其土地資源和開發經驗開發集居住、醫療、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養老社區。險企在提供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金融產品的同時投資養老服務機構,推動養老服務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從而帶動醫療器械、適老化家居、旅遊等上下遊產業發展。
業內認為,養老跨產業融合是發展趨勢,更多細分領域龍頭將不斷湧現。
(來源: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