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世界上的這三個小島,彈丸之地卻富可敵國,這是為什麽呢?

2024-09-14國際

島嶼通常指四面環水的自然陸地,目前,全球約有超5萬個島嶼,加起來的面積可與中國陸地總面積相當,其中,單是格陵蘭島,面積就有約216萬平方公裏之多。

世界主要島嶼

不過大並不意味著好,放眼全球,很多具備極高戰略價值且異常富庶的島嶼,其實面積普遍很小,有三個島嶼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彈丸之地」。

那麽,這三個島嶼分別是誰,他們又是如何取得現今地位的呢?

若論近現代騰飛速度最快的島國,新加坡稱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了。

新加坡

1965年新加坡建國時,手裏可以說全是爛牌,人口僅有約190萬,面積僅有約581平方公裏,資源匱乏、話語權低,GDP更是只有約10億美元,考慮到外部還有虎視眈眈的馬來西亞,那時的新加坡,真可以說是天崩開局,危如累卵。

但神奇的是,隨後的新加坡卻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GDP基本上每十年翻一倍,1971年GDP破20億,1980年破100億,1987年破兩百億,2022年更是達到了4667億,成功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 而這一切,除了要歸功於李光耀高超的戰略眼光外,還離不開新加坡島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

作為主島,新加坡島的面積約為630平方公裏,占新加坡土地總面積的約89%,是新加坡的精華所在,而放眼歐亞海上航運,新加坡島的地位也不可小覷。

一方面,新加坡島自身便位於馬六甲海峽內部,北面是柔佛海峽,南面是新加坡海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天生就是做生意的「好苗子」。

新加坡背靠馬六甲海峽

另一方面,新加坡左右逢源,簽訂了大量貿易協定,新加坡島也由此成為了轉口貿易的重要中轉地。

靠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不懈的努力,2022年,新加坡人均GDP高達8.3萬美元,居世界第六位,遠超已開發國家平均的約5.3萬美元,堪稱小島崛起的成功典範。

新加坡城市景觀

當然,也許有人已經註意到了,明明新加坡獨立時總面積僅有約581平方公裏,新加坡島面積卻為約630公裏,似乎對不上,其實這是新加坡填海造陸的結果,根據規劃,新加坡島的面積不僅會繼續增長,還會在2030年之內突破700平方公裏。

新加坡填海造陸範圍

既然都已經提到新加坡了,那同為亞洲四小龍的中國香港自然也不能缺席。

香港位置

這兩個以華人為主導的社會,在上個時期幾乎同時期起飛,給全球華人帶來了極為珍貴的民族信心,1997年香港回歸,更是成了當時舉國歡慶的一件大事。

不過嚴格來說,香港其實並不是一個島嶼,而是由九龍半島、香港島、大嶼山等組成的一個復雜行政區。其中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約為147平方公裏,而香港最繁榮的地區,則是第二大島香港島。

香港地圖

由於填海造陸等因素,香港島的面積同新加坡島一樣,也在動態變化之中,目前已經超80平方公裏,島上最繁榮的區塊,也多為填海造陸得來。不過繁榮並不是天生就有的,中國香港在上個世紀同樣經歷過一輪高速增長,同新加坡可以說是棋逢對手。

1965年,香港GDP約為24億美元,1975年破百億,1992年破千億,2022則達到了約3600億美元,目前,香港陸地面積約為1113平方千米,總人口約75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同時,香港的人均GDP也達到了約4.9萬美元,實力同樣不俗。

香港

不過兩地就經濟增長的方式而言,其實邏輯並不一致, 香港也曾經歷過一段轉口貿易與工業化時期,但很快就轉向了金融、證券與服務業,目前,香港依然是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之一,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不輸上海。 2022年,香港的服務業更是占到了本地生產總值的93.4%。

此外,最為重要的一點在於,新加坡背靠的是相對敵視新加坡的馬來西亞, 而香港的背後,則是廣闊、友好的中國內地, 中國內地與香港的聯系,早在建國之初便已開始,改革開放後大大加深,香港回歸後更是早已「難解難分」。 2023年,香港轉口的貨物中,有45.8%產自內地,有55,5%轉往內地,同時,據香港政府統計,2023年,45.8%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內地,而55.5%則以內地為目的地。

香港背靠大陸

此外,香港也是中國內地第四大貿易夥伴,內地最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雙方互相投資,互幫互助,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接下來這個島嶼,也是個金融內容拉滿的小島,它便是經常在美國電影中被提及的紐約CBD所在地,曼哈頓島。

紐約市的曼哈頓島

單看面積,曼哈頓島其實小的可憐 ,加上如羅斯福島等其他所轄島嶼,面積其實也僅有約59.5平方公裏,本身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河中小島。1626年時,荷蘭人甚至只花了約24美元就從印第安人那裏把這個島嶼買過來了, 但經過四百年的發展,如今要論起經濟產值,曼哈頓島已經能夠「秒殺」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了。

曾經的曼哈頓

畢竟紐約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經濟中心,而曼哈頓島是美國第一強市紐約的經濟中心,帝國大廈、百老匯、華爾街、納斯達克、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均位於此,層層加成下,2022年曼哈頓島的「GDP」便已經達到了約8556億美元,如果看作一個國家的話甚至能排到世界第20位,又被譽為「世界的經濟中心」,每年吸引了超過5000萬名遊客前來參觀。

曼哈頓

當然,「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在曼哈頓生存下來,可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

由於面積小且人口超過了158萬,因此曼哈頓的土地可謂是寸土寸金,不僅在此地建造總部大樓的成本居高不下,普遍需要數億美元,就連想租個寫字樓讓員工在這裏辦公,成本也非常嚇人,而且高昂的土地成本也帶了高企的房價,普通人想要在這裏有一席之地,可謂難上加難。

其實總的來說,「船小好調頭」,對於島嶼來說,也許抓住了一次時代的機會,便能吃喝不愁,比如中國香港、新加坡等,而歷史機遇也往往能賦予一些島嶼超然的特殊地位,如曼哈頓島等,這些島嶼上的居民,的確幸運,但其實,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們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論難度、論成就,其實並不輸給這些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