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四川156個「含龍」地名,是對吉祥和美好的守望|龍年說龍①

2024-03-29國風

封面新聞記者 李春 文康林

SPRING FESTIVAL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著權力、尊貴和吉祥。在中國各地,以「龍」命名的地方不勝列舉,它們不僅是一種地名文化現象,更是中華民族對龍的特殊情感的體現。

在四川,龍地名尤為豐富。 龍灘、龍池、龍泉、龍嶺、盤龍、順龍、青龍、乾龍、蟠龍、護龍、玉龍、九龍等,這些地名在四川占據著一席之地。封面新聞記者透過中國·國家地名資訊庫查詢發現, 四川區劃地名中帶「龍」字的有156個,位居31個省份之首 ,這足以看出龍地名在四川的深厚文化底蘊。

龍地名的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們與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傳遞著中華民族對龍的敬仰和尊崇。在地名命名過程中,人們往往結合地理位置、人文歷史、民間傳說等多方面因素,使得龍地名充滿了詩意和故事。

四川瀘縣有「龍橋之鄉」的美稱。(攝影 文康林)

因自然地形地勢而得名的「龍」地名

這類地名,主要強調外在的形似。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龍,可上九天騰雲,可入湖海逍遙。神通廣大,無所不能。因而,自然山水,凡與龍的形象有相似特征的,人們都會以「龍」來命名。

龍嶺鎮是四川南充市嘉陵區下轄的一個場鎮,因當地山形蜿蜒曲折,形似臥龍,得名龍嶺山,以山為鎮名;綿陽市鹽亭縣九龍鎮因周圍有九座山峰,其走勢如龍故得名「九龍」;資陽市樂至縣蟠龍鎮因蟠龍河流經此地,河道地形地貌彎曲如蟠龍而得名。望龍鎮位於四川瀘州合江縣,長江經此出川,有望江似龍,奔流到海之意。這些地名如同大自然中的龍,騰躍於山川河流之間,充滿生機與活力。

與「人中龍」有關的「龍」地名

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古鎮遠近聞名,而黃龍溪的得名,就與漢昭烈帝劉備有關,據【三國誌・蜀書】載,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之際,有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預示天降祥瑞,真龍下凡。黃龍溪由此得名。

黃龍溪(資料圖)

成都市成華區的龍潭街道也因三國時期一座千年古剎而被人津津樂道。相傳, 蜀後主劉禪一日路過此地,因天氣炎熱,便到一水池裏沐浴,後劉禪稱帝,人們便把該池叫做「龍潭」。劉禪感念龍潭風水,便在此修建一座寺廟,賜名龍潭寺。從此龍潭寺香火繁盛,千古流傳。

除了帝王外,一些擁有非凡才能和人格魅力,受人敬仰的人也被稱為「人中之龍」。

蜀漢丞相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人稱「臥龍先生」。河南南陽臥龍崗,東漢末年諸葛亮曾躬耕於此,所以就取名臥龍崗。而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的臥龍鎮,就因諸葛亮曾駐兵於此,當地山形與南陽臥龍崗相似而得名。足見歷史名人對地名的影響。

民間傳說中的「龍」地名

歷史典籍中關於龍的記載,大都帶有神話色彩。龍文化的弘揚,更多是借助龍神話的民間傳說,使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代代相傳。「龍」字一旦出現在地名中,其豐厚的文化內涵就得以固化。

瀘州市龍馬潭區,得名於「馬化龍入潭」的傳說。據說唐朝(獄吏)王昌於梓州遇姓張的落魄仙,後王昌入瀘州又遇之。落魄仙呼王昌為「易元子」,授以道術,取馬送王昌歸至家,馬化龍入潭,故有龍馬潭之名。

瀘州龍馬潭荷田新村(資料圖)

眉山市丹棱縣順龍鄉也流傳著一個化龍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當地大旱,田幹井涸,樹焦草死,一片荒涼。在老峨山北坡,有名叫黃雲的青年決定尋找能救荒的仙姑。他長途跋涉,終於在總崗山找到仙姑。仙姑答應引泉救荒,但要求黃雲答應三件事:承擔王母娘娘的怪罪、為泉水劈山開溝、變成龍堵住泉水回流的龍洞。黃雲答應,並努力引水回家鄉,之後為保住泉水,黃雲化作一條龍,順山而臥,頭靠在老峨山舍身崖鏵頭嘴,龍尾搭在石橋黃山,用龍身堵住了泉水回流的龍洞,將山泉水永留家鄉,潤澤父老鄉親。每年農歷「六月六朝山會」,老峨山至黃山一帶的百姓帶上豐收的果實,來到龍頭老峨山上,擺上香案,祭奠黃雲。人們為了銘記黃雲舍身變龍的恩澤,將龍的心臟處稱為順龍,永世紀念。這個故事流傳至今,激勵著人們勇敢面對困境,甘於奉獻。

隨著時代的發展,龍地名依然承載著中華民族對龍的獨特情感。在2024年的龍年,對龍地名探究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承載著人們對幸福吉祥、開拓未來的美好憧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