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歷史的塵埃——文徵明的除夕不眠夜

2024-03-29國風

原創 :吃畫人

從25歲的青春年少,一直到90歲的白頭老朽,每年除夕夜,文徵明都會坐在床前的課桌椅上,進行一場特殊的守歲儀式。

儀式始於夜闌人靜之時,止於淩晨第一聲雞鳴。期間,他時而挑燈臨帖,挑出過去一年的得意詩文抄寫一遍;時而翻看新舊歷書,陷入沈思。在最後,他提筆用蠅頭小楷,寫下一首除夕詩,作為儀式的終結。

把每年歲末的最後一點時間安安靜靜地留給自己,這是文徵明的儀式感。 而在這些除夕詩裏,有一個執著、溫暖的江南才子,還有一段曲折、虔誠的詩意人生。

25歲那年,少年文徵明在除夕當天一口氣寫了五首詩。回首這一年,他學業有成,家庭圓滿,生活中到處都是喜事。

千門萬戶易桃符,東舍西鄰送歷書。

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幾番除?

新年將至,文徵明的蘇州老家年味濃濃。千家萬戶在門上貼上桃符,街坊鄰裏之間互送最新版的行事曆。

文徵明 樓居圖 大都會博物館藏

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

莫笑書生太迂闊,一年功課是文詞。

當大家都在忙著準備過年,文徵明卻在「挑燈揀舊詩」。對於讀書人來說,年關將至,還有什麽比整理過去一年寫過的文章與詩詞更重要?何況明年他就會迎來人生第一次鄉試,更是不敢怠慢。

遙夜遲遲燭有花,家人歡笑說年華。

人生勿苦求身外,常得團圓有幾家?

到了深夜,酒桌上家人仍談笑不斷。妻子吳氏今年剛為他生了第一個孩子,取名重金。如今家裏三代齊聚一堂,其樂融融。

然而很快,文徵明就嘗到了愁的滋味。

姁姁小兒語,耿耿燈燭明。

空齋薄羞設,言餞歲將行。

人行有歸期,歲行無復程。

誰雲無復程,行與來歲迎。

不嫌去日遠,端愁來歲並。

歲亦何去來,送迎自人情。

……

這一年他30歲。不久前,他聽聞父親在溫州知府任上病重,急忙帶著名醫從蘇州老家趕去探望,可等他到達時,父親已去世三天了。當地的官員和士紳籌集了千金作為撫恤,文徵明卻為了維護父親生前生後的廉潔之名而婉拒。

文徵明 斷壑鳴琴 克里夫蘭美術館藏

這一年唯數不多讓文徵明感到慰藉的是,第二個孩子文彭已經兩歲,他正聽著孩子的咿呀聲,落筆成詩。

……

詩書苦無驗,冉冉白發生。

富貴非不樂,功業亦所榮。

少壯不相待,老大徒心驚。

安得柔脆軀,與此浮世爭。

聖賢豈常在,古人崇令名。

感嘆寧有益,濁酒還自傾。

文徵明師從古文大師吳寬,以復興古文為己任,不肯曲意迎合時人的喜好,結果鄉試連連失利。這個除夕夜裏,看著鏡中兩鬢的白發,他反復思量,發現自己固然懂得「柔脆軀」無法與浮世相爭的道理,卻依然想要試一試。

既然下定決心,感嘆世事艱難只能徒增煩惱,喝完這杯,就是新的一年。

53歲那年,他雖第9次參加鄉試失利,但他的文詞、書畫早已名滿天下。工部尚書李充嗣向朝廷舉薦文徵明,經過吏部考核,他被授予翰林院待詔,與修【明武宗實錄】、侍經筵(為皇帝講學)。頂著大名來到人才濟濟的翰林院,不少人認為世人對文徵明言過其實,結果「及見面,鹹共推服」,還推讓他坐上座。

文徵明 京邸懷歸詩(之一) 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在京城的那段日子,正趕上了「大禮議」,直言諫上的官員都被處以杖刑,不少朝廷命官甚至被打得命喪當場。加上當時領導的排擠,以及每天都有無數的詩文、書畫應酬,入京兩年後,他毅然決定告老還鄉,卻趕上天寒地凍,河水凍結。

撥盡爐灰夜欲晨,不知飄泊潞河濱。

燈花自照還家夢,道路誰憐去國人。

浩蕩江湖容白發,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應免逐雞聲起,無復鳴珂候紫宸。

在簡陋的驛站裏,對著飄忽閃爍的燭火,文徵明思鄉情切。過去兩年,他每天在雞鳴聲裏前往宮中參加早朝,以後再也不用如此了。回想自己「束發為文,期有所樹立,」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不免有些傷感。

然而回到老家,看著兒女們長大成人,自己無官一身輕,所有的愁苦很快就煙消雲散。連京城時一些不愉快的遭遇,也成為家長裏短的談資。

糕果紛紛酒薦椒,笑看兒女鬥分曹。

燈前春草新裁帖,篋裏宮花舊賜袍。

老對親朋殊有意,病拋簪笏敢言高。

功名無分朝無籍,不用臨風嘆二毛。

從京城歸鄉後,文徵明每日以翰墨自娛。他建了一間書房,命名為「玉罄山房」,又在庭中栽了兩株梧桐樹,「日徘徊嘯詠其間,人望之若神仙。」

文徵明 拙政園圖詩冊之一 大都會博物館藏

晚年的文徵明於詩書畫上的造詣已臻化境,聲名甚至傳到了日本。想要向他求畫的高官、富商在門口排起了長隊。但他「凡富貴者來求,多靳不與,貧交往往持以獲利。」

八十衰翁仍送歲,壚薰燈影共婆娑。

青雲誌業消都盡,白發光陰得最多。

天地勞生空蠹簡,江湖得意有漁蓑。

孫曾繞膝情堪戀,後飲屠蘇且笑歌。

80歲的文徵明早已兒孫滿堂,樂享天倫,卻依然年年守歲。看著膝下的兒孫,回憶往事,痛飲屠蘇酒,縱聲笑且歌,真乃人生樂事。

文徵明89歲時作 楷書千字文(局部) 近墨堂藏

滄溟日日羽書傳,華發蕭蕭節敘遷。

時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況烽煙。

漫拋舊歷開新歷,卻到衰年憶少年。

潦倒不妨詩筆在,曉窗和墨寫新篇。

86歲這年的除夕夜,天色已初明,文徵明仍然沒有睡意。翻閱著新舊歷書,他一邊和墨,一邊回想少年往事,仿佛看到了寫下「我自挑燈揀舊詩」的那個25歲的少年。

「吳中四才子」(俗稱江南四大才子)成名之初,唐寅的畫、祝允明的字、徐禎卿的詩都名重一時。文徵明詩書畫上都有一定造詣,但與其他三位相比並不突出。

1526年,祝允明繼徐禎卿、唐寅之後去世,四才子中只剩下57歲的文徵明。誰也想不到,單飛後的文徵明大器晚成,愈老愈工。他活到了90歲,獨領風騷三十余載,在晚年把詩書畫都練到了化境。

文徵明 絕壑高賢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逆襲,並不完全是因為他活得久。

「昔項橐七歲而為孔子師,顏路長孔子十歲,寅長徵仲(文征明的字)十閱月, 願例孔子,以徵仲為師,非詞伏也,蓋心伏也。 詩與畫寅得與徵仲爭衡;至其學行,寅將捧面而走矣。

唐寅一生恃才傲物,從沒服過誰,但對比他還小幾個月的文徵明卻願「以師事之」。文徵明雖然天資不如唐寅,但他極高的學養和品行使他能夠在紛亂的俗世之中堅定方向,日拱一卒,像一瓶好酒,越老越醇,越久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