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沒有ECFA台灣也不會怎麽樣」,是這樣嗎?丨灣區望海峽

2024-06-06台海

自2024年6月15日起,大陸將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協定稅率。島內財經節目主持人、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宣稱「即使沒有ECFA,台灣也不會怎麽樣」,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則鼓吹賴清德當局「應趁機從大陸轉單到美國」。這些言論引發島內輿論痛批。

島內前民意代表郭正亮

已經結束民進黨的前民意代表郭正亮6月3日在島內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表示,台灣社會不能過於天真,凡事「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郭正亮指出,到目前為止,大陸從未與台灣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貿易戰,還是在「就經濟論經濟」,而真等到大陸以政治角度來思考對台貿易戰這個問題,「台灣會很慘」。

郭正亮感慨,台灣地區怎麽會選出賴清德這種「天才」領導人?政治講究的是對內團結最大多數,對外盡量減少敵人,「如果你講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等於是跟14億人對著幹,這不就把對手極大化嗎」。

此前一天,郭正亮在中天電視網絡節目【麥玉潔辣晚報】中也談到,ECFA占台灣整體出口的比重的確不高,但一來,涉及相當多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產值相對不高,但是吸納就業大,「失業要如何處理?」郭正亮強調,二來,再次中止部份ECFA早收清單更像是發出個訊號,台灣社會應清楚,相較於ECFA,「大陸更大的籌碼是采購」。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全年兩岸貿易額為2678.35億美元,其中大陸從台灣進口1993.49億美元,大陸向台灣出口684.85億美元。實際上,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1308.64億美元。郭正亮表示,這個高達1000多億美元的順差,「人家非買你的不可嗎?」「不要做夢了,台灣出口到大陸的東西,有什麽是非買不可的,或是(從)別的地方買不到替代用品的?」

郭正亮以芯片舉例,目前大陸決心使用自己的制品,擺脫對英特爾芯片的依賴,「當然也可以不買台灣的芯片」;就算大陸一定要進口芯片,台灣也不是唯一的選擇,「還可以買南韓的」。此前謝金河大談所謂「大陸非買台灣產品不可,因為性價比高」,郭正亮就痛批「這是什麽邏輯」,並表示當前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幾乎每一項產品「都可以被取代」,大不了大陸只需要退而求其次選擇效能或者性價比稍遜的替代品。

問題是,台灣產品本身也不具備某種決定性的比較優勢。郭正亮在2日的【新聞大白話】中指出,台灣企業的對手可能是東南亞,也可能是南韓,這些國家透過RCEP和中韓FTA與中國大陸有更優惠的貿易連線,而台灣與大陸本來有ECFA,如果ECFA都沒了,台灣產品的關稅一定會更高,市場競爭力勢必下降。

郭正亮忍不住吐槽,台灣因為兩岸關系能「依賴大陸市場那麽大、拿到順差那麽大」,謝金河反過來講這種大話,怕是無恥如民進黨「都講不出來」。

對於王健全「台灣企業從大陸市場轉單到美國」雲雲,郭正亮點出這不過是「空想之談」。他表示,每一段貿易關系成型,都有其內在的原因,「為什麽亞洲的貿易越來越大,就在亞洲這裏賣來賣去」;如果台灣能占據更大的美國市場,也不需要等到現在,「說什麽賣到美國,你去賣賣看,這就叫你沒做過生意,就不要在那邊喊著不嫌腰疼」。

還有台灣農業經濟學者在台灣「中時新聞網」上發表文章,對賴清德無視ECFA的重要性表示不滿。文中談到截至2023年底,台灣出口大陸累計享受ECFA關稅優惠減免約101.01億美元,大陸出口台灣累計享受ECFA關稅優惠減免約10.84億美元,「台灣獲益是大陸的9.32倍」。

以菠蘿(鳳梨)為例。2021年2月26日,海關總署宣布,為防範植物疫情風險,自當年3月1日起暫停台灣菠蘿(鳳梨)輸入大陸。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量較2020年禁令出台之前下降41762噸,同期對日本和美國出口分別增加66噸和13149噸,僅填補大陸市場損失份額31.6%。文章強調,鳳梨如是,釋迦、石斑魚、蓮霧等產品亦如是,「開拓新市場」完全不能替代大陸市場,台灣地區對所謂「新南向」18國的出口甚至從2022年占島內總額的22.2%降到2023年的20.9%。

文章最後擔憂道,賴清德較蔡英文更為激進,大陸方面的回應也必然更為激烈;隨著中美貿易對抗加劇,如若賴當局繼續堅持走「倚美抗陸」路線,兩岸在經貿上的對抗也將水漲船高,半導體、電子零部件、芯片、AI等產業或許還可得一時半會風平浪靜,「但對中小企業和農漁業影響無可避免,未來更無法樂觀」。

作者丨張思南,深圳衛視直新聞高級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