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協和女博士,15年死磕這件事……

2024-03-13辟謠

「惡性胸水」是

許多晚期肺癌患者難逃的劫難,

目前無藥可醫,

只能靠人工抽排,

「抽了還長,長了再抽」。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附屬協和醫院青年博士周瓊

坐「冷板凳」15年,

一心想研發出解藥。

周瓊教授(右)帶學生查房,觀察「惡性胸水」患者的胸部引流管安置情況。

01

「惡性胸水」病人的痛苦令人揪心

人在呼吸時,

胸膜腔會分泌少量液體,

潤滑肺臟與胸廓間的摩擦。

當癌細胞入侵,

會形成惡性胸腔積液,

也稱「惡性胸水」。

周瓊曾無數次為患者抽取「胸水」,

一次能抽出一到兩礦泉水瓶的液體,

但數日或十余日之後,

患者的雙肺又會「漲潮」。

周瓊曾眼睜睜地

看著重癥病人在清醒中

一點點失去呼吸,

那求生的眼神揮之不去,

周瓊立下誌向——

此生只為求解「呼吸之痛」。

周瓊教授說,閱讀患者的CT片是呼吸科大夫的基本功。

晚期肺癌患者王爺爺

2021年5月查出晚期肺癌,

飽受「惡性胸水」的折磨。

當初有醫生「宣判」——

他「還剩3個月」,

是周瓊教授陪他一路走來。

抽取「胸水」

多由住院醫師或護士完成

王爺爺初來時

心中充滿恐懼和疑問,

周瓊以實際行動回應。

她輕叩、聆聽,

借助超聲定位,

找到最佳穿刺點,

快速進針、緩緩抽液,

而精準的抽取

可降低復發性肺水腫的發生機率。

王爺爺放松下來,

配合周瓊的整體治療方案。

在呼吸ICU病房,周瓊教授(右)為危重癥患者做床旁支氣管鏡。

王爺爺說:

「我就是聽周教授的,

忘記癌癥二字,

一邊定期治療,

一邊正常生活。」

現在,

老人的狀態越來越好,

還能每天親手打理自家小菜園。

科護士長張練說,

病房裏總能聽到這樣的誇贊:

周教授技術精、責任心強、

善於與患者溝通,

是大家「心目中的好醫生」。

周瓊說,

正是患者的褒獎和期待

讓自己一路堅持。

02

一天泡在實驗室十幾個小時

「惡性胸水」相關研究

在國際上屬「冷門」領域。

抽出來的「胸水」

裏面到底有些什麽?

怎麽形成的?怎樣阻斷它?

2009年,

周瓊選擇坐上這個「冷板凳」,

獨辟蹊徑地從細胞免疫學角度

研究「惡性胸水」的形成機制。

周瓊教授在生物安全櫃前專註操作。

頭三年的埋頭研究

進展並不順利。

2012年,

已晉升為副教授的她

只身前往國際頂尖研究機構——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癌癥研究所深造,

沒有雙休,沒有節假日,

一天泡在實驗室十幾個小時。

為期一年的進修

影響深遠,

周瓊躋身

免疫學領域的國際前沿。

如今,

周瓊教授作為

協和醫院內科黨委書記,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帶領團隊持續攻堅。

實驗室內,周瓊教授觀察胸腔積液離心後的沈澱物。

03

醫療廢棄物成了她研究的「寶貝」

近日,

長江日報記者

來到周瓊的實驗室。

開啟醫用冰箱,

滿滿當當就像一堵墻,

「胸水」標本被編號

存放在-80℃環境中,

日積月累達6000余人份。

「‘惡性胸水’中

含有近千種細胞因子

和多種免疫細胞,

90%以上是不曾被研究的。」

周瓊團隊運用單細胞測序技術,

繪制「惡性胸水」中

免疫細胞的分布特征,

發現一種新的

免疫抑制細胞亞群

促進惡性胸腔積液的形成。

實驗室內,周瓊教授在顯微鏡下觀察接種在6孔板中的細胞狀態。

周瓊提出,

如果能把免疫細胞

和腫瘤細胞之間

相互作用的通路切斷,

那麽從機制上說,

就能減少「惡性胸水」的產生。

而目前的動物實驗發現,

接受阻斷「治療」的小鼠,

胸膜上的腫瘤數量減少,

「惡性胸水」的總量也減少,

小鼠的存活時間延長。

目前,

周瓊團隊的研究

取得多個重大突破,

總計拿到10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研究成果得到

國際、國內同行廣泛認可。

周瓊教授。

但即便如此,

「惡性胸水」研究

依然是冷門領域。

周瓊表示,

「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

轉化率往往不足1%。」

「冷板凳」一坐15年,

何時才能成功研制出治療藥物?

這一時間無法預期。

周瓊說:

「在低溫環境下,

現有標本仍可以支持使用10年以上。」

她早就做好了一路走到底的準備。

采寫:記者羅蘭 通訊員彭錦弦 聶文聞

來源: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