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澧縣涔南鎮雞叫城村,研學團隊在觀摩雞叫城遺址考古挖掘。柏依樸攝(湖南圖片庫)
【編者按】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我省大力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六大工程」,透過文物考古和保護工程、湖湘文化保護傳承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讓文物活起來工程、文物數碼化工程、文物人才隊伍建設工程,讓文化遺產綻放時代光彩。即日起,湖南日報推出「文物保護利用‘六大工程’」系列綜述,敬請關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龍文泱
到2027年,1至2個專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影響力的考古學術成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效保護率與開放率均達到100%,省級及以下文物保護單位有效保護率、開放率大幅提升……這是湖南實施文物考古和保護工程立下的目標。文物考古和保護工程,排在湖南文物保護利用「六大工程」之首,是「六大工程」的核心與基礎。
重點專案推動考古工作高質素發展
湖南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物考古和保護工程將系統梳理省內豐富的文物考古資源,實施中華文明探源、「湖南簡牘」保護研究與展示傳播、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保護研究與展示傳播、重要考古遺址保護與展示、湖南歷史文化標誌性文物建築保護與展示專案等,開展考古領域多學科交叉協同攻關,推動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立世界一流考古工作機構。
2023年,國家文物局與省政府簽署【關於推進湖南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戰略合作協定】,國家文物局將在文物政策法規、考古基地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建立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我省的支持力度,與我省共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今年春節過後,我省便有兩大動作:公布【湖南省第一批省級大遺址名單】,馬王堆漢墓、高廟遺址等17處古遺址入選第一批省級大遺址,衡山窯遺址等12處古遺址進入省級大遺址培育名單,以此推動重要考古遺址的保護與展示;根據全國部署,印發【湖南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此外,我省還計劃於近期推出【湖南省歷史文化和文物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
為中華文明探源作出更多「湖南貢獻」
嶽陽汨羅黑魚嶺墓地,是中國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商代晚期墓地,其中出土的青銅器、陶器對研究洞庭湖東岸地區商代晚期考古學文化的年代序列具有重要意義,其墓葬形制為探索百越文化源頭提供了重要材料。
202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開始共同建設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湖南考古基地,黑魚嶺墓地的考古發掘和資料整理研究是首個合作專案。目前,雙方已經計劃在考古專案、科研合作、科研平台共建共享、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
近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專案成果實證了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湖南的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展示了歷史上的湖南在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考古實證湖南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元。目前,我省的澧縣雞叫城遺址、孫家崗遺址、李家崗遺址以及華容七星墩遺址、汨羅黑魚嶺墓地、臨武渡頭遺址、醴陵市醴陵窯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專案,考古工作者正在重點開展以稻作農業起源為主題的農耕文明考古探源,在澧陽平原開展以城市文明產生為主題的多元一體中華文明探源考古工作。
提高文物合理利用水平,傳承文明根脈
買古銅鏡、漢代紋飾布面流蘇竹扇、馬王堆導引圖手腕包,看融合了京劇表演藝術的【一念·辛追夢】馬王堆復原動態展,體驗感滿滿,除了參觀展覽,來湖南博物院的觀眾有多種方式了解長沙馬王堆漢墓。
如何讓人們更懂得這個「漢初文明標桿」的價值?湖南博物院保護研究與展示傳播兩手抓:策劃出版【長沙馬王堆漢墓文庫】,透過80至100卷圖書展示馬王堆漢墓的文物資料、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成果。截至2023年12月底,研發了馬王堆漢墓相關文創產品134款、數碼產品15款,銷售額達643.46萬元。目前,位於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內的馬王堆漢墓本體保護二期工程正在保護建設中,預計今年4月重新開放。
堅持保護第一,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簡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湖南出土簡牘數量位居全國第一。1.5萬余枚益陽兔子山遺址出土簡牘完成影像數據采集和脫色脫水保護,【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益陽兔子山九號井發掘報告】已出版;臨武渡頭古城吳簡已清洗8000余枚,其中2000余枚完成影像數據采集;湘鄉三眼井楚簡開始整理保護工作,第一批次1000枚簡牘文字釋讀和采集圖版數據正在進行中。
投入專項資金6373萬元,重點推進長沙銅官窯遺址環境整治及保護設施建設一期工程、漢代長沙王陵墓群谷山片區環境整治一期工程、龍山裏耶古城遺址展示工程等22個專案……
聚焦傳統村落、文廟書院、祠堂家廟、石刻、廊橋(風雨橋)、世界文化遺產等重點領域,投入專項資金1.39億元,實施專案68個……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都朝著一個目標邁進:探源中華文明,賡續歷史文脈。
(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