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前五個月稅收下降5.1%,個稅App多出5項新內容,國家要加稅了?

2024-06-25辟謠

最近,圍繞稅收的熱點話題不斷。一些上市公司釋出遭稅務部門追稅的公告,點進去一看發現追繳期距今竟然長達30年之久;還有公司表示因欠繳稅款過多,補繳可能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甚至面臨停工停產窘境。

於是乎,網上傳出稅務部門要「倒查30年」的訊息,搞得企業老板們人心惶惶。國家稅務局為此專門辟謠, 聲明「沒有組織開展全國性、行業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不過,這樣的澄清並沒有完全澆滅與追繳稅收有關的輿情,尤其是在最新的財政收支數據釋出後。

6月24日,財政部釋出2024年5月收支情況。 2024年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9.69萬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稅收收入為8.05萬億元,同比下降5.1%。

財政部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稅收收入下滑的解釋是,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擡高基數以及去年年中出台的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若剔除這些因素的影響收入是同比上漲的。

可財政收入的金額變少是實打實的,進入政府賬戶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確實變少了。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另一項主要收入,也是分稅制下用不著上繳中央、完全屬於地方的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下滑得更加嚴重。 2024年1-5月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為1.67萬億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就是我們熟悉的土地出讓金為1.28萬億元,大幅下降14%。

土地出讓金收入的下滑沒有任何可以解釋的原因,少了就是少,是純純的少了,去年和今年的統計口徑完全相同。

我們將上述兩大政府財源中最重要的稅收和土地出讓金單獨摘出來可以發現2024年1-5月共計9.33萬億元,去年同期為8.78萬億元, 差了5500億元。

註意,這是5個的數據, 按此推算全年的收入減少差距將達到1.32萬億元,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碼,比今年要發行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總額還要多32%。

結合政府收入減少、開支增加來看,「倒查30年」的謠言能那麽有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完前五個月的整體財政收入,來看下細分情況。個人所得稅是中國的三大主稅之一,相比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而言與普通老百姓關系更大,因為這是無法轉嫁的直接稅,由民眾繳納。

2024年1-5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為6072億元,同比下降6%,降幅大於全部稅收收入(5.1%)。

個人所得稅的減少不光與人們收入下滑有關, 去年8月國家提高了三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 使得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一部份人的實際稅負水平下降了,可以少繳一些個稅。所以今年的個人所得稅減少是符合常理的,體現了減稅降負的效果。

與此同時,更新後的個稅App顯示個人所得稅專案由原來的4項變成了9項, 多出了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財產轉讓和偶然所得。

這是怎麽回事?難道是減稅後發現稅基不足,便開始巧立名目增加稅收專案了?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看到個稅App多出來5個專案後的第一反應。

實際上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多出的5項個稅專案本來就在征收範圍內,只不過不屬於綜合所得。

2019年改革後個稅征收方式分成了兩種,綜合繳納和分類繳納。

薪金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屬於綜合所得,這4項放在一起計算個人所得稅,每月無預收,每年3月至6月做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剩下的5項分類征收,有一個算一個,「一事一收」,不需要放在一起計稅,也用不著做匯算清繳。

比如,賣房子屬於「財產轉讓」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大部人一輩子可能也就買賣一、兩次房子或者幹脆遇不上賣房子的情況,一事一議,賣的時候專門針對交易計算繳稅。

又比如,投資企業債券每年可以分到利息,屬於「利息、股息、紅利」,是要按照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同樣,不是什麽人都會投資企業債券,我們平時獲得的利息主要來自銀行存款和國債,這些金融產品產生的利息是免稅的,只有企業發行債券的利息才需要繳稅。

個稅App裏多出來的5個專案並不是要多收稅了,只是讓存在相關事項的人能查詢到底在這方面繳納了多少個稅。 以前只能去稅務局拉稅單,沒法用手機App直接上網查詢,所以這是一項便民新舉措,非增加民眾稅收負擔。

綜上所述,稅務部門並未實施「倒查30年」的行動,且個人所得稅專案的增加並非意味著稅負加重,而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民眾查詢和了解稅收情況的需求。

但面對財政收入下滑的挑戰,政府需要透過最佳化稅收結構、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等方式來確保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更重要的是圍繞著稅務體制的改革可以更快一些,畢竟分稅制這項大改革至今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註 、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 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