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首都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如何建構?專訪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郭漢橋

2024-06-25辟謠

一段時期以來,北京持續創新完善首都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實踐。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北京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將走向何方?老年人將擁有怎樣的獲得感?近期,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漢橋,全面分析了北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北京正透過多方協同發力,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善社會、有愛家庭協同推進,創新和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發展專業養老、普惠養老、智慧養老、溫度養老、陽光養老。

北青報:近年來,北京的老齡化形勢如何?

郭漢橋: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萬人,平均每天凈增800人。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市老年人口還將持續增長。按現有人口結構推算,預計到「十五五」初期(2026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5%;到「十六五」初期(2031年),這一比例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一重大時代課題,2022年以來,我們全面梳理了養老工作的思路、政策、機制、措施。針對養老政策碎片化、養老服務供需錯配、服務網絡不整合、普惠服務供給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等一系列關鍵性問題,轉變理念、最佳化政策、完善機制、發展產業,全面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創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

北青報:北京持續在探索創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漢橋:在去年的四季青論壇上,我們針對99%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1%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這一實際情況,釋出了我市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試點工作成果。一年來,我們組織59個街道、72個點位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和服務模式。參與試點推廣的30多家市場主體,累計簽約長期上門居家照護服務接近1400單,相當於建設了一批輕資產、低成本營運,提供實體化、專業化養老服務的社區「虛擬養老院」,有效解決了一千多個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居家照護問題。

在系統總結試點探索和推廣工作的基礎上,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及居家養老網絡、養老助餐、人才隊伍、失能失智照護、為老服務平台、適老化改造等「1+6」系列政策檔,全面完善首都養老服務體系頂層設計。總體思路是以「培育一類主體、構建兩種模式、實作全面覆蓋」來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構建完善以「一清單、一平台、一張網」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

「一清單」,是根據街道(鄉鎮)轄區內老年人各類養老服務需求,組織各類養老服務市場主體,設計形成一整套普惠養老服務供給清單,具體包括服務專案、供給主體、供給方式與供給價格等。總的設計思路是對應需求側,從供給側明確失能照護、康復護理、助餐助浴、醫養結合等7大類158項專業化養老服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這些服務由誰提供、怎麽提供。

「一平台」,是指以街道(鄉鎮)為單位,建設集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三位一體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綜合體。以綜合體為區域養老服務樞紐,整合轄區各類涉老服務市場主體,搭建具備供需對接、服務商管理、服務排程和質素控制等功能的綜合營運管理資訊平台,提高養老服務供給的組織化程度。從使用者端看,老年人可以透過電話預約、網絡下單、到店預訂、入戶開單等方式,提出養老服務需求。從營運管理端看,依托綜合體組織各類服務商,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普惠型、專業化養老服務。

「一張網」,是指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整合轄區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和助浴陪診、家政維修、康復護理等各類專業養老服務商,構建以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統籌,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為樞紐,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實體網點,加盟專業服務商為虛擬網點,覆蓋區、街(鄉鎮)、社區全域的養老服務三級網絡。

北青報:構建上述「一清單、一平台、一張網」,有哪些創新舉措?

郭漢橋:我們構建「一清單、一平台、一張網」,創新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具體做法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布局設施群。制定「兩指引、一方案、一協定」(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管理指引、驗收指引、效能評估方案、營運協定範本),按照「政府無償提供設施、以空間換服務」的思路,聚焦老齡化程度高、高齡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區域,加大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全面布局養老服務設施集群,實作「老老人」在哪裏,設施供給在哪裏,服務跟進到哪裏。

第二,打造綜合體。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總體上應具備兩類六項功能,即具備集中養老、社區餐廳、老年學堂、康養娛樂、醫養結合等基礎服務功能,以及誌願服務、疾病篩查、公益宣傳等拓展服務功能。

第三,整合服務網。一是主體整合。以街道為單位,探索建立養老服務綜合體、養老驛站網點統一打包委托營運機制,由品牌服務商連鎖化營運,提高市場主體集中度。農村地區側重不同層級營運主體之間的聯網營運能力,推動形成「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養老驛站+鄰裏互助點」以院統站帶點的養老服務網絡。二是驛站整合。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探索采取並購、重組、合股等市場化方式,整合小散弱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推動驛站由綜合體營運商統一營運,或者將驛站納入綜合體營運方供應商體系,形成規模效應。三是服務整合。市、區兩級民政部門和行業協會,分層分類建立養老專業服務商的統籌招募和加盟參與機制,為綜合體這一服務營運樞紐賦能。透過綜合體服務陣地、驛站網點與專業服務商聯營,以及資訊平台高效排程,最終在全市構建多中心、分布式、樞紐型、平台化的養老服務網絡。總體思路是打造綜合體,做實養老服務聯合體,構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驛站+專業服務商」共生發展的養老服務生態圈,以此改變目前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小馬拉大車」的局面,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動力車組」,實作多元化供給、差異化匹配、可持續營運。

第四,搭建雲平台。目前我們正在開發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資訊平台,預計近期上線。綜合排程雲平台主要包括供需對接、商戶管理、服務排程、質素監管四大功能。

第五,構建雙閉環。強化養老服務質素監管,讓老年人信得過、用得好,積極構建全流程、全鏈條服務和管理閉環,透過閉環抓監管、保質素。

北青報:基於此前的實踐,您認為創新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關鍵要遵循哪些原則?

郭漢橋:養老服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市場、社會和家庭方方面面。創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必須做到「四個堅持」。

第一,堅持有為政府。發展養老事業產業,政府職責應當聚焦抓方向、兜底線、搭平台、給支持、管秩序,在做好城鄉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基礎上,重點圍繞政策供給、產業布局、設施建設、行業監管等方面有所作為,發展普惠養老。

第二,堅持有效市場。普惠養老服務兼具公益內容與市場內容,有別於補缺型的兜底保障服務和市場化的高端服務。發展普惠養老服務,不能忽視養老服務公益內容來找商業模式,也不能忽視養老服務供給的市場規律來片面強調普惠。普惠養老服務只能是基於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有機結合,找到養老服務公益內容和市場內容的平衡點來實作。

第三,堅持多元治理。「老人安,天下安」。一是厘清責任邊界。在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相結合的同時,引導各方主體各盡其責、協同聯動,形成多元主體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和相互補位的治理格局。二是擴大社會參與。支持社會力量慈善捐贈、關心關愛特殊困難老年人,構建行業組織引領、社區組織參與、慈善組織助力、誌願平台聚力的有善社會。三是發揮家庭基礎作用。督促引導家庭成員切實履行家庭贍養義務,為養老服務提供經濟支持,為老年人特別是「老老人」提供精神關愛。

第四,堅持系統觀念,更加註重養老服務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一是政策要系統設計。加強涉老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同步設計、一體實施支持型、發展型、監管型政策,追求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出現政策碎片化和「玻璃門」「旋轉門」現象。二是平台要系統整合。北京養老服務網、區域養老服務排程雲平台、養老服務管理資訊系統等各類為老服務資訊平台要一體設計、系統開發,有序推動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整體提質增效。三是網絡要系統布局。從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營運,到社區養老驛站的整合聯網,以及專業服務商的統籌招募,都要整體規劃、無縫銜接、動態管理,才能連點成線、連線成網,最大限度發揮服務效能。

北青報:對於完善首都特色養老服務體系的未來,您有何展望?

郭漢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將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善社會、有愛家庭協同推進,創新和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發展專業養老、普惠養老、智慧養老、溫度養老、陽光養老。

第一,發展「專業養老」,全力打造首都養老「匠心」品質。一是以專業的主體打造市場高地。我們將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引導國內外專業品牌市場主體投資北京養老產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市場主體,以服務機構專業化實作機構服務專業化。二是以專業的隊伍打造人才高地。持續加強養老行業領軍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康復護理人才培養力度,探索建立養老護理技能體系與專業技術體系的銜接機制,構建完備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訓、考核、評價、晉升等職業成長體系。三是以專業的服務打造標準高地。持續推進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建立一整套科學完備、門類齊全的養老服務標準和規範,打造首都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高地。

第二,發展「普惠養老」,讓首都老年人方便快捷「稱心」養老。一是以「空間換服務」方式保障普惠養老。嚴格落實新建小區配建養老設施規劃、建設、驗收、交付「四同步」,組織開展老舊小區養老設施補短板行動。公建養老設施必須用於發展保障性、普惠型養老。二是以培療機構改革拓展普惠養老。完善建設支持政策,鼓勵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發展普惠養老機構,擴大普惠養老床位服務供給。三是以普惠機構簽約發展普惠養老。堅持市場化運作,建立普惠養老機構認定管理機制,支持引導市場主體提供便捷可及、價格親民、質素可靠的普惠養老服務。

第三,發展「智慧養老」,讓養老服務既「省心」又高效。一是推廣套用智慧照護系統。目前,我們已初步部署了1萬台智慧照護終端,基本覆蓋養老機構的失能老年人照護。我們將繼續推廣智慧照護系統及照護終端,推動照護服務的標準化、視覺化和管理智能化。二是加強大模型、大數據套用。我們將充分運用千億大模型科技成果,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培訓支持,為老年人提供線上康復、遠端支持、養老顧問等服務;我們還將定期釋出行業發展報告,為市場主體在北京投資興業提供指引。三是加大智慧產品套用推廣。我們將加強養老服務領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研發推廣和套用場景建設,打造集康復輔具租售廣場、智慧養老城市大腦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北京養老服務城市展廳,以點帶面發展智慧養老產業。

第四,發展「溫度養老」,營造養老服務行業「暖心」氛圍。一是關註老年人身心健康。在做好生活照料、失能照護基礎上,重點發展康復護理、醫養結合、心理關懷等服務,促進老年人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二是支持老年人有尊嚴的養老。推動政策和服務供給更加註重支持失能失智老年人得到專業照護的同時,透過發展醫養康一體化服務,最大限度提升身體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延緩失能失智行程。三是營造尊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加強為老誌願服務組織建設,依托「京彩時光」養老誌願服務平台發展誌願服務和鄰裏互助服務,加快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積極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第五,發展「陽光養老」,加快形成養老服務「安心」環境。發展「陽光養老」,就是要透過推行「無感全像的政府監管」,強化「高度自覺的行業自律」,打造「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秩序」,推動形成陽光的養老行業生態。我們的美好願景是:不僅要讓老年人生活充滿陽光,更要把整個行業置於陽光之下執行。一是強化動態無感監管。持續創新養老服務監管機制、方法和手段,透過養老服務合約網簽、智能化照護和監管、非現場監管等方式,實作行業監管「無事不擾、無處不在」。二是強化養老行業自律。加強行業組織建設,更好發揮行業協會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誠信自律等功能,最佳化養老行業發展生態。三是健全養老服務市場規則。積極構建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養老服務市場,推動實作養老行業充分競爭、汰劣獎優,以有秩序的產品和服務市場來為老年人提供有品質、有保障的普惠養老服務,讓養老變為享老。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