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指紋是犯罪現場調查的「黃金標準」嗎?AI研究新發現:你的指紋並非獨一無二

2024-01-14辟謠

「你覺得指紋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嗎?」這是3年前,剛剛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腦系的加布·郭(音譯)和導師閑聊時說起的一個問題。3年後,在導師指導下,他終於就這個問題得出了答案。

當地時間1月12日,【科學進展】雜誌發表了加布·郭的論文。論文認為,同一個人不同手指的指紋之間存在強關聯性。這就是說,指紋並非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而事實上,從著名刑偵美劇【犯罪現場調查】到現實中的法醫調查,近一個世紀以來,指紋普遍被認為是將罪犯與犯罪現場相聯系的「黃金標準」。而加布·郭的研究則認為,此前法醫在犯罪調查中對指紋的關註焦點出現偏差,可能導致「冤假錯案」比例的上升。

指紋數據庫

該論文表示,研究團隊采用了人臉辨識技術常用的「深度對比網絡」AI模型,將其接入包含6萬對指紋的美國司法數據庫。這些指紋裏,有些是同一個人不同手指的指紋組成一對,有些則是不同犯罪嫌疑人的指紋構成一對。該團隊訓練AI模型辨識哪些成對的指紋是來自同一個人,最後取得了77%左右的預測成功率。

加布·郭認為,如果假以時日,AI模型的預測準確率還將大幅上升。這說明「每一個指紋都獨一無二」的傳統觀點並不準確,至少同一個人不同手指的指紋之間存在極強的相關性。

他進一步表示,傳統法醫觀察指紋時只關註脊線的分叉點和末端節點,這種方法可以匹配同一根手指的指紋,但不能有效分辨同一個人的不同手指。考慮到指紋數據庫裏收集的指紋並不一定與犯罪現場留下的來自同一根手指,而且指紋邊緣地帶可能模糊不清,這極大影響了偵破的效率。

論文指出,AI模型的預測主要依靠觀察指紋中心區域的脊線指向和彎曲度。如果法醫能借鑒這種方法,相信對很多陳年舊案能開啟新的思路。不過加布·郭同時透露,由於他沒有法醫背景,這篇文章的發表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瑞士洛桑大學刑事犯罪學教授尚波德表示,這篇論文的發現非常有趣,但「本質上是個細枝末節的發現」,不會對刑事犯罪調查手段產生實質性影響。加布則反擊說,這篇論文的貢獻在於,開創性地用AI手段系統量化了同一個人不同手指之間指紋相似性的根本原因。他還將使用的AI模型開源,供其他科學界同行檢視。

紅星新聞記者 鄭直

編輯 彭疆 責編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