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沒有放棄。剛剛旅遊回來的小瑤,和一年前躺在病床上的樣子判若兩人。如果沒有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肛腸外科蔡建主任,小瑤說,就沒有今天的她。
故事從2022年3月講起。小瑤因為腹脹、停止排便、排氣去當地醫院就診,做CT後提示結腸梗阻,降結腸節段管壁增厚及管腔狹窄,性質待查。入院手術後,小瑤得知自己是結腸癌,一下子懵了,開始了與病魔搏鬥的艱難時光。
蔡建
腫瘤多發轉移,肚大如孕婦
2022年3月在當地醫院做完手術後,小瑤休養了一段時間就去廣州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檢查。檢查顯示,小瑤的癌癥已經出現腹膜轉移。
聽到轉移,小瑤內心更加沈重,當年4月又辦理了入院,開始了化療。「每一次化療我都有頭暈、頭痛、嘔吐、吃不下東西、脫發癥狀。但為了兩個年幼的孩子我都會去克服這些困難。」小瑤說,做完最後一次化療後,她很開心,當年8月再次做了手術。
給小瑤做手術的是當時在中山六院工作的蔡建主任。蔡建主任介紹,腸癌患者17%會出現腹膜轉移,出現腹膜轉移,已經是癌癥晚期。腹膜癌治療主要是兩個方法,一個是腹腔熱灌註化療,還有就是腫瘤細胞減滅手術,要把所有能看到的腫瘤都切掉,包括多臟器聯合切除,手術一般要10個小時左右。
2022年8月10日,蔡建主任給小瑤做了"輸尿管鏡下雙側輸尿管支架置入術+剖腹探查+結腸造口關閉術+結腸部份切除術+結腸結腸吻合術+小腸結節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腹腔粘連松解術+化療藥物灌註治療術"。術後病理檢查沒有看到癌細胞。看到這些結果,小瑤滿血復活,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回去上班了。
術後兩個多月,小瑤回醫院復查,在盆腔子宮又發現了腫瘤。這時小瑤開始進行第二期化療,透過化療讓腫瘤縮小就進行第三次手術。小瑤立刻又辦了入院進行化療,化療後小瑤整個人面色晦暗、沒精神、沒胃口吃東西,一吃就吐、脫頭發,整個人變得心事重重。
小瑤的腫瘤越長越大,壓迫到其它器官了。「當時我的肚子比懷孕9個多月的肚子還要大,脹的肚皮都快裂開一樣、很痛、下床走路都困難、停止了排氣、排便、不停打嗝,也吃不下東西,所以很快我就變成皮包骨。」小瑤說,當時去醫院急診,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手術也做不了。
小瑤的家人帶著她四處求醫。2023年5月,小瑤來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找到之前幫她手術的蔡建主任。蔡建主任給出了治療方案:「必須把腫瘤切了,爭分奪秒,考慮到我身體情況太弱了,必須先營養支持,為手術做充分的準備,和腫瘤賽跑。」
「蔡建主任問我敢不敢手術?我說:敢,我本來從廣州過去深圳就是想咨詢能不能手術的,我心裏想,我都死過幾回的人了,還怕做這個手術嗎。」小瑤說,醫生馬上安排了床位讓她住院。
小瑤開始了新一輪的治療之路。
手術切下腫瘤用盆裝,術後恢復正常人生活
強烈的求生意識,讓小瑤堅持到這次手術。
手術前,小瑤開始全身起疙瘩、發冷、發抖、牙齒不停的打哆嗦。「腫瘤在肚子抽著鈍痛、腸子也在轉動的痛,頭也跟著痛,我自己咬著被子,整個人都痛抖了,呼吸困難、滿頭大汗、抖到心都要停止一樣,護士見我抖的這麽厲害,馬上拿了被子幫我蓋住,蓋著2張被子我的心還是覺得在冷庫一樣,還讓我測了體溫,當時測體溫39.7℃。這些癥狀持續約40分鐘,慢慢的就開始不抖,但腫瘤還是會抽著痛。」小瑤說,其實這些癥狀經歷過很多少次,所以挺淡定的。
「我在廣州已經被醫院判了沒幾天命的人,還能堅持到現在,我的命已經是掙回來的,所以我什麽都不怕,沒有蔡醫生和我老公的堅持就沒有今天的我,我的家人和同學、同事他們都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持、鼓勵、幫助。」小瑤說,再一次躺上手術台時,她的腫瘤被蔡建主任切下來了,腫瘤裝了一大盆。
手術歷時很長,術後轉入ICU觀察。「我醒來時,護士很細心幫我濕潤了口唇,那一晚的ICU病房沒人說話、沒人搶救、只有呼吸機、監護儀、各種泵發出刺耳的報警聲好像生命的倒計時,我生怕自己合眼就醒不過來,所以我一夜未眠,安靜的躺在床上,聽著各種儀器發出的聲音,看著護士忙碌的身影等待著白天的到來,終於等到查房了,所有的護士、醫生都圍著我,被我的清醒驚訝到了,不停的問我問題,足足停留了半小時,我說我只想拔管、想出去。」小瑤說,醫生經過評估後就將氣管插管拔了,但是還需要在ICU監測一天。
「二院的醫生、護士太好了。」小瑤說,護士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幫我洗面、口腔護理、擦身、翻身、換衣服、會陰護理、吸痰、濕潤嘴唇、換造口袋等處理。之後,小瑤順利轉入普通病房,順利出院。
術後蔡建主任給小瑤出了化療方案,當時檢查身體,小瑤各項指標都不錯。「本被醫院判了死刑的我又復活了,不停的在抗癌路上創造奇跡。」小瑤說,化療後自己的血液分析、腫瘤相關標誌物、生化29項全都正常,比沒生病前的結果還要正常。
就這樣,小瑤活過來了。從去年手術後到現在快一年的時間,小瑤的體重從80斤恢復到110斤,臉上有肉了,氣色好了,終於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分享自己的抗癌過程,小瑤想提醒和她一樣的患者,不要盲目治療,要找到真正的原因,還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身體對藥物的耐受程度、病情,進行綜合研判,制定適合自己的有針對性的方案綜合治療。
而這一切離不開堅持給小瑤做手術的蔡建主任。蔡建主任介紹,「腫瘤細胞減滅手術全國能開展的醫院不多,但需要做這類手術的患者其實不少,從腸癌的患者來講,17%的患者會出現腹膜轉移。我來深圳一年就做了36例腹膜癌患者,這些患者如果不做手術,可能生命只剩一兩個月,而做了手術,可能延長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現在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這類患者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群體。」
成立腹膜與腹膜後腫瘤專業委員會
希望呼籲全社會關註腹膜癌患者
蔡建是一名肛腸外科醫生,從腸癌的角度來說,腹膜轉移是僅次於肝轉移的第二位死亡原因。
一旦出現轉移,患者非常痛苦。一個只有七八十斤重的人,肚子裏的腫瘤有十幾斤。還在中山六院的時候,汪建平校長、王磊院長、王輝教授就帶領科室啃腸癌腹膜轉移這個硬骨頭。「我做了這個方向後發現,有很多這樣的患者。」蔡建說,以前患這些病的人,很少做手術,都是保守治療。但這樣的腫瘤如果不管,可能就只有半年左右生命,如果積極治療,國際上最好的數據看,可以多活三四年甚至更多,這是有意義的。
但目前這類患者沒有納入大病醫保,享受不到門診報銷。「我們將成立深圳市抗癌協會腹膜與腹膜後腫瘤專業委員會。希望呼籲全社會重視、關註腹膜癌患者。」蔡建說,此外由於這類大手術,一做就要十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目前他一個星期的極限是做2台這樣的手術,所以非常希望成立專委會後,讓更多醫生參與進來,這樣才有機會幫助到更多患者。
做一台腹膜癌減滅手術相當於做五六台其他大的四級手術 ,每個環節都有很多難點。「能夠推動我繼續往下走的一個點是,做這個事情很有成就感,他們真的走投無路,能在最為難的時候幫助到患者、解除他們的病痛真的很有成就感。」
蔡建說,培養一個能做這個手術的醫生大概要十年時間,隨著臨床分科越來越細,需要積極呼籲培養年輕醫生,否則將來很可能沒有醫生會做這類手術了。
人對生命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蔡建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命質素,減少人生的遺憾。
采寫:南都記者 李榕 攝影:南都記者 霍健斌
通訊員:帥菲斐 王璐鑫 吳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