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連續四年都沒選到、許願下學期能搶到,什麽課讓學生們搶著上?丨新學期網紅課

2024-03-09辟謠

【編者按】新學期開學不久,不少高校湧現出一批「網紅課」。這些課堂上,座無虛席,「生動有趣」「受益匪淺」成為學子們對這些課的共同評價。究竟什麽潮課成功吸引莘莘學子的註意力?每個「爆款」背後又有怎樣匠心獨運的老師?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今起推出「新學期網紅課」系列報道。

「超級好課!」「是我四年都沒搶到的課。」「許願下學期能搶到玉石課。」「老師超級帥,人也很好~在他的課上學到了很多,推薦。」「17屆土木,現在都很懷念玉石鑒賞課。」「老師學術水平精湛,上課十分幽默風趣。強推!」……什麽課?這麽火爆。

在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周征宇老師開設的【中國玉石及玉文化鑒賞】,雖然是公選課,但是選課人數連年上漲,從剛開課時的60名學生,到去年的1200多名學生,後台顯示,最高時有2500多人線上「搶課」。

有的同學甚至連續搶了四年都沒搶到,有的同學即使上過了網課,可還是覺得不過癮,再次進入「搶課的賽道」。而這背後,不僅僅拓寬了視野,傳播了傳統文化,更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撬動「專業誌趣」。

【只是玉石鑒賞?】

欣賞精美絕倫的玉雕作品、學習不同玉石的特點和鑒賞方法、把玩博物館的同款玉雕......在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周征宇老師開設的【中國玉石及玉文化鑒賞】這門寶藏課程上,同學們不斷解鎖開啟玉石及玉文化的方式。

在這門寶藏課堂上,有許多 「出乎意料」 。我們都知道有個成語——玉石俱焚,那麽,玉石究竟是否怕高溫?光講解還不夠,課上周征宇老師直接請同學上台做實驗,當眾用火燒玉石試一試。玉石到底夠不夠堅硬?周老師,又直接挑了一位高個子同學,站到講台上,把玉石扔到地上,看看有沒有碎;同學們甚至有機會在課上試戴珠寶玉石……一個個小實驗,讓同學們動手感悟、體會,激發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

不過,你以為這門課只是玉石欣賞與鑒別?沒那麽簡單。其實,從玉石的誕生、開采和雕琢, 涉及各學科的方方面面 。比如,玉石的成因,涉及地質學、巖石礦物學、材料科學;玉石的開采涉及可持續發展、生態學、法律學、管理科學;玉石在雕刻設計時,包含藝術與人文學科研究;當它作為工藝品開始流通,又關乎文化產業管理,無所不及。新生院濟世學堂2023級本科生龍湲潔感嘆:「這都是在其他課堂上難以學到的內容。」

「但是,我如果去講專業課,那這門通識課就和專業課無區別了;如果直接說‘這個和機械工程相關’‘那個和生態治理相通’,同學們又會覺得在硬掰。」周征宇告訴記者,剛進校的大學生往往會有個迷茫期,如何透過這一看似和專業無關的通識課,讓學生們自己「加工」,與各自專業聯系起來, 發現「我的專業是可被運用的」 ,才是關鍵。

【一個 玉壺的故事】

「現在,學生的時間特別碎片化,希望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一個小知識。」對此,周征宇老師想到了借助影片媒體。

「火出圈」的網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出現在周征宇老師的課堂上。電影中的文物——玉壺,因為擔心自己被遺忘和拋棄,因此幻化成人形,想方設法逃出博物館,尋找他們的「家」——中國。這部微電影以11億的播放量,成為2023年排名第三的當紅網劇。

「殊不知,這個電影中的‘玉壺’就曾經於2014年在同濟大學展出過。」周征宇老師介紹,這個玉壺是一件當代作品,2012年制作完成,它最大的特點是「薄胎」,壺體最薄的地方不到1毫米。大家普遍認為,乾隆年代的玉器制作達到了巔峰,要知道那時的薄胎玉器胎壁最薄也有2.6毫米。

「當時在同濟大學展出時,大英博物館策展人看到後,因為贊嘆其精湛的工藝以及當下的時代內涵,最後 決定由大英博物館編制預算將這只玉壺買回去 ,在玉器館展出。」課上,周征宇老師向同學們娓娓道來。了解了這些幕後故事,當同學們去大英博物館看到玉壺的展示時,「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即使有的同學起初並不了解玉石,也絲毫不用擔心。B站、抖音等平台上,已有周征宇老師釋出的先導課程,回答了關於玉石真假鑒別等大家喜聞樂見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在B站、抖音上,周征宇老師先導課程的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180萬次。

「紅映同濟」。

除了線上慕課課程、線下課堂教學,時不時會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玉石雕刻領域的工藝美術大師帶著他們的作品走進課堂......豐富的課堂設定一步一步拉近了同學們與玉石的距離。

課堂上,同學們曾經有幸與目前國內唯一的省級琥珀非遺大師鄭升帥合作,學生們與非遺大師合作,共同創作了100朵用琥珀雕刻而成的映山紅展覽,構成了「紅映同濟」。

學生們與非遺大師合作,共同創作了100朵用琥珀雕刻而成的映山紅展覽。

學生在後台這樣評價:「線下結合,更有機會近距離與大師交流學習,十分推薦;小組作業選擇空間大,實踐起來很有意思。」「上課形式多樣,有實驗、有專家講座;有企業訪談、有實地考察;有網課、錄播,有名家講壇……十分有趣,拓展了思路、培養了興趣,真正學有所用的滿分課程。」

【潤物細無聲】

不僅能在課程中掌握關於玉石的專業知識,同學們還要 頭腦風暴、小組實踐共同策劃展覽,「產學研」加博物館合作 。比如,學期過程中,同學們需要策劃玉石展。「只有一個前提,參與學生必須是跨學科。」周征宇解釋,這樣來自不同學科的同學各自發揮特長,在合作中實作了跨學科融合。在一份份策劃書上,記者看到策展學生來自不同學科背景,有經濟管理、醫療健康、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等。

玉石展,不止停留在紙面策劃書上。學生們的策劃方案出來後,周征宇老師會挑選一些方案,借助校外資源來幫助同學們實作。2021年,在同學們的策劃方案中,同濟大學和13家博物館合作,挑選出65件展品在校園內展出。「雖然一個展覽從策劃到最終實作,很花時間,但是看到自己的IDEA實作,很有成就感。」

不局限於玉石本身,周征宇老師引導同學們從自己的專業出發,思考玉石產業當前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尋找解決方案之時,自然而然樹立專業使命感。

如何做?體現在課後作業中:將課上有感觸的知識,和自己的專業相結合,寫一份課程報告。有一次,周征宇老師在課上播放了貴州一處玉石礦非法開采前後的照片對比,原來的「青山綠水」變成了「荒山野嶺」。這些觸目驚心的照片,令同學們感觸頗深,紛紛從法律學、應急安全管理、醫學、地質學、經濟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各自專業出發,完成了一份份課程報告。

課程團隊老師匯總了現象、問題分析、對策建議後,由廖宗廷教授給貴州省政府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得到了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批復,表明玉礦開采必須依法、有序進行,不得破壞資源和生態環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建議,並且能夠得到回應,真是成就感滿滿!」一位同學課後表示。

玉石是大自然留下的禮物,但玉原石其實並不完美。去除其中棉、裂、雜、臟的成分,就要透過精心設計和打磨,「這和人類何其相似。」周征宇老師說,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缺點,需要不斷透過學習來改正、提升,真正成為一位君子,因此也就有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之說。

玉石器走過了漫漫歷史長河,玉石承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諸多美好品德的象征。「希望透過這門課程,激發同學們血脈中對於中華文化的熱愛,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同時,周征宇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從玉文化中獲得深厚的精神力量支撐大家未來的學習乃至工作。 「或許多年後,你會忘了課上講了什麽內容,但在看到玉石的時候,依然能擁有如玉石一般堅韌,沖破困境和阻撓的勇氣。」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同濟大學 圖片編輯:同濟大學

來源:作者: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