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用工業CT技術「看透」曾侯乙尊盤

2024-06-11辟謠

原標題:湖北省博物館釋出最新研究成果 困擾文博界數十年的疑惑被解開

用工業CT技術「看透」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 湖北省博物館官網圖片

江旭東介紹曾侯乙尊盤三維結構數碼化復原最新成果

獸形飾底部龍形首透過鉛錫與獸身連線。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是公認的先秦時期最復雜、最精美的青銅器。由於鑄造工藝過於復雜,曾侯乙尊盤的內部構造始終成謎,它也一度被專家評價為「制作工藝不可再得」「即便是現代技術也無法對其進行精準建模」。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北省博物館於當日釋出了曾侯乙尊盤三維結構數碼化復原的最新成果,宣布該館聯合故宮博物院運用工業CT技術,首次獲取了尊盤完整的三維結構模型。

被譽為「商周青銅器巔峰之作」的曾侯乙尊盤,終於被裏裏外外徹底看明白。

科技助力開「天眼」

曾侯乙尊盤內部結構終於看明白

青銅器,承載著中華禮樂文明,而巧奪天工的曾侯乙尊盤,無疑在向後人述說著青銅時代那無與倫比的輝煌。

1978年,曾侯乙尊盤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文物。該器物由尊和盤組成,上面是尊,下面是盤,器物造型異常精美,結構則極為復雜。有考古學者如是描述曾侯乙尊盤:「玲瓏剔透的鏤空附飾猶如行雲流水、龍蛇蠕動。其造型藝術和鑄造技術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在所有傳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精品。」

據湖北省博物館方面介紹,由於曾侯乙尊盤結構太復雜,無法使用傳統的三維掃描技術對其進行數碼化建模。近年來,湖北省博物館攜手故宮博物院共同攻堅,終於借助工業CT技術實作重大突破,首次獲取了尊盤完整的三維結構模型。團隊還透過數碼化處理,制作了三維數碼化復原影片,「透過對數碼尊盤的拆解與復原,為觀眾‘庖丁解牛’式地呈現了尊盤紛繁復雜的結構,對映出古人化繁為簡的工藝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在湖北省博物館釋出的三維數碼化復原影片中,曾侯乙尊盤被分解為一個個元件。這些元件是如何焊接在一起的、器物外部的小獸是如何抱團的、尊盤的內部到底長什麽樣……有了科技助力「開天眼」,困擾文博界數十年的疑惑終於被一一解開。

工藝最復雜的青銅器

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

據專案負責人、湖北省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江旭東博士介紹,2017年,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昌平發表的一篇論文讓他怦然心動,文章對曾侯乙尊盤的鑄造工藝進行了非常清晰的描述,「觀眾一般很難會看到這麽專業的解讀,我就萌生了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呈現這個最復雜青銅器的想法。」

由於尊盤構造復雜、鑄造材質密度較高,江旭東和團隊放棄了傳統的掃描技術,而是在故宮博物院的支持下,以最先進的工業CT技術對尊盤進行內部結構檢測、三維數據采集,最終成功完成了尊盤的數碼化復原。

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曲亮解釋道,工業CT技術具有高穿透性等特點,透過這項技術可以探查到以往看不到的青銅器內部結構,如同開了「天眼」。他認為,此次利用科技手段厘清文物的制作工藝,是現代科技套用在文物傳統工藝認知上的成功示範。

張昌平教授也來到了釋出現場,他表示,眾所周知,曾侯乙尊盤很難被復制,他看過目前存在的幾乎所有版本的復制件,但他並不認可這些復制件的「復制」之名,「因為以前沒有人能完全了解尊盤的內部結構,你既然不了解,就沒辦法真正復制。」

曾侯乙尊盤三維結構數碼化復原最新成果的釋出,張昌平認為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他表示,青銅器是中國早期文明發展中的重要高點,此次的復原成果能讓後人完全理解中國古代最復雜青銅器的工藝,深化了對青銅鑄造技術的理解。同時,「我們經常說古代的東西很厲害,但一般都是學者之間在討論。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地把學術認識轉化為對觀眾的展示,將古代文化成果轉化為社會成果,其中的社會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張昌平說。

天下第一劍

也值得「拍CT」

曲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曾侯乙尊盤是國之重器,其工藝非常復雜,各界對它的研究歷時許久,如今終於能利用國內現有器材提供技術支持,獲取尊盤完整的三維結構模型。同時,在他的印象中,湖北省博物館此次釋出的三維數碼化復原影片,是國內首次利用工業CT技術數據所進行的工藝解讀影片,這為文博行業對檢測技術數據的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耗時4年鉆研,終於釋出最新成果,江旭東在這個過程中感悟良多。他認為,科技手段的加持,可以拓展文物研究的深度、降低文物修復的難度、拓展文物鑒定的寬度,同時也可以拓寬文物展示利用的維度。據他介紹,此次對曾侯乙尊盤實作三維結構數碼化復原,相當於做出了一個尊盤的數碼化復制件,「這讓我們距離原件的復制件更進一步,把以前不可能做成復制件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未來可期。」

江旭東告訴記者,他個人最期待將工業CT技術套用到越王勾踐劍上,將有助於將這把「天下第一劍」的相關問題研究得更透徹。而身為青銅器領域專家的張昌平教授,更期待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能成為該技術的下一個套用物件,他認為,如果能對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進行系統性的檢測分析,「將有助於我們全新認識中國青銅時代在春秋戰國的高點、所達成的各種成就,讓我們的認識到達新的維度。未來或特許以實作這一點。」(記者 戎鈺 通訊員 黃敏 攝影:記者 肖顥)

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