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稀缺的創新撬動1.6億元盈利,這家Biotech做到了

2024-05-10辟謠

「總收入超6億元,實作凈利潤約1.6億元,約14億元現金結余。」和鉑醫藥(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鉑醫藥」)在2023年實作首次年度盈利。

2023年,醫藥行業變數種種,對於一眾Biotech企業而言,是在迷茫寒冬中尋求生存和出路的一年。「創業7年後首次實作年度盈利是在一個非常挑戰的環境下實作的。」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王勁松向上海科技介紹:「我們造血能力體現在技術平台的創新性、稀缺性,這奠定了和鉑醫藥的產品成為同類首創和同類最佳的潛力。」

在初創早期,

和鉑醫藥將自身的技術平台

打造到了世界頂尖水平,

但缺少一個展示自身的平台。

在王勁松看來,雖然和鉑醫藥本身就具有全球化合作特性,但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公立平台連結。此時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簡稱:生藥中心)作為牽針引線、積極對接合作的資源樞紐,恰恰成為了一陣「東風」,讓和鉑醫藥被眾多上海企業「看見」。也正因如此,和鉑醫藥願意將其獨有的技術平台,最優先對本土企業開放。

「從2016年,我們在上海創立,不僅希望自己能在區域內成為領跑者,還希望將自身的國際化資源與本地資源對接,從而為上海的創新藥生態圈註入全新活力。」這樣契合的理念,使得和鉑醫藥與生藥中心一拍即合。

「雙方的合作達成

對於坐落在上海的

生物醫藥企業而言,

要想找全球最頂級的技術平台,

無需輾轉於國際會議,

在自己家門口就能找到。」

01

Harbour BioMed,

刻在基因裏的「全球化」

和鉑醫藥的名字源自「Harbour」音譯。恰如其名,這家Biotech自誕生起就擁有了全球化創新的基礎,以及產品出海的「基因」。和鉑醫藥選址於上海張江、美國波士頓和荷蘭鹿特丹三處創新高地,接連獲得了Atlas Venture等國際著名投資機構的認可。加之行業資深專家持續助力對外合作資源的對接,這些都成為和鉑醫藥全球化發展的推動力。

「和鉑醫藥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三個大的戰略發展方向。」王勁松介紹,第一,全球化的創新。首先在荷蘭鹿特丹、美國波士頓還有中國上海進行了全面的創新和營運;第二,利用和鉑醫藥特有的行業領先的技術平台來進行差異化的布局;第三,充分利用全球資源進行合作和交流,把和鉑醫藥的技術和創新在全球範圍實作。

憑借這樣對前沿技術的全球化、差異化布局,和鉑醫藥成為了全國第一家實作雙抗產品全球出海的企業。

02

在上海家門口,

就可以使用到全球最頂級的核心技術

「和鉑醫藥所擁有的技術平台有著非常多的套用場景,而且是超越了我們自身一家企業做產品開發的需求,如何讓這樣的資源能夠開放,讓更多的同行能夠利用到國際前沿的技術平台進行前沿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創新,這是我們的初衷。」王勁松說。

目前,和鉑醫藥獨有的Harbour Mice ® ,已經在全球超過50家公司和科研機構廣泛使用。

和鉑醫藥在雙抗領域的全球專利保護,為最早進入這個領域奠定了先機優勢,目前已經有50多家全球合作夥伴。

王勁松說:「這占據了世界前十大公司的一半以上的合作方。這些合作方都在用Harbour Mice ® 做前沿新藥技術開發,包括世界頂級的腫瘤研究機構,例如MD安德森、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費城威斯達等頂級科研機構,都在套用我們的技術讓頂級科學家做成果轉化,還有在波士頓超過30家的前沿創新醫藥公司。諾貝爾獎美國院士創立公司的第一件事要來和我們交流,能夠得到授權使用我們的專利,從這個角度來說,和鉑醫藥是為數不多的在這個行業裏形成主導性優勢的稀缺資源。」

在成為創業者之前,王勁松曾於中國藥科大學獲得分子藥理學博士學位,又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Laurie Glimcher博士實驗室完成分子免疫學的博士後訓練,而後擔任哈佛醫學院的主治醫師和臨床研究員。不僅如此,他還曾任職於跨國藥企賽諾菲,擔任中國研發中心總裁和亞太區轉化醫學負責人。時刻走在科研的最前沿,又長期在最前線了解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不僅使得王勁松切身體會到產品創新應為患者帶來價值,亦影響著和鉑醫藥獨特商業模式的形成。

總結和鉑醫藥的商業模式,

王勁松說:

「我們把創新變成專利,

用專利推動商業價值的轉換。」

成立早期就和生藥中心成立合作,使我們的專利技術能夠掛牌,讓所有的生藥中心成員企業看到有這樣的技術可以使用,讓更多的人透過更方便更簡單的手續,就可以使用到全球最頂級的核心技術。

03

ADC,做還是不做?

一個艱難的決定

2023年底,和鉑醫藥創新藥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和鉑醫藥子公司諾納生物與輝瑞就靶向人間皮素抗體偶聯藥物HBM9033 的全球臨床開發和商業化簽訂獨家授權協定。

這也是和鉑醫藥首款進入臨床階段的ADC(抗體偶聯藥物)新藥。

ADC,被稱為對抗癌癥的

「魔法子彈」,

也漸漸成為

各大藥企巨頭的必爭之地。

「但作為一家

資源有限的初創企業」,

王勁松坦言,

「這其實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我們正在有取舍地針對新一代ADC、雙抗等前沿專案投入更多精力,並相應地減少對次級專案的資源投入。」

目前,和鉑醫藥已經打造了13條管線,其中腫瘤/腫瘤免疫的有11條,免疫管線有2條。據王勁松介紹,和鉑醫藥技術創新的領域涵蓋了雙/多抗、ADC、mRNA、CAR-T等前沿技術領域,此類藥物相較於小分子藥物及單抗類等傳統療法展現出更高的療效性和安全性,且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潛力。

「新藥開發本就是一個跨越重重障礙的漫長過程。我們選擇瞄準first-in- class,就意味著更多的艱難險阻、更高的研發成本,也意味著必須敏銳觀測市場變化,時刻根據病人需求的變化調整自身路徑。要做就做最有回報、最能惠及全球患者的產品。」王勁松說。

// 2024年Bio-talk第二季 //

Bio-talk是由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與上海科技傾力打造的訪談欄目,旨在深度挖掘生物醫藥領域科學家、企業家、行業領軍人的前沿研究與思想火花,為生物醫藥創新註入「科技活水」,推動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

企業及專家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

編輯:藍悅

拍攝:季俊輝

制作:Gina.Z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