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娃娃魚變「寶貝魚」 與「鯢」同行把養魚知識送到家

2024-08-17辟謠

這個暑期,在江西井岡山茅坪鎮,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青年科技團隊為當地大鯢養殖繁育等提供技術指導,助力大鯢養殖與生態保護。

眼下,正值大鯢的集中繁育期,在井岡山茅坪鎮神山村,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鯢」同行青年科技團隊隊員黃培熒,正在為當地養殖戶開展大鯢養殖標準化培訓。

大鯢別名「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圈養繁殖的大鯢,則可作為水產品或其他資源開發利用。井岡山地區有養殖大鯢的傳統,但由於種質混雜、病害頻發,制約著產業發展。

井岡山華寶珍稀水產養殖基地負責人 方永樂:過去我們這裏「娃娃魚」孵化、養殖技術都是不規範的。人工河道裏面種魚也死了不少,所以當時在技術這一塊確實碰到了很大難題。

2018年,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選派水產養殖專業師生,組建與「鯢」同行青年科技團隊,利用暑假和節假日,來到茅坪鎮開展科技助農。初來乍到,許多農戶並不看好這群大學生,儲竈法就是其中之一。

井岡山市茅坪鎮壩上村養殖戶 儲竈法:我看他們那麽年輕,我覺得我自己搞不好比他還專業,我養了十八九年了。

但很快,儲竈法就改變了看法。一次,他養殖的大鯢尾部出現了白斑,嘗試了各種土辦法都沒有緩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找到團隊幫忙。隊員們立即采樣,化驗分析,制定治療方案,讓大鯢逐漸恢復健康。

井岡山市茅坪鎮壩上村養殖戶 儲竈法:傳染了以後,基本上那一個池子一條都不剩。一條1000多元,幾百條你算一下,也好多錢。我們多虧他們幫助。

井岡山市茅坪鎮楊亞村養殖戶 楊誌平:他們來了以後,我們這個魚生病少了、長勢更快,周期短了、成本低了,然後這個魚的效益就更高了。我們在技術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收入上也得到了提升。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鯢」同行團隊隊員 雷雯:像現在我們所學的知識理論的話,有很多細節是只有在生產一線才知道的。到生產一線,將我所學的知識轉化成實際的成果,幫助村民收益提高了,就有這種成就感。

今年,是團隊科技助農的第七個年頭。七年裏,他們在當地建立了大鯢種質資源庫,開發了大鯢種質快速鑒定方法,以及生態繁殖養殖技術。井岡山大鯢的良種率由原來的68%提高到98%,死亡率由25%降低到3%。

(總台央視記者 潘虹旭 李墨白 鄢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