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智庫最新報告:2023年美軍持續加大在南海軍事活動,推高摩擦沖突風險

2024-03-24軍事

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3月22日在北京釋出【2023年美軍南海軍事活動不完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從2019年開始每年釋出上一年的【美軍南海軍事活動不完全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美軍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維系著高強度的抵近偵察、穿越台灣海峽,前沿存在、戰略巡航、演習演訓和戰場建設等行動。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這將刺激美軍加強在該地區的部署及行動,盡管南海及周邊地區面臨新的不確定性,但其背後仍是透過軍事行動傳遞外交和輿論上的影響,對中國當下並不構成更大的威脅。」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負責人胡波教授表示。

【報告】稱,在2023年,美軍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大型編隊8次進入南海,停留時間、訓練強度和針對性都顯著增強。

戰略平台活動繼續增強

航母、 攻擊艦、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等戰略平台是美軍威懾的重要工具。

【報告】稱,在2023年,美軍戰略平台在包括在南海以及周邊海域的活動繼續加強。航母打擊群和兩棲戒備群大型編隊8次進入南海,停留時間、訓練強度和針對性都顯著增強;全年至少有11艘攻擊型核潛艇和2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先後出現在南海及其周邊海域。

根據【報告】2023年美海軍航母打擊群在南海地區的活動頻次與2022年持平,相比2021 年有所降低,但活動時長明顯增加。其中,「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自1月12日進入南海,至2月18日離開南海,期間活動時間長達37天。2023年美航母打擊群單次在南海的部署時長顯著高於2022年的10-20天與2021年的4-5天。

胡波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指出,「相比與2021年和2022年,美國對形勢的焦慮感沒有那麽強了。前些年美軍航母到南海都是快進快出不會超過3天,但是2023年美軍在南海平均待到10天以上甚至有一個多月。美國主要是達到戰略上的目的,並不是說真的要過來打仗。」

兩棲攻擊艦方面,2023 年,美軍先後派遣「馬金島」號和「美國」號2個兩棲戒備群進入南海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菲「肩並肩2023」年度聯合軍演期間,由「馬金島」號上搭載的F-35B戰鬥機投放制導炸彈。近年來,美軍正試圖將兩棲攻擊艦打造成「閃電航母」,以驗證透過F-35B將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融合的可行性,讓兩棲攻擊艦具備一定的制海和制空能力,在「閃電航母」作戰理念下,既可以與航母打擊群協同作戰,也可以在某些場合作為航母的「替代品」,以提升美軍的整體作戰能力。

【報告】顯示,據開源資訊統計,2023年美海軍至少11艘攻擊型核潛艇和2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前往包括南海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執行戰略巡航任務。2023年5月,太平洋潛艇部隊指揮官謝菲·賈布隆(Jeffrey Jablon)表示當時有18艘美軍潛艇在整個太平洋上航行,其中7艘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執行任務。與此同時,出於威懾對手和公共關系的考慮,美海軍也越來越多地主動披露其潛艇活動態勢,曝光其位置,比如美軍多次主動披露攻擊型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停靠南韓或關島。

美國空軍的戰略平台2023年在西太活動的次數也有增加,以提升其在西太的戰略威懾能力,不斷探索與盟伴國家的聯合作戰模式。2023年,美空軍累計出動16批次30架次B-52H或B-1B轟炸機前往西太平洋地區巡航,與2022年的20架次相比有大幅提升。

【報告】指出,2023年,美軍持續派出偵察機和偵察測量船在南海地區開展高強度偵察活動。在空中,美軍陸基大型偵察機在南海的出動頻率約為1000架次。

中國國防部曾多次對南海問題進行回應。中國國防部表示,南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中方堅持同有關當事國透過對話協商管控分歧。對於一切侵權挑釁行徑,中國軍隊始終嚴陣以待、堅決反制,堅定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方敦促美方在台海和南海問題上謹言慎行,停止挑釁滋事,以實際行動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為兩軍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營造有利氛圍。

海空抵近偵察強勢走高

【報告】指出,2023年,美軍持續派出偵察機和偵察測量船在南海地區開展高強度偵察活動。在空中,美軍陸基大型偵察機在南海的出動頻率約為1000架次,與2022年大體持平,其中,MQ-4C海神無人機成為美軍抵近偵察的「新秀」。在海上,美軍海洋監視船、海洋測量船等偵察船在南海地區的常態化作業更加具有針對性,並在關鍵水道保持高強度偵察,累計達314艦日。

與往年相比,在南海活動的偵察機機型變化不大,主要包括美國海軍P-8A反潛巡邏機、EP-3E電子偵察機、MQ-4C無人偵察機和美空軍的RC-135系列電子偵察機,E-8C「聯合星」空地監視機、E-3系列空中預警機和U-2S高空偵察機。【報告】稱,自2023年9月,MQ-4C海神無人機第二次部署關島後,漸成美海軍對華抵近偵察的主力。

MQ-4C「海神」是在「全球鷹」無人機基礎上針對美國海軍需求研制的長航時無人機。最長滯空時間30小時。美國【新聞周刊】此前報道稱,負責研發工作的諾·格公司的一份聲明說,該無人機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續航能力和360度的掃描能力,海上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的範圍因而得到極大擴充套件」。

無人平台大規模的套用極大提高了中美發生海空摩擦沖突的危險。

胡波認為,使用無人的系統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導致雙方的摩擦和誤判。美軍的無人系統操作所需的無線電易受到幹擾,中國如果對美軍的無人平台進行伴飛,可能會產生美國無人平台跟中國有人平台之間的摩擦。

「若無人平台和無人平台之間發生碰撞摩擦,我覺得對局勢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是無人和有人之間產生碰撞,這個情況就會比較復雜,所以無人平台的套用會顯著提升中美危機管理的復雜性和難度」。胡波告訴澎湃新聞。

【報告】稱,近年來,美軍在南海針對中國的抵近偵察越來越具有進攻性,頻頻逼近中國大陸和海南島領空,美軍不斷重新整理抵近中國海岸的距離。

高頻次抵近偵察增加海空相遇的風險。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閆巖在報告釋出會上表示:「雖然中美海空相遇的風險增加,但是中美去年啟動了首輪海洋事務磋商,在這樣一個機制和平台上,我相信兩國將會在南海和其他的海洋事務上有比較好的探討,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危機管控還是可控的。」

【報告】稱,自2023年9月,MQ-4C海神無人機第二次部署關島後,漸成美海軍對華抵近偵察的主力。

演習演訓強化作戰準備

2023年 美軍繼續在南海單獨或聯合盟國在南海舉行大量軍事演訓。

【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3 年,美軍在南海及周邊地區(東至菲律賓海,南至澳洲)累計開展大型演習演訓107次(中小型的演習訓練數千次),數量與規模較 2022 年有所增加。在107次演習中,單邊演習9次、雙多邊演習98次。演習兵力涉及美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陸軍以及海岸防衛隊等各個軍種。同時,美國不斷拉攏盟友和夥伴國進行雙邊或多邊軍事演練。

備受關註的美菲軍事關系方面,在2023年2月2日,在落實美軍投資建設和進駐原有五個基地的基礎上,在菲律賓建造和營運另外四個新基地,新增基地的選址3個點都靠近中國台灣島,顯示美軍借助南海爭議和菲律賓強化在台海周邊軍事部署。在加強共同演訓的同時,美國和菲律賓在11月時隔七年首次在南海展開聯合巡航。

據【報告】統計,2023年美軍在南海的「闖島式」航行自由行動達6次,美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也有6次。與此同時,P-8A偵察機穿越頻次大幅增加,來達到表面上偵查、收集情報與監視的目的。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雷筱璐教授在【報告】釋出會上指出:「國際法中確實有‘航行與飛越自由’的認定,但美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與普通的軍事或航行活動還是有區別的——一是美軍進行的是長期高頻次的部署;二是特別有針對性,選取的海域和島礁都十分敏感;三是抵近活動對沿海國安全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都已經超越了國際法規定的‘航行與飛越自由’的內涵和外延,威脅到了中國作為沿海國家應該享有的安全利益。」

【報告】稱,2024年,盡管受到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和紅海危機的持續影響,印太地區仍是美軍海空兵力的部署重點,美軍仍將持續加大在南海及其周邊地區的存在及活動。即將進行的美國總統大選,會給南海及周邊地區帶來新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反而會刺激美軍加強在該地區的部署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