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來自湘西石門縣,名叫向多本。出生於 1888 年的他,一生充滿了令人驚嘆的色彩。他是中國在世時間最長的老紅軍,跨越了三個世紀,享年 116 歲!63 歲才步入婚姻殿堂,65 歲迎來新生命。
這樣一位經歷非凡的老人,他長壽的秘訣究竟是什麽?是堅韌的意誌,還是獨特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傳奇人生,去探尋其中的奧秘。
1888年,向多本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自幼便知生活之不易。十六歲那年,為了生計,他開始為當地的財主做挑夫,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山間的崎嶇小路見證了他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也磨礪了他堅韌不拔的意誌。
1935年,是一個轉折點。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進駐石門西北山區,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希望的火種。47歲的向多本,雖已步入中年,但心中那份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卻從未熄滅。他毅然決然地放下了挑夫的擔子,選擇了另一條更為艱難卻充滿希望的道路——加入紅軍。
談及長征,向多本的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王胡子(王震)看我年紀大,就讓我去後勤部隊籌糧做飯。我雖然47歲了,但走起路來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每天挑著百多斤重的石磨,紅軍打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這份質樸的話語背後,是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與奉獻。
1937年,向多本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生命從此與黨的命運緊密相連。1938年,在一次對日作戰中,他不幸負傷,左臂被子彈穿透,留下了永久的傷痕,但這並未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新中國成立後,向多本的生活翻開了新的一頁。1951年,在賀龍元帥外甥廖漢生的關懷下,63歲的他終於迎來了遲到的婚姻,與新疆軍區八一子弟學校的縫紉員陳玉華結為連理。兩年後,他們的女兒誕生,為這個家庭增添了無盡的歡樂。又過了三年,向多本更是喜得貴子,生命的奇跡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1966年,向多本在新疆軍區離休,1973年,他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石門,開始了他的晚年生活。在這裏,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長壽秘訣。
首先,是勞動賦予了他強健的體魄。從小在饑寒中度過的向多本,透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艱辛勞作,練就了一副鋼筋鐵骨。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成為了他長壽的重要基石。
其次,知足常樂的心態讓他心境平糊。無論是戰爭年代的炊事員,還是和平時期的普通勞動者,向多本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常說:「說說笑笑,通通七竅。」這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讓他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時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再者,向多本有著一套獨特的養生之道。幾十年來,他始終堅持清晨進行健身運動,四肢擺動操、擦浴活動成為他每日的必修課。在飲食上,他更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每天只吃兩餐,註重葷素搭配,尤其偏愛豬肉、雞肉和魚肉這三種肉類。此外,他還養成了喝白開水、生吃大蒜和姜片的習慣,認為這些簡單的食物就能帶來健康。
晚年的向多本,除了保持健康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外,還熱衷於閱讀。一套【毛澤東選集】成了他最好的伴侶,沒事的時候,他就會在家細細品讀,興致盎然時還會大聲朗誦幾段。這份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讓他的精神世界始終充滿活力。
回顧向多本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的長壽並非偶然。勞動、知足、養生之道以及樂觀的心態,共同構成了他生命的長壽密碼。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只要心懷希望,堅持奮鬥,就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