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被解放軍無人機嚇怕了,在美國的暗助下,台灣將部署激光武器

2024-03-18軍事

文/北極鐵錘

台灣研發激光武器成功了?根據印度【歐亞時報】的報道稱,台當局預計將在今年部署激光武器,而後者的目標是應對大陸無人機的密集攻擊。

印度【歐亞時報】披露,台當局在研發激光武器方面取得了進展,預計今年會部署激光武器

事實上,有關台當局研發激光武器一事,並不是大新聞,不過令人詫異的是,激光武器是一款新技術,美國還正在研發、測試,尚未完全進入最後的大規模服役階段,軍工研究能力有限的台灣竟然能夠在激光武器取得進展,這很令人質疑,台當局的激光武器技術研發究竟來自於何處。

不過媒體強調,即使台當局在激光研發方面取得進展,它所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大,包括大規模量產、載具等問題,這些都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下面就來看一看台灣的激光武器。

(一)2020年,台當局開始研究激光武器,巴以沖突爆發後,研發速度加快

3月11日,印度【歐亞時報】披露了這麽一條訊息:台當局一名官員透露:由台當局研發的激光武器系統的研發在今年取得了進展,不久之後將會進入實測階段,預計將會在今年內部署這款激光武器系統。

【歐亞時報】披露,台當局口中的「激光武器」系統指的應該是車載激光炮。該系統主要由台「中科院」研發設計,能量可以達到50千瓦。

值得註意的是,有關台當局研發激光武器的相關報道早在去年就曾被披露。當時親綠的【自由時報】稱,台當局有關激光武器的研究工作早在2020年就已開始,研發計劃當時被命名為「雷護專案」,主要是以機動力更強的車載型激光炮為研發目標,研發期程主要為4年,預計到2023年底或2024年初結束全部的激光武器研發工作。

台當局盯激光武器已經很長時間了,據稱台當局在2020年就已經開始研發激光武器的工作

當時有一個背景:激光武器已經成了世界武器領域的一大研發潮流,台軍方看到這一點,自然也眼紅,所以授權台「中科院」開始對激光武器的研發。

2023年的巴以沖突加大了台當局對激光武器的研發力度。去年10月,哈馬斯的火箭彈鋪天蓋地地撲向以色列,面對哈馬斯的「飽和攻擊」,以色列打造多年的「鐵穹」系統失靈。這裏面固然有哈馬斯發射的火箭彈數量過多的原因,更關鍵的就是不對稱成本的攔截,「鐵穹」導彈可要比哈馬斯的火箭彈貴很多。

所以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出動自己研發已有一段時間的「鐵束」激光武器,使用極低的成本從空中一舉摧毀來襲的火箭彈。

激光武器在作戰時有著特別顯著的成本優勢,每次發射作戰的成本僅僅還有幾美元。以這次以色列激光武器實戰威力,一枚「鐵穹」攔截彈的成本在4萬美元至5萬美元,當時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的火箭彈可是密集的數千枚,如果全部用「鐵穹」導彈進行攔截的話,毫無疑問,這對以色列而言將是一個極大的資源消耗。而激光武器則不同。以色列很早就展開了對激光武器的研發,根據以色列前總理貝內特的說法,用激光防空武器攔截目標,成本低廉,每次僅3.5美元。

看到以色列出動「鐵束」,並將其投入實戰,台當局心動了,「中科院」立刻加大對激光武器的研發。當時有訊息人士透露:台「中科院」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小功率激光武器的研測,會在2023年年底徹底結束該階段小功率激光武器的研發工作,後續將進行第二階段中功率甚至是高功率激光武器的研發測試。

據稱在巴以沖突中,以色列使用了激光武器,以低成本的代價擊落了哈馬斯的火箭彈

(二)台軍方研發激光武器主要是為了對付解放軍的無人機和火箭彈

事實上,台當局之所以要研發激光武器,除了想趕上一波武器研發潮流外,主要的目標其實是解放軍的無人機和火箭彈。

之前台軍方轄下的智庫經常在台軍方專屬的刊物上發表專文,探討如何以激光武器系統搭配台陸軍現役的導彈發射車,並模擬對來襲無人機和火箭彈的反制攔截,以獲取最好的戰果及減少戰損。這次巴以沖突的案例又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台當局從內心深處其實很恐懼解放軍的無人機和火箭彈的密集攻擊。大陸在無人機研發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都是有目共睹的,截止目前,大陸已經發展了多款大型軍用遠端無人機。在多管火箭炮方面,大陸的成就也非常高,當前解放軍服役的最新款多管火箭炮屬於箱式,打擊範圍可以覆蓋整個台灣島,未來在對台作戰時,可以做到不間斷地對台攻擊。

在此背景下,台當局很擔心:如果未來解放軍使用密集的無人機蜂群以及火箭彈對台灣島進行「洗地」攻擊的話,台軍應該如何應付,僅僅憑借現役的防空系統是難以應付的,難道台當局防空系統的先行程度和密度還能超過以色列嗎?在密集、低成本的飽和攻擊面前,台當局的防空系統只會被立刻突破。

所以在此背景下,台當局開始考慮研發激光武器來應對解放軍潛在的密集飽和攻擊。

大陸無人機的快速發展令台當局感到恐懼,他們很擔心未來解放軍的飽和攻擊,因此決定開發低成本的激光武器

值得註意的是,台當局發展激光武器除了應對無人機、火箭彈可能的密集飽和攻擊外,他還想彌補自身軍力發展的不足。具體而言,台當局在戰機、導彈、無人機、多管火箭炮方面都無法與解放軍相提並論,在軍力差距極大的背景下,美國人鼓動台軍方打一場「非對稱」戰爭。

外界普遍認為,一旦未來台海沖突爆發的話,解放軍會首先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而美國和台當局在定義「非對稱」作戰時,主要致力於削弱解放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而台當局研發的50千瓦雷射武器除了對抗無人機、來襲火箭彈外,還可以應對來襲的巡航導彈以及固定翼軍機,從這一點看的話,顯然台當局的激光武器在某種層面上確實能夠發揮削弱制空權的作用。

此外,根據【自由時報】的說法,台軍方在研發激光武器時還做了一種設想:這款武器除了要裝備在機動裝甲車輛外,還計劃裝備在台海軍的艦艇上。

當前大陸的造船業發展迅速,【華爾街日報】稱大陸已經成了「世界的造船廠」,五角大廈還給出了一個評估:鑒於中美造船能力的差距,目前解放軍的艦隊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海軍,未來中美兩國海軍的艦艇規模差距還會更大。

未來圍繞台海作戰,海軍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台當局的海軍艦艇數量、質素自然無法與大陸海軍相提並論。美國和台軍方在海上所定義的「非對稱」作戰其實是希望能夠利用反艦導彈、自殺式無人機、無人艇來應對解放軍的龐大的海軍艦隊。

但如果說台海軍艦艇也裝備激光武器的話,這將是一種另類的「非對稱」作戰,激光武器能否穿透、癱瘓一艘海軍艦艇,這一點尚且存疑,但從軍艦上所發射的普通巡航導彈,很有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被激光武器攔截、摧毀。

總之對台當局而言,激光武器未來在作戰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非常大。

據稱台當局在研發激光武器時特別把「翼龍」無人機作為假想敵

不過說來也奇怪,激光武器可是一款很新的裝備,當前研發成功並展開部署的基本上寥寥無幾。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目前進入軍隊服役的只有俄軍的「佩裏夫特」車載式激光武器系統。不過從巴以沖突的場景看,以色列的激光武器顯然也進入服役、實戰階段。美國陸軍是在去年9月剛剛證實,接收了首批四輛搭載50千瓦功率激光武器的裝甲車,但尚未進入大規模服役階段。

總之激光武器的研發有著非常大的難度,按照台當局的軍工研發技術水平,研發激光武器自然也一個超級難點,如果會所他們是憑借自己的實力搞定激光武器的研發,這很令人質疑,估計也沒人會去相信,這背後恐怕另有外力介入。

(三)即使研發出了激光武器,被摧毀也只在一瞬間

去年11月,台灣【聯合報】曾報道稱,為了加快激光武器的研發,縮短時間,早日完成部署,台當局正尋求海外技術的合作。

據了解,台軍方曾派員前往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測試場,在那裏考察了進入美國陸軍服役、攜帶激光武器的裝甲車輛,台軍方人員還觀摩了美軍使用激光武器系統對迫擊炮彈和小型無人機等目標進行的射擊測評。

印度【歐亞時報】在報道中表示:台軍方所研發的激光武器有很大一部份是在透過「全球援助」的背景下所實作的技術突破。這從側面證明:台軍方在激光武器的研發過程中獲得了來自美國的技術支持。因為在當下,有能力、有意願幫助台當局的恐怕也只有美國了。

從廣義的背景看,這或許與當前緊張的台海局勢有關。由於兩岸軍力差距巨大,所以美國只能爭分奪秒地武裝台當局,鑒於激光武器在未來作戰中能夠發揮非常大的作用,估計美國人也不顧上所謂的「技術保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先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刺猬」。

美國一直在背後暗助台當局研發激光武器,台當局相關人員甚至還曾跑到美國參觀美國的激光武器

盡管台當局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在激光武器領域取得了進展,不過印度【歐亞時報】提出了幾個質疑:其一,台當局即使研發成功,未必就代表這款激光武器系統的成熟。僅僅有激光武器是不夠的,它還需要一個有力的機動性載體。美國在研發激光武器時也特別順帶研發出了一個與之配套的機動性裝甲車輛。

按照台軍方的規劃,他們是打算改造「雲豹」輪式裝甲車,讓它能夠搭載研發出的激光武器。看到這一點,印度【歐亞時報】質疑:改裝後的「雲豹」裝甲車能夠匹配激光武器的作戰嗎?

激光武器對電量、能源的要求非常高,簡單而言,它需要的是一個重型功率。如果改裝後的「雲豹」不能滿足激光武器所需的電力,或者說中間出現某個故障,激光武器同樣也無法發揮作戰的效能。

簡單一句話,印度【歐亞時報】質疑台當局是否有能力把「雲豹」改裝成「能夠與激光武器所搭配」的機動性載體。

其二,台當局能否成功大規模量產激光武器系統。激光武器主要應對的是低成本的密集飽和性攻擊,但這裏面同樣也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激光武器必須要能夠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有效應對飽和攻擊,否則最後只能生產出數量極少的激光武器系統,這對作戰而言同樣於事無補。

談到武器的數量時,有必要提到了一點:透過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外界普遍意識武器的質素固然很重要,但數量則顯得更為更為重要。過去俄羅斯研發了不少高精尖武器,在俄烏沖突中,西方也向烏克蘭提供了不少尖端武器,德國甚至把自己還沒有裝備的一款新型防空系統提供給了烏克蘭。但結果呢?烏克蘭戰場依然是以炮彈為主,誰的數量多,誰就在戰場上占據非常大的優勢,也正因為如此,澤連斯基才頻頻向西方喊話,要求西方加快武器供應。

估計有朋友會質疑:既然台當局已經研發出激光武器,大規模生產已經不是大問題,無非就是要多開幾條生產線,加足馬力生產。

但現實情況可能更復雜,相對於激光武器,台當局還有比它更關鍵的武器需要生產,例如「天弓」「天劍」系列的導彈,它們在未來沖突中的角色可要比激光武器重要太多。所以台當局最終能夠生產足夠數量的激光武器完全是一個大疑問。

激光武器雖然很強,但也有不少弱點,對台當局而言,最大的麻煩就是能否量產,能否有可以與之匹配的機動車輛

其三,那就是激光武器一直飽受詬病的缺點了,例如它的光束的強度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弱,而且它很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遭遇大霧、大雨、大雪天氣,激光武器的作戰效能可就大大減弱。

不過看到這一點很容易令人想到一個場景:激光武器摧毀空中目標首先依賴於雷達的探測,只有在發現目標的前提下,才能談攔截與摧毀。如果殲-20出動,對台軍的激光武器系統進行對地打擊的話,激光武器系統可就無處可逃了,最終的命運也只有被摧毀。

根據印度【歐亞時報】的說法,為了應對大陸無人機的挑戰,開發激光武器僅僅是其中的一部份。台當局還特別投資1.43億美元開發一款「無人機防禦系統」,這款無人機系統首先會根據搜尋雷達對來襲的無人機做一個定位,當辨識為「大陸無人機」後,將會采用電子幹擾的方式中斷無人機與地面指揮之間的聯系,隨後再讓無人機直接墜落。

所以當前台當局竭力避免使用高成本的防空系統來擊落無人機,正開發低成本的防禦系統來應對無人機的攻擊。而這也再次證明:台當局確實在做備戰的準備,而且正在向「全副武裝的刺猬」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