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如同一場及時雨,澆灌並滋潤了中法、中歐關系,推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歐盟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經濟實體,不是只有法國一個領導者,說法國是歐盟政治上的代表,德國則是歐盟經濟的發動機,兩國高效配合,引領歐盟前進。
既然如此,馬克龍的歐盟「超級大國」夢,得到了支持,德方與中國高層會晤,也是情理之中。應中國外長秦剛邀請,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4 月 13 日至 15 日訪華,並主持召開第六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
半年左右的時間,法德領導人相繼訪華,給國人的感覺完全不同。
在華三天,馬克龍總統的存取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瞬間。從與中國演員黃渤的愉快交流,到與中方領導人在嶺南園林中欣賞高山流水,再到與中山大學學生的親密互動,每一個場景都被人們津津樂道。即使是多年後,這些瞬間仍然會被人們提起。
朔爾茨這次的訪華誠意不足,甚至都沒安排後續行程,滿打滿算在中國待了不到 24 小時,簡直就是「旋風式訪華」。
作為歐洲內部出名的對華強硬派代表,貝爾伯格從不掩飾自己對中國的敵視態度,屢屢發出不和諧的聲音。
在經濟領域,她警告德國企業在與中國合作時要保持謹慎,不要過度依賴中國,同時應該適當考慮與中國「脫鉤」。此外,她還不止一次拿台灣問題和烏克蘭危機相提並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方對此進行了點名批評。
首次訪華的貝爾伯克,相比以往氣焰囂張的樣子,似乎低調了不少,沒有一上來就對中國指手畫腳。但隨著存取的進行,她卻有意無意地端起了架子。
在與天津市領導人會面時,德國外長貝爾伯克翹著二郎腿,被媒體拍了個正著。她的行為舉止有些失態,給人一種不尊重對方的印象。她的這種行為可能是因為她對華持敵視態度,所以才會如此傲慢無禮。但如果是面對美國同行,她肯定不會這樣做,因為她會表現得更加恭敬和謙遜。
我認為,王毅主任在與貝爾伯克對話時,展現出了中國新時代大國外交的作風,讓她的故技重施未能得逞。
馬克龍訪華後,中歐關系進入新紀元,法方引領歐洲追求戰略自主,而德國卻因內鬥和對華偏見,逐漸失去在中歐關系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