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采取反制措施,法國成為最大受害者。歐洲高官親赴中國商談,未料接連迎來三則不利訊息,具體內容究竟是什麽?與此同時,印度也在尋求與中國聯手,他們背後又有怎樣的打算?
為了在歐盟內部遏制德國,法國選擇在「對華加稅」問題上做文章,結果出乎意料,自己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10月11日,中國商務部采取反制措施,針對原產自歐盟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作為歐洲主要的白蘭地出口國,法國的相關產業因此將面臨超過40億歐元的保證金繳納壓力。面對這一局面,歐盟難以坐視不理。法國總統的外事顧問博納主動與中方聯系,表達希望透過協商找到妥善解決方案的意願。而歐洲理事會主席妙思則在東盟峰會期間,與中方高層進行會談,表示希望透過對話協商解決加稅爭端。
然而,歐盟沒有預料到,中方的反制措施才剛剛拉開序幕。近日,中方再次釋出公告,宣布對航空航天結構件以及發動機制造相關的器材、軟件和技術實施出口管制。這一舉措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並不是一個航空發動機的主要出口國。然而,事實上,早在10年前,世界航空發動機巨頭之一的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就已經開始從中國進口高溫低壓渦輪盤鍛件。而作為全球制造業最強的國家,中國在產業鏈上遊占據著優勢。這也充分表明,在應對歐盟的加稅措施時,中方手中不乏反制手段!
與此同時,印度在對抗歐盟方面罕見地表示願與中國「聯手」。不久前,印度商業與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公開指責歐盟采取了「不合規的標準」,對印歐經貿合作造成了不利影響。他指出,歐盟執意對印度特定產品加征關稅,已經形成了貿易壁壘,新德裏方面正在考慮采取反制措施。印度此時向歐盟「發難」,主要原因是歐盟去年決定對鋼鐵、水泥和鋁材等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並將原定於今年到期的部份鋼鐵進口保障性關稅再延長兩年。這兩項決策都將對印度的鋼鐵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印度的反制措施讓歐盟十分頭疼。要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強大的制造業國家,其年產能約占全球的33%,超過了G7國家的總和。歐美國家不願意看到中國強勢崛起,希望中國永遠充當他們的傾銷市場和廉價產品供應方,但這一企圖遭到了中國的拒絕。於是,歐美一方面竭力打壓中國,另一方面則試圖扶植新的「世界工廠」,並將印度視為替代者。然而,無論是在人員素質、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方面,印度與中國相差甚遠,歐美的這一計劃幾乎已經失敗。
目前,中方剛剛連續對歐洲采取反制措施,而印度也向歐盟發起挑戰。中印兩國都是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國家,如果聯手應對歐盟,後果可想而知。此外,俄烏沖突已持續將近三年,歐盟因對烏克蘭的援助和對俄羅斯的制裁,不僅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其通貨膨脹和民生成本等問題也日益嚴重。若歐盟無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未來的處境只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