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俄羅斯知道中方不會松口,普京的「求援訊號」,連塔利班都知道了

2024-10-21國際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兩年有余,盡管雙方似乎都表達過尋求調停、結束戰爭的意願,但從現實情況和雙方的根本分歧來看,這場沖突恐怕不會輕易畫上句號。戰場上的局勢依舊焦灼,沖突烈度甚至還在不斷升級。雙方都懷揣著一絲希望,希望透過戰場上的優勢「擊潰」對方,將對方「逼迫」到談判桌前。

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中,承受著巨大的資源壓力。烏克蘭的彈藥庫存早已捉襟見肘,不得不持續尋求北約和其他國家的支援。而俄羅斯方面,雖然一直在對外宣稱「一切盡在掌握」,但其武器裝備庫存告急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了維持戰爭消耗,俄羅斯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外部「采購」。

由於深知中國在武器出口問題上始終秉持謹慎態度,俄羅斯不得不轉向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物件尋求幫助,甚至連阿富汗塔利班都收到了來自普京的「求援訊號」。這場最初被許多人認為會「速戰速決」的沖突,如今已經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其持續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都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

而俄烏雙方在戰場上遭受的巨大損失,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俄羅斯軍事力量的真實面貌以及這場沖突的殘酷性。一個名為Oryx的獨立第三方戰爭情報數據機構,一直致力於記錄俄烏沖突中的雙方損失情況,從人員傷亡到武器裝備的損失,事無巨細,都力求數據詳實。

雖然這些數據並非來自官方渠道,其準確性也無法得到完全保證,但與俄烏雙方動輒宣稱的「數十萬傷亡」相比,Oryx提供的數據無疑更具參考價值。根據Oryx截至2024年8月末的統計數據,俄羅斯已經損失了超過1萬輛各類裝甲車和坦克,其中甚至包括159輛俄軍引以為傲的T-90主戰坦克。

另一份數據則更加觸目驚心:這意味著俄羅斯在沖突爆發前可動用的裝甲車輛中,已有高達62%消耗在了烏克蘭戰場上。除此之外,俄羅斯黑海艦隊也損失慘重,接近一半的艦艇、導彈系統等裝備化為烏有。

總體來看,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遭受的損失是極其巨大的。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俄羅斯損失如此慘重呢?除了來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軍事援助,俄羅斯自身「老舊裝備」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在沖突爆發前,俄羅斯曾對外宣稱其擁有1.3萬輛坦克和2.7萬輛裝甲車,但在沖突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資訊表明,其中相當一部份都是無法正常使用的「廢銅爛鐵」,其最大價值或許就是為其他受損的裝甲裝備提供「維修零件」。

據悉,被投入烏克蘭戰場的俄軍裝備中,有高達85%都經過了修復和改裝,甚至還有訊息稱,一批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蘇聯時期裝備也被「翻新」後送上了前線。這些老舊裝備的實際戰鬥力,實在令人懷疑。更令俄羅斯頭疼的是,其國內軍工業的產能嚴重不足,這意味著,如果繼續維持當前的消耗速度,俄羅斯的國防裝備庫存恐怕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俄羅斯又該如何應對呢?據外媒估算,以俄羅斯目前的軍工生產能力,每年最多只能生產不到1000輛裝甲車和坦克,而按照當前的消耗速度,這些新生產的裝備在短短3個月內就會被消耗殆盡。即便算上俄羅斯透過回收、搶救、修復等手段恢復的裝備數量,分析人士依然認為,到2025年8月,俄羅斯庫存的坦克和裝甲車就將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如果俄羅斯無法在明年8月前結束這場沖突,他們將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深知俄羅斯處境的普京,顯然已經意識到「造不如買」的現實困境。因此,俄羅斯開始積極向其盟友尋求軍事裝備的支援。

從俄羅斯的選擇來看,他們似乎陷入了一種「病急亂投醫」的狀態。據媒體報道,俄羅斯甚至向阿富汗塔利班發出了求援訊號,希望獲得武器裝備的支援。早在2023年,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就曾報道,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正在考慮「支援」俄羅斯,而美國方面已經提前向塔利班發出了警告。

這一訊息最早由英國天空電視台爆料,他們聲稱獲得了「克里姆林宮訊息人士」的資料,指出普京正在「親自督促」俄羅斯有關部門與塔利班進行談判,並表示願意提供一部份俄制武器,以換取塔利班手中的「北約裝備」。這個訊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俄羅斯居然會向塔利班尋求軍事援助,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

那麽,塔利班手中真的擁有俄羅斯急需的武器裝備嗎?從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來看,答案是肯定的。俄羅斯媒體指出,美國方面已經公開承認,此前提供給阿富汗政府軍的武器裝備中,有很大一部份落入了塔利班手中。而美軍在倉皇撤離阿富汗時,根本無暇顧及這些武器裝備的去向,更不可能指望塔利班會乖乖交還。

因此,塔利班手中確實掌握著數量相當大的的美軍裝備,或者至少是美國盟友的裝備。從這個角度來看,塔利班手中很可能擁有俄羅斯想要的東西。這也就不難理解,美國為何會對俄羅斯與塔利班的接觸感到不安,並提前向塔利班發出警告,試圖阻止雙方達成任何軍事合作協定。

當然,俄羅斯官方從未承認過向塔利班尋求軍事援助的事實。同時,這個訊息的來源也缺乏足夠的可靠性,不排除是西方媒體有意散播的虛假資訊,目的是為了抹黑俄羅斯,渲染「俄羅斯即將戰敗」的輿論氛圍。

畢竟,就算俄羅斯的武器裝備庫存真的捉襟見肘,他們需要的也是坦克、戰鬥機、導彈等主戰裝備,而美國援助給阿富汗政府軍的主要是輕武器和少量的「黑鷹」直升機,與支援給烏克蘭的武器裝備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似乎沒有必要舍近求遠,向塔利班尋求軍事援助。考慮到俄烏戰場上頻繁出現的伊朗自殺式無人機,或許俄羅斯與塔利班之間的軍事合作並非電洞來風。

這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俄羅斯的武器裝備庫存確實面臨著巨大壓力,以至於他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一些「非傳統」的合作夥伴。那麽,為什麽俄羅斯不向中國尋求幫助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盡管俄羅斯在描述中俄關系時,經常使用「比軍事同盟還要鐵」「不設限」「無禁區」等詞匯,但俄羅斯也非常清楚中國的底線和原則。

中國在俄烏問題上始終保持中立立場,主張透過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中國既不會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也不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盡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試圖將中國塑造成「俄羅斯的幫兇」,但他們拿不出任何實質性的證據。當然,如果說中國對俄羅斯沒有任何支持,那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中俄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關系反而更加緊密,雙邊貿易額屢創新高。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間,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額增長了46.9%。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的經濟制裁,客觀上為中國企業進入俄羅斯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許多原本由西方企業占據的市場份額,現在都被中國企業所填補。

一些在俄羅斯留學的中國學生甚至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在俄羅斯的超市裏看到了琳瑯滿目的中國商品,其中很多商品在國內市場上都難得一見。加強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是一回事,為其提供武器裝備則是另一回事。這是中國始終堅持的原則和底線。普京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從未真正向中國提出過軍事援助的請求,因為這樣做不僅不會有任何結果,反而可能損害中俄兩國之間的關系。

在當前形勢下,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已經降至冰點,如果再失去中國這個重要的合作夥伴,俄羅斯的處境將更加艱難。至於俄羅斯的武器裝備庫存是否真的「彈盡糧絕」,答案也並非絕對。2024年2月,俄羅斯媒體曾報道稱,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產能已經得到顯著提升,主戰裝備和彈藥的產量正在「成倍增加」。

2024年1月,俄羅斯國防部接收了一批新式武器裝備,包括最新式的T-90M坦克、裝甲運兵車、「鎧甲」防空系統等,此外還包括新型戰機和直升機。俄羅斯計劃在2024年內向軍隊交付超過3.6萬件主戰裝備,以提升俄軍的戰鬥力,並對烏克蘭實施更有效的打擊,進一步削弱烏克蘭的抵抗力量。

此外,據國內媒體報道,俄羅斯已經開始翻新封存的武器裝備,並加大了對軍工企業的投入力度,這些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23年,俄羅斯輕武器和炮彈的產量提高了50倍,蘇-57戰鬥機的交付數量也翻了一番。

盡管俄羅斯的國防工業體系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但這些數據表明,俄羅斯仍然具備一定的軍事潛力和動員能力,他們的武器裝備庫存或許並不像西方國家估計的那樣「岌岌可危」。當然,無論如何,俄烏雙方盡早停火,透過談判解決爭端才是符合雙方利益的最佳選擇。

問題在於,烏克蘭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美國,似乎缺乏獨立自主做出選擇的權力和能力。這場沖突最終將如何收場,仍然是一個充滿未知數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