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的一個深夜,日本政壇猶如火山爆發,政治地震震撼全場。新晉首相石破茂剛坐上這把火熱的椅子不到一個月,就面臨著自己政壇生涯的「滑鐵盧」。日本眾議院選舉的結果讓自民黨和公明黨的聯盟嘗到了苦澀的失敗,僅獲215個席位,遠未達到過半數。這不僅是對「接鍋俠」石破茂的一次重創,更是整個自民黨面臨的一次信任危機。
自民黨一直是日本政壇的元老級存在,自1955年以來,他們穩坐釣魚台,僅在2009年短暫失利。但這次情況不一樣,石破茂似乎急著甩開岸田文雄留下的爛攤子,可能是信心爆棚,也可能是過於輕敵,他在任職不過一周便鬥膽冒險提前大選,試圖靠「政治豪賭」翻盤。結果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僅沒能鞏固自民黨的執政地位,還為在野黨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在野黨的迅速成長尤其以立憲民主黨為甚,由前首相野田佳彥領銜,他們拿下眾議院148個席位,成為第二大黨,這為自民黨敲響了警鐘。而對於石破茂來說,野田佳彥已然成為他爭奪首相之位的勁敵。
自民黨的聲譽因醜聞頻頻而遭重創。近幾年的「黑金事件」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準備在選民心中引爆。民眾心中的憤怒已達到沸點,對於曾經傲慢的自民黨來說,這種憤怒直接體現在投票箱裏。其次,日本經濟多年來呈現出停滯狀態,最近幾年輸入性通脹和日元匯率大跌讓經濟雪上加霜。物價上漲、生活成本高企,讓選民們用選票表達了對自民黨的不滿。
日本政治的內訌與美國有什麽關系呢?還真有點關系。日本的政壇動蕩著實讓美國寢食難安。畢竟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日本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美日安保條約的穩定性,而這會給美國圍堵和遏制中國的戰略制造麻煩。
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對日本的影響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麽許多人猜測美國在暗中對石破茂的處境推波助瀾。石破茂的親華傾向和不甘美國霸權的態度或許是美國不能容忍的。無論是建立「亞洲版北約」的言辭,還是試圖與我們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系,這些都讓愛用「硬實力」說話的美國感到不適。
短期來看,日本首相無論是誰,在全球政治中的位置都不可小覷。美國需要一個能夠長期執政且聽話的日本首相,以保證印太戰略快速推進。即便石破茂倒下,下一個首相或許也難逃向美國靠攏的命運。
至於中日關系,會不會因為這一連串的權力更叠而改變呢?我個人覺得基本不會變。中日關系一直以來就是「政冷經熱」,這意味著經濟上合作緊密,但政治上冷淡。只要日本不離開美國的懷抱,中日關系的基本面應該是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的。
日本的政壇此刻就像是在狂風暴雨中搖晃的小船,自民黨的船員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而對於石破茂來說,他的政治生命懸掛在一根極其細的線上。盡管日本民眾和反對黨希望看到新的政治風貌,但美國的影子總是若隱若現地籠罩在整個事件之中。未來的日本,又會駛向何方?這場政治戲的結局,又會為世界政治格局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呢?讓我們拭目以待。